标题:《吕布扛不住的围攻六将里,为何乐进能无伤而退?》
【1】
职场上,是不是总有那么几个年轻人,劲头十足,恨不得抓住每个机会往前冲?
但有时候,一股脑往前冲,真的能带来好结果吗?
历史上的濮阳之战,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想象一下那个画面:濮阳城头,箭如雨下,战旗猎猎作响。
曹操和吕布,两大势力正面硬刚!
许褚的大刀,典韦的双戟,夏侯惇的枪,都在疯狂收割人头。
吕布更是猛得像个战神,方天画戟一挥,谁敢靠近?
就在这混乱的战场上,乐进却显得格外冷静。
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只知道往前冲,而是站在十步之外,冷静地观察着战局。
这像不像职场上那些“愣头青”?
一味地往前冲,结果呢?
成了炮灰!
战场上最可怕的,往往不是明面上的敌人,而是暗处的冷箭。
乐进的举动,其实给我们好好上了一课:光有热情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审时度势!
想想,职场上也是一样啊,埋头苦干固然重要,但抬头看看路,是不是更重要呢?
【2】
在六员猛将围成的铁桶阵里,乐进的弓弦始终紧绷。
《三国演义》里描述乐进 “骤马杀来”,然而翻开《三国志》,却能发现其中暗藏玄机。
乐进以 “每战先登” 闻名,可在濮阳之战中,他竟全程与战场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始终处在弓箭射程之外。
当许褚与吕布杀得难解难分,两人的兵器碰撞出耀眼火花时,乐进的雕翎箭却精准地射向吕布战马的眼睛。
战马吃痛,嘶鸣不已,极大地干扰了吕布的战斗力。
而当典韦舞动双戟,绞碎敌人甲胄,杀得敌军节节败退时,乐进则巧妙地射出箭雨,封住吕布的退路,让他插翅难逃。
这种打法看似取巧,实则暗合《孙子兵法》中 “致人而不致于人” 的精髓。
真正的高手,不会盲目地充当出头鸟。
他们就像草原上的猎豹,善于等待最佳时机,一击致命。
在职场中也是如此,最危险的不是甘愿做配角,而是看不清自己的位置,盲目行动。
【3】
对比同期的张郃、高览,乐进的生存智慧愈发显得珍贵。
当吕布被围时,他的八健将因为 “巡海打粮未归”,错失了救援的战机。
而乐进却深谙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的道理,在战斗中,既能奋勇冲锋,又懂得适时撤退。
《后汉书》记载,乐进 “常为军锋,然每战必持重”。
这种看似矛盾的特质,在濮阳之战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冲锋时,他如猛虎下山,锐不可当,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撤退时,他又像狡兔三窟,巧妙地避开敌人的追击,保存自己的实力。
这就好比现代战争中的狙击手,不仅要有精准打击敌人的能力,更要有全身而退的谋略。
在职场如战场的今天,莽撞的前锋往往容易成为牺牲品,而聪明的补位者,却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笑到最后。
就像在足球场上,最受瞩目的永远是进球的前锋,但球队想要取得胜利,最不可或缺的却是默默补防的后腰。
【4】
乐进的这种 “安全区打法”,对现代职场有着深刻的启示。
当团队面临攻坚任务时,有人适合当许褚式的先锋,勇往直前,为团队开辟道路;有人则像典韦一样,甘愿做肉盾,保护队友的安全。
而乐进式的角色,需要精准找到自己的 “射程”。
以某大型项目为例,项目组在研发新产品时,遇到了技术难题。
团队里的 “先锋者” 们积极尝试各种新方法,冲在解决问题的第一线。
而有一位成员,就像乐进一样,没有盲目跟风。
他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默默地在幕后进行数据分析,为团队提供有力的支持。
当 “先锋者” 们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阻碍时,他及时补位,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帮助团队顺利攻克难题。
这就如同项目组里那个总在关键时刻补位的人,既能用专业能力输出价值,又能避免陷入不必要的纷争。
在《真・三国无双》游戏中,为乐进设计的 “大范围挑空连击” 技能,恰好隐喻了这种看似边缘实则关键的定位。
真正的高手,从不在漩涡中心挣扎,而是在安全区里掌控全局,就像围棋中的势地平衡,既要争夺实地,更要经营外势。
【总评】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乐进的生存智慧,穿越千年,今天读来依然让人拍案叫绝!
在这个动不动就“狼性文化”的时代,乐进的故事简直是一股清流。
他告诉我们,真正的牛人,不是只会硬刚的莽夫,而是懂得看清形势、巧妙出招的智者。
想想濮阳战场,再看看现在的职场,那些能在安全地带精准输出的人,往往才是最后的赢家。
职场如棋局,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在团队里,“补位者”和“先锋者”,就像棋盘上的不同棋子,各有各的用处。
一个稳如磐石,提供坚实后盾;一个锐不可当,开辟前进道路。
那么问题来了,在团队合作中,到底是“补位者”更重要,还是“先锋者”更关键呢?
这真是一个值得好好琢磨的问题!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在于团队的需求和所处的环境。
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优秀的团队,必然是两者兼备,相辅相成的。
你又是怎么看的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高见,让我们一起聊聊职场中的那些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