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李纯是唐朝晚期名声最好的皇帝,他在位时期唐朝国力有所恢复,削弱藩镇军阀也有所成就,被誉为“元和中兴”。但是他的一生也充满了争议,尤其是对宦官集团的宠信令人诟病。熟悉唐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李纯是一位没有皇后的成年皇帝,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而且他与其他没有立皇后的皇帝不同,他是有正妻的,而且正妻郭氏是大名鼎鼎的汾阳王郭子仪的孙女。可尽管如此,郭氏依然没能被立为皇后,只是被封为贵妃。本文就以李纯不立郭氏为皇位的事情,看看李纯如此操作的原因是什么。
从史料上的来分析,李纯在元和年间的成功,是离不开郭氏的全力支持的。郭氏虽然是贵妃,却掌控着后宫的全力,利用家族的势力给予了李纯在政治上最大的支持。她是汾阳王郭子仪的孙女,父亲是驸马都尉郭暧,母亲是唐代宗之女升平公主,她的父母正好是著名戏剧《醉打金枝》的男女主角。从辈分上讲,郭氏同唐顺宗李诵是一辈的,她应该是唐宪宗李纯的表姑。由于唐朝中晚期政治混乱的关系,于是她这位表姑就嫁给了表侄李纯,成为了广陵王妃。因此从李纯当广陵王开始,郭氏就已经是他的嫡出的正妻了。
然后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永贞内禅后李纯继承了皇位,成为了唐宪宗,却迟迟没有立皇后,这种操作完全违背了唐朝的礼法。按照唐朝礼法,新皇帝继位的一年之内就要立皇后,两年之内就要立太子,以确定国家的储君之位。唐顺宗李诵时期就没有立皇后,这就引发了很大的争议。考虑到李诵身上病重,登基后又发生了永贞革新、永贞内禅等政治风波,出现这样的情形也是情有可原的。可李纯与李诵不同,他是非常健康的皇帝,靠着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坐稳了皇位,这样的情况下依然不立皇后,这就说不过去了。
更何况在他当广陵王时期,郭氏就已经是广陵王妃了,此时成为皇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李纯却固执的婉拒了群臣的上书,给了郭氏一个贵妃的位置,显得尴尬无比。此后虽然群臣多次上书催促,但李纯依然不为所动。因此直到李纯去世皇后之位都处于悬空状态,这样的情况引也发了很多历史爱好者的讨论。李纯为什么不立皇后,让郭氏在贵妃的位置上等了多年呢?对于这其中的原因,千年以来后世学者们经过了多次的讨论。从当时的历史环境看,李纯没有立郭氏为皇后既是政治上的考虑,也与李纯的性格息息相关。
李纯是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拥立的皇帝,他代表着这两个集团的利益。但就当是的唐朝政局而言,还有一个集团势力不在这两个政治集团之下,这便是藩镇集团。而郭氏正好同时具备了旧官僚集团和藩镇集团代言人的资质,身份上非常的敏感。前文讲过,因为郭子仪的缘故,郭家在唐朝中晚期中有着超然的地位。藩镇集团中有三分之一的军阀来自于郭子仪的旧部,朝臣之中也有郭家大量的门生故吏,所以郭氏在李纯的政治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压舱石的作用。李纯在登基后第一个任命的宰相杜黄裳,他便是郭子仪的副手出身。
出于政治派系方面的考虑,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之所以愿意拥立李纯为皇帝,这与他背后的郭氏家族的势力是密不可分的。当年李诵给李纯迎娶郭氏为王妃,也是出于了这种政治方面的考量。可是登基即位后,李纯并没有延续这个政治路线,反而将郭氏放在了非常尴尬的地位,这就让人感到非常不解了。综合各方面的史料来看,李纯如此考虑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的,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对郭氏家族的猜忌,但又无法放弃郭氏对其政治和军事上的支持。正是出于这种矛盾纠结的状态,所以他才将郭氏放在了贵妃的尴尬位置上。
从政治路线上看,削藩是李纯和郭氏势力的共同目标,也是他们为复兴唐朝作出的第一步。所以在削藩的事情上,李纯不能脱离郭氏的支持。因此在李纯继位不久,便任命郭子仪副手出身的杜黄裳出任宰相,拉开了削藩的大幕。李纯的削藩,一部分是通过朝廷禁军神策军等势力打击不听朝廷调遣的藩镇势力,以达到削弱藩镇军阀集团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利用郭家在藩镇中的影响力,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让藩镇逐渐向朝廷靠拢,加强中央集权。要完成这一切,李纯少不了郭家的支持,而郭氏正是郭家在朝廷的代言人之一。
但是李纯却并不放心郭家,所以连同郭氏也遭到了猜忌。郭家的势力太大,郭家下面的军阀帮助朝廷削弱藩镇后,容易在藩镇集团中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出现了这种局面,郭家也可能拥兵自重威胁朝廷,这是唐宪宗李纯所不愿意看到的。如果郭氏成为了皇后,那么郭氏之子遂王李宥便要被立为太子。如此一来,太子系内有杜黄裳等郭家提拔起来的重臣,外有郭子仪旧部各路军阀,后宫还有郭氏当皇后,李纯的皇权就出现了被人架空的危险。李纯自己就是政变上台的皇帝,他能逼迫李诵内禅皇位,难道别人就不能逼他么?
