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用个人利益撬动国家利益,这次港口交易是李嘉诚一生踢到最硬的“铁板”,原本定在今天的交易被无限期延后,旗下四大集团集体暴亏,美国力挺也不管用,李氏家族紧急召开内部会议,用一个行动证明李嘉诚已然后悔。
面对如此境地,李嘉诚是否还有绝地反击的勇气?美国又到底愿意为这笔交易赌上多大筹码?
自港口交易曝光以来,全国舆论一片哗然,大都指责李嘉诚“晚节不保”,然而直到现在,只有李嘉诚的儿子们在对外发声,他本人却一直保持沉默。
仔细看看到目前为止李家发表的声明,不是在为交易找借口,就是在为资产做切割,就是不提任何有损国家利益的话题。
对此,《大公报》已经多次发文批评,港澳办更是提醒李嘉诚要“摆正立场”,就连香港两任特首都多次提醒,希望李家能够迷途知返。
然而从李家给出的反馈来看,不说一条道走到黑,也是装傻充愣誓要推进交易的进行,终于引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直接插手对交易进行审查。
可就算官方已经表明了态度,美国似乎没有一点意外,明显也是知道这笔交易不会轻易得到中方的首肯,更多的还是想要试探中方能为阻止这笔交易付出多少努力。
现在美国已经看到了,想要通过政治手段遥控美国财团拿下包括巴拿马在内的全球43个重要港口已经成了奢望,因此只能再从其他方向对中方的航运进行限制。
美国会有什么后手现在还不得而知,毕竟见招才能拆招,我们只需等待对方出手即可,但对李嘉诚家族来说,当下的情况明显有点不容乐观。
如果97岁的李嘉诚还没有老糊涂,那么从决定与美国进行这笔交易开始,他就已经犯下了三个重大战略错误。
第一个就是将这笔交易当成单纯的商业往来,完全没有考虑交易过后是否会对国家利益造成损害,甚至说自己亲手将“刀子”送到了美帝的手上。
再一个就是公关策略上的失误,在舆论持续发酵的同时,明明有一万种更好的解决方法,但他却始终保持沉默,不做表态就是默认,所谓的“在商言商”一旦上升到国家层面,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至于最后一个就是老生常谈的家族化管理,面对危机不及时做出调整,还用老思想去顶着舆论压力进行“闯关”,奢望国家不会出手,结果没想到一脚踢到了“铁板”。
如果李家能早一步表明态度,局面也不会发展到当下这么难以收拾,旗下四大集团股价集体暴跌,不到一个月时间损失超过781亿港元,可以说李嘉诚自从踏足资本领域以来,就很少有这样赔钱的经历。
然而这还只是个开端,曾经的我们不能允许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至上,现在更不可能允许,哪怕这笔交易已经被动停止,李嘉诚在国人心中的形象也是一落千丈,这就像是一种蝴蝶效应,股价的持续暴跌很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
这一点,普通人看得清,股民同样看得清,就连那些国际投行也开始重新对长和系进行评估,目前来看,李泽楷提前声明盈科与长和没有关系是明智的。
据知情人透露,原本李家有计划前往美国,只是面对当下局面,不得不紧急召开内部会议,前往美国的行程已经取消,看来对美国也不抱什么希望。
这一点不难理解,现在的美国自顾不暇,交易没有终止前还高调宣布“扼华胜利”,后来官方出手,美国表示“不感意外”,现在交易暂停,更是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这时候如果李家跑到美国,无异于是在向全世界表态,长和是铁了心也要和美国进行交易,当然前提是美国也要对这笔交易同样做出努力。
别看特朗普吆喝了这么久的“领土扩张”,真到遇上事了这老小子跑的比谁都快,交易完成,美国拿下港口,从此可以堂而皇之打击中国航运事业;交易没能完成,美国没什么损失,还可能导致一位中国商人身败名裂,这样的买卖对美国来说稳赚不赔。
可惜的是李嘉诚从头到尾都没能看清美国的算计,这么迫不及待的将港口送出,很可能是无法扛住美国政府给到的压力,但他却忘了,当下的中国早已不是曾经的中国,我们有和美国正面对抗的底气。
经历了将近百年的人生,李嘉诚只看到了国家曾经的弱小,却没有看到国家当下的强大,秉着“商业无国界”的理念满足个人利益,就像一根无根浮萍,忽略了“商人有国籍”的重要意义。
同样作为港商,如果不是因为这笔交易,或许很难看出他和霍英东、邵逸夫这样爱国商人到底有何区别,可惜没有如果。
面对当下的困局,李嘉诚最应该做的就是马上摆正自己的立场,不要让错误继续下去,假如真的一意孤行,那么这781亿的损失也就只是一个开端。
不要被人叫了一辈子的“李超人”,就真将自己当成了美国的超人,说到底还是逃脱不了梁振英的那句话:没有祖国的商人只会沦为没有父母被人欺凌的孩子。
如今外交部已经用“反对利用经济胁迫、霸道霸凌侵犯损害他国正当权益行为”基本为这笔交易定调,所以,你觉得李嘉诚会选择迷途知返吗?
信息来源:
新民周刊2025-03-29《李嘉诚卖港口,交易被依法审查》
光明网2025-03-31《长和港口交易将被审查,外交部回应》
金融界2025-03-30《盈科:李泽楷旗下所有业务全部独立于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