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引领国家的领袖,往往以其非凡的才华与卓越的贡献而熠熠生辉。
能够成为国家领导的人,他必定会在某一方面有着过人之处,或许是在军事方面,或许是在政治方面。
在这之中,有这样一位人物,其光芒虽不似军事奇才彭大将军;也不及周总理在政治舞台上的伟业巨绩。但他却稳稳地站在了国家领导的核心位置。这位传奇人物,便是陈云。
那么,陈云是如何在这样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成为国家领导核心的呢?
毛主席难得的战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开始了长征,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陈云只走了一万两千里,但他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
当时的部署是由红一、三团开路,红八、九团紧随其后,巩固战线,中央、军委居中指挥,红五军团负责后卫工作。
之所以选择红五军团负责后卫工作是因为红五军团英勇善战、善打硬仗,是由国民革命军二十六路军改编过来的。
但最大的问题就是队伍中还留有旧军队主义的问题,思想薄弱,因此将陈云调到红五军团任中央代表。
当陈云来到红五军团后,他发现自己面临的问题比想象中的棘手。
红五军团只有两个师的兵力——红十三、三十四师,共计一万人左右,却要承担起保护全军安全的千钧重担。
再一点,在红军长征时,采取的是搬家式的行军方式,笨重的机器就会导致行军速度变慢。
在行进的途中,战士们不仅要搬运这些机器还要与敌人战斗,时间一久,战士们会有意见,有怨言,甚至出现了弃枪逃跑投奔敌军的情况。
为此,陈云找到中央反映问题,将笨重机器直接就地掩埋或者抛弃,减轻战士们的负担。
这样一来,不仅行进速度增加,也能更好的战斗,最重要的是,稳定了军心。
在湘江战役中,面对数以倍数的敌人,红军猛打猛冲,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刺刀断了,就抄起枪托砸;枪托砸烂了,就赤手空拳与之战斗。
在这场战役中,红五军团的压力最大,只剩下数千人,却仍旧坚守掩护主力部队渡江。
陈云意识到,敌人这是要将还未渡江的红五军团歼灭在此,如果还继续与敌人战斗的话,很有可能会全军覆没。
但此时电台早已被毁坏,无法使用,于是便派出了通信员去往前线告知他们尽快撤退。
红十三师最终冲出了重围,强渡了湘江;但红三十四师却晚了一步,损伤惨重,几乎全部阵亡。
从这之后,陈云意识到“左”的危害,他不愿看到红军就这样断送,陈云也越来越觉得毛主席主张的正确,心里也越发拥护。
遵义会议后,确立了毛主席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陈云也成为了毛主席最坚定的拥护者。
在长征的途中,他边走边写,记述了长征的过程、艰苦经历以及对毛主席、周恩来等人的赞颂。
只要一有机会,他就极力地宣传毛主席及理论思想,还说出了:“我党最大的成绩,就是培养出了一个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
当然,陈云是从事实出发,本着实事求是是态度,客观地看待毛主席的地位。
在毛主席受到质疑时,他会坚定地站在毛主席身边,维护毛主席:
“我党是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取得了伟大胜利,毛泽东同志是一个无可比拟的功绩。”
从毛主席与陈云的交往也可以看出,陈云是打心底里佩服毛主席的才能的,对主席的感情是真挚深厚的,是毛主席难得的战友。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急需扩大干部队伍,那么,该由谁来担任这一工作?谁又是最佳人选呢?
毛主席脑海中立刻闪现出一个身影——陈云,就这样,陈云在中共中央组织部担任了七年部长。
陈云也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评价:
“组织部的工作在一年多的时间就做出了成绩。陈云同志总是有法子‘挤’来看书、开会。”
“我们必须管他们饭吃”1948年11月2日,沈阳这座工业重镇在炮火硝烟后重获新生,得到解放,接管沈阳的重任交到了陈云的手中。
在疾驰向沈阳的列车车厢内,陈云召开了紧急会议,提出了自己的接管思路——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分。
他主张,沈阳一切的机构都先不要动,让其继续转动,政权更迭仅触及领导层,而广大职员则如常工作,工厂企业亦是如此,仅派遣少量干部入驻。
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工作,等一切稳定之后再改造。这样一来也能避免混乱和波动。
在陈云的“原封不动”接管下,沈阳社会平稳进行,没有出现任何情况,生产也在稳步向前。
接管沈阳的第三天,沈阳兵工厂、化工厂、铁路机厂等大工厂都已经完整接收,处理了许多复杂问题。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沈阳公安局的成立,对于之前那些原国民党警察局的工作人员全部留用,沈阳的社会治安也呈现出稳定的局面。
对于这一“原封不动”的接管,陈云表示:“这是我党统一战线团结面,越宽越好的政策体现。”这对其他城市也是一个很好的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同志不理解,为什么对旧政的一系列工作人员全部实行“一揽子包下来”的政策呢?