虽然猜忌郭家,但李纯却离不开郭家的支持。从李纯登基即位开始,各地的藩镇就躁动不安,想要趁火打劫的不少,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他们知道李纯得位不正。尤其是西川节度使刘辟,刚刚翻年就起兵攻打东川,拉开了元和年间藩镇战争的序幕。为了对付这些藩镇,单靠朝廷的神策军是不够的,必须要得到郭家所管辖的各地藩镇的支持。以安史之乱以来的规律,只要皇帝与郭家团结一心,其他的藩镇就翻不起大浪。如果皇帝与郭家出现了问题,郭家的藩镇对内战袖手旁观,北方必然陷入大乱。
唐代宗时期,皇帝李豫厚待郭子仪,就连醉打金枝的事件都先降罪升平公主,于是造就了唐朝短暂的和平。唐德宗时期,皇帝李适在郭子仪去世后拆分了河中等郭子仪原统领的藩镇军。结果在四镇之乱中很多军队出工不出力,使得乱局不断扩大,最终演变成了席卷北方的奉天之难。而唐德宗李适也因此被赶出长安,留下了奇耻大辱。唐宪宗李纯是吸取的祖父的教训的,所以不敢轻易的得罪郭家,但又担心郭家外戚专权,所以将郭氏放在了尴尬的贵妃位置上。尽管如此,郭家在朝廷的势力也是一家独大,让李纯非常不安。
为了制衡郭家,又不激化矛盾,李纯采取了几个策略。第一个,立庶长子李宁为太子,避免郭家推荐郭氏之子李宥为太子。这是稳固皇权的基础,只要太子位掌握在李纯手里,他就有控制朝廷大局的能力。李宁的母亲是纪美人,纪家没有什么官家势力,也不会威胁道李纯的皇权。第二个重用宦官吐突承璀,让他出任左右神策将军、兼河中、河阳、浙西、宣歙等道行营兵马使和招讨处置使等要职。以宦官集团和神策军的势力来统领藩镇,目的是削弱郭家对藩镇的控制力,提高朝廷中央集权的程度。
第三个方面,杜黄裳去世后重用裴度、李绛等大家族出身的重臣为宰相,稀释郭家对朝廷的控制力,让郭家与朝廷旧官僚集团形成权力制衡。如此一来,李纯对郭家形成了又打又拉的态势,既利用它们削弱藩镇集团,又要避免他们搞出唐德宗李适时代的乱局。所以在军事上李纯给予了郭家很高的权力,但又用宦官集团监督制衡。政治上打压排挤郭家在朝廷的大臣,用旧官僚集团和旧门阀势力来压制郭家。经过政治和经济双管齐下,李纯很巧妙的控制住了郭家的势力,使其为自己的削弱藩镇军阀的大局服务。
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李纯在权术的运用上不但远超其父李诵,也比其祖李适高明得多。他对郭家的利用,让他成功的完成了自己的政治路线,在所谓的元和中兴阶段让唐朝出现了短暂的复兴迹象。如果李适有着李纯这些政治手腕,也不至于被四镇之乱搞得差点亡国。但李纯的这些手段也留下了很大的副作用,为唐朝灭亡埋下大患。首先,他为了压制郭家重用宦官集团,提拔了吐突承璀等心腹官宦,加重了宦官专权对唐朝的危害。其次,他提拔的旧官僚集团和旧门阀豪族,形成了结党营私的趋势,为后来的牛李党争埋下大患。
可以说唐朝晚期的社会灾难与李纯急功近利的执政思路是密不可分的,他使得唐朝短时间出现复兴的假象,却长期陷入了历史周期律中,最终走向了亡国的结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反复证明了,这种以政治权谋斗争和阴谋手段为基础的治国理念,最终是不能挽救国家衰败和危亡的。抛弃了以民为本的正确路线,走向了权贵政治和特权政治,国家灭亡就走向了倒计时。这个教训值得后来者反思和吸取,也需要执政者更加的警惕。正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律的规则不外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