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妖婆!天打雷劈!”
诊室里爆发的怒吼让手机屏幕前的观众心头一震。
视频中,女医生颤抖如风中落叶,而患者则举着手机,仿佛在拍摄旅游视频。
热搜词条瞬间引爆,#医生辱骂病人#后面紧跟着一个“爆”字,然而点进去却发现满屏的“求真相”——这届网友,怎么突然不按常理出牌了?
短短十几秒的视频能说明什么?
开头便是女医生红着眼眶怒吼,白大褂的领子歪在一边。患者翘着二郎腿坐在椅子上,手机镜头稳得堪比专业摄影。
有意思的是,往常这类视频下清一色是骂医生的评论,但今天热评第一却是:“把前面半小时的录像放出来!我赌十包辣条绝对有反转!”
果然,有人扒出了细节——女医生被同事拽走时,白大褂口袋里掉出半包纸巾,浸透的纸团在瓷砖上滚了三圈。
四川网友凌晨两点发帖:“这医生我认识!去年我女儿鼻炎半夜挂急诊,她顶着黑眼圈看了四十分钟,临走还塞了颗糖。”
你说奇怪不奇怪?能让塞糖的医生当众崩溃,诊室门背后究竟藏着多少未被记录的隐情?
还记得之前那则新闻吗?
温州医院的李医生倒在血泊中,白大褂被染成红色。凶器是一把水果刀,而行凶者在挂号时还笑着说过“谢谢”。
评论区有人哭有人骂,三天后热搜榜换上了新的娱乐八卦。
更魔幻的是——今天骂人的医生挂在热搜第一,而救人的医生坟头草还未长齐。
急诊科王护士偷偷爆料:“现在新员工培训第一课不是学急救,而是学怎么挨骂不还嘴。”
她说有个家属举着手机录了二十分钟,就为了等医生说一句‘你再闹我叫保安’。视频发上网时配文:《无良医护威胁病人家属》。
诊室成了真人秀现场,白大褂变成活靶子,这届医生活得比电视剧还刺激。
发视频的人始终沉默,评论区早已炸开了锅:
“上次超市大妈插队被拒,故意激怒收银员拍视频,结果监控显示她骂了人家祖宗十八代!”
“我家楼下水果摊主被拍成‘黑心商贩’,后来才知道拍视频的赊了三年账没还!”
北京某三甲医院流传着一个传说:有患者家属连续骂街两小时,护士回了个白眼,剪辑后的十秒视频让整个科室写检查。
现在明白为什么医生看见手机就发抖了吧?
不是怕曝光,而是怕被“精准剪辑”。就像把《红楼梦》剪成贾宝玉家暴林黛玉,这找谁说理去?
评论区刷屏的金句亮了:“医院早该装安检门了!菜市场买把刀都要过安检呢!”
广州某医院去年装了这玩意,第一天就查出七把水果刀和三把剪刀。院长抹着冷汗说:“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要开五金店。”
武汉的医院设立了“纠纷调解室”,医闹事件直接减少了八成。
但更多医院还在纠结:“装安检多伤感情啊!”
这话说的,跟“戴头盔多伤发型啊”有啥区别?数据显示,有安检的医院暴力事件下降了九成。要我说,医生不需要鲜花掌声,能平安下班比啥都强。
视频里女医生被拽走时,有个细节很少人注意——她死死攥着听诊器,金属头在手心压出深红印子。
这玩意儿能听心跳,却听不见两千多万医护的心寒。
咱们换个角度想想:要是教师被家长骂不能还嘴,警察被罪犯打不能还手,这世界会变成啥样?
评论区有条留言被顶了十万次:“今天我不替医生说话,明天谁替躺在手术台上的我说话?”
这话虽直白,却道出了真理。疫情时我们把医生捧上神坛,如今举着手机等待抓拍的也是我们。做人不能如此双标,对吧?
有三件事比争吵更重要:
第一,完整视频能不能公开?
第二,医院能不能别总让医生背锅?
第三,安检门什么时候全国铺开?
有网友说得一针见血:“你拍视频想毁掉一个医生,别忘了将来救你命的,可能就是今天被你网暴的白大褂。”
这话让我想起一个老故事:农夫在冬天砍了曾救过他的蛇,第二年夏天被毒虫咬伤,却再也找不到能救他的药草。
吵上热搜的各位,咱们评论区见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