对此,陈云耐心地解释道:
“如果我们将他们全部遣散回家,没有‘饭’吃的他们就会骂共产党,就会走上不正当的道路,最终受伤的还是人民。
但我们如果从中拿出一笔支出,供给他们,不仅可以使他们安下心来,也会有更多的人前来‘吃饭’。
这体现出我们共产党的光明磊落,是毛主席正确政策,在这些人员中,绝大多数都是知识分子,因此,只要领导正确,是可以做些事业的。”
正是基于在沈阳的卓越表现,陈云被委以重任,担任政务院副总理兼经委主任,主管全国的经济工作。
在上海打“经济仗”国民党在逃离大陆、奔赴台湾之际,留下了一堆烂摊子,蒋介石曾趁机嘲讽道:
“共产党在军事上打一百分,政治上打八十分,财经嘛,打零分!”
当时的中国,历经连年抗战与内战,经济状况已不容乐观。加之国民党在撤离时带走了大量财富,使得经济雪上加霜,许多城市物价飞涨,民生困苦。
一些资产阶级投机人士趁机兴风作浪,企图通过搅乱经济秩序来大捞一票,给共产党一个大大的“下马威”,意图将共产党挤出局。
在这关键时刻,共产党坦然接受挑战,势必要打赢这场“经济仗”,恢复经济稳定。经过慎重考虑,党中央将这一重任交给了陈云。
其实最初定的是周恩来,不过周恩来认为陈云在这方面比他更有能力。
早在20世纪三十年代时,陈云就已经展现出他的经济头脑,经营企业赚了很多钱,这些钱陈云全部交给了中央。
尤其是在接管东北时,实行了一系列可行的经济建设计划,对此,周恩来十分钦佩。随后,一场“经济战”彻底拉开帷幕。
一、银元之战
上海解放后,陈云本想着让人民币进入上海,在上海市面上流通,但资本家们看到自己的利益被损害,立刻坐不住了。
他们利用众人对通货膨胀的恐惧心理,开始哄抬金银、外币价格,他们将重点放在了银元之上。
在他们的操作下,人民币迅速贬值,各商业机构也表示拒收人民币,只收银元。
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银元暴涨近两倍,接着就会带动所有物价的上涨,就连大米也上涨了2.24倍。
陈云本想用抛售银元的方法来稳住市场,但无奈这些全部被“吃”了进去。
陈云开始静下心来认真分析金融形势,他发现市面上现在主要流通的是银元,这些不法资本家是大本营是在上海汉口路422号的证券交易所。
陈云果断下令封锁了交易所,狠狠地打击了这些投机分子,大本营一被端,其他的也就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但对于市民来说,不免陷入恐慌,为此,陈云指示抓捕这些小商贩,打击他们的后台,端掉他们的老窝。
最终平息了这场银元风波。
二、粮食之战
这些不法资本家盯着的不止是货币,还有粮食市场。在他们的操纵下,粮食大幅度上涨,翻了两倍之多。
之后再将囤积的粮食高价卖出,最受苦的还要属上海人民,粮食上涨,人心惶惶。
为此陈云开始整顿市场,组织政府人员从各产粮地区配售大米,并从东北、华中地区调来粮食。
最初,这些不法资本家还在囤积粮食,准备继续高价抛售,却不料共产党不仅有着源源不断的粮食供应,还平价销售。
因此,这些不法资本家囤积的粮食要么低价出售,要么烂在手里,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三、棉花之战
上海纺织业发达,在上海的工业中占比很重,解放后,恢复生产是一大任务,一些不法资本家又打起了工厂的小算盘。
他们企图控制棉花来组织工厂运转,陈云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不过那时政府手中的棉花也不多。
于是,陈云就组织人从各方面来收购棉花,短时间内就从各地集中了79.6万担的棉花。
共产党基本掌握了棉花市场,这场“棉花之战”,又是共产党取得了胜利。除此以外,在大米、纱布、煤炭等问题中,不法资本家也没能讨到一点好处。
结语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时,陈云总能以独到的眼光,精准地识别出问题所在,并果断地制定出应对策略,打好每一场“战役”。
毛主席对陈云的能力给予了极高的赞誉,他称赞陈云:
“看问题尖锐,能抓住重点,是难得的金融奇才。”
在军事领域,或许彭德怀的英勇善战更为人所知;在政治舞台上,周恩来的卓越领导也广受赞誉。但在这场经济建设中,陈云树立了不朽的功勋。
经济战役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却同样惊心动魄,它关乎国家的兴衰存亡,也是一场真正的“生死较量”。
陈云一次又一次地化解了危机,稳住了大局。正如毛主席所言:
“经济战之重要,不下于淮海战役。”
参考资料
陈云:严于律己和“给人吃好饭”. 文史精华
新中国经济风云中的陈云. 世纪桥
毛泽东与陈云. 文史精华
陈云的长征. 人民网
论陈云对长征的贡献.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小编放屁不嫌臭
陈云深得“中庸之道”的真谛,並坚守。
你的标题很奇怪,建国后的人才需要多元化,不光是军事、政治还需要经济人才
放屁
陈云是管理经济的奇才
各有各的特长!
陈云在上海负责地下组织,负责苏区经济工作,后来去东北局在南满领导军事,牵制国民党军队,保护了林彪部队。
照片上12人都是谁?近半分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