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将进酒》中提到的“五花马”,历来引起人们的好奇和猜测。
历史上,“五花马”并不常见,更多出现的是“三花”和“一花”。
五花马的意思是指唐朝人喜欢将骏马鬃毛修剪成瓣状作为装饰,分成五瓣者,便称“五花马”,而分剪成三瓣的,就叫做“三花马”。
这种装饰马匹的方式,是唐代宫廷和贵族间流行的时尚,也是良马和等级的体现。
关于“五花马”的解释,存在多种说法。
一种认为是指名贵的马,另一种则指毛色斑驳的马,或将马鬃剪成五簇的马。
然而,至今没有可靠证据能够证明唐代普遍有将马鬃剪成五簇的“五花马”。
尽管如此,在一些考古发现中,确实存在将马鬃修剪成花瓣状的实例,如唐代执壶上的贴塑图案装饰中就有五花马的形象。
李白笔下的“五花马”,很可能是指经过特殊训练用于表演的珍贵马匹。
这类马匹在唐代极为罕见,与当时的舞马一样,都是极其珍贵的。
在《将进酒》中,李白将“五花马”与“千金裘”相对应,不仅表现出他对五花马的喜爱,也突显了其珍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