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就给你说一则,我个人认为比较方便实用的临床经验。这就是云南中医名家杨国祥前辈,常用的验方。
杨国祥先生生于1937年,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历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云南分会理事、中药专科学会主任委员等职务,在消化内科方面有精深的造诣。
杨老师的这张验方很简单,就是虎杖、栀子、香附、柴胡、延胡索、甘草。水煎服。
来吧,我给你说一张,杨师用此方治病的例子。话说有一回,杨师接待一个患者,当时38岁,是一个女性。
这个人,曾经有两年的胁痛病史,而且有一回还发作急性胆囊炎。经过治疗以后,病情虽然被控制住,但是几年来一直未愈,疼痛不适之感时发时止。
如何才能更好改善症状?患者专门求治杨国祥教授。
刻诊,患者右侧上腹部隐隐疼痛,有时候疼起来很厉害,但大部分时间是隐痛,牵涉右侧肩背疼痛。脉弦,舌质红,苔薄黄。细问得知,现在大便偏干,小便发黄,嗳气,食欲不振。
了解到这些以后,杨师用了一张方子,但见:
虎杖,郁金,栀子,柴胡,香附,延胡索,甘草。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用了5剂,自觉右侧胁肋部位的疼痛大大缓解,小便清亮许多,大便通畅,质地不硬。但是,依然食欲不好。
这时候,原方加白术和山楂,再投5剂。这一次,患者用完,右侧胁痛现象已经基本消失,只是偶尔觉得不适。食欲增加明显。
这时候,原方虎杖用量减少,加陈皮,再投5剂。
最终,患者诸证悉平,没有任何不适。杨师嘱咐,用香砂六君子汤善后巩固。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
现在,我们来聊聊这背后的道理。
像这个慢性胆囊炎,中医一般把它归纳到“胁痛”一病的范畴里。它的形成原因中,比较典型的一个,是肝胆气滞,湿热困阻。
我们的肝胆,以条达舒畅为本。肝胆气郁,则易生湿热。湿热困阻,气滞血瘀,于是发为疼痛。所以在治疗的时候,一般以疏解肝胆之气,清热利湿为主。
医案里这个患者,其实就属于这个情况。她在急性胆囊炎发作以后,转为慢性。湿热阻滞,所以小便发黄,上腹隐痛。大便发干、舌红苔黄,为湿热伤津之象。脉弦,提示病在肝胆。肝木之气横逆乘脾,所以患者食少、嗳气。这时候,就得行气郁,利湿热。
我们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虎杖,郁金,栀子,柴胡,香附,延胡索,甘草。
这个配伍当中,虎杖、郁金清利湿热,是中医清利肝胆的要药。栀子,清肝胆和三焦之热。柴胡、香附,用于疏肝解郁,配和延胡索,达到行气止痛之效。
后来,由于患者食欲不振,所以加白术和山楂健脾开胃,又增陈皮来行气醒脾。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非常简单。对照来看,虎杖、栀子、柴胡、香附、延胡索,是开篇提到的,杨国祥前辈的常用验方。只不过,加入郁金、白术、山楂、陈皮等。我个人认为,这是一则非常不错的临床经验。用方药少力专,是值得借鉴和效法的。对慢性胆囊炎患者来说,这是改善症状的办法。当然,应用的前提,一定是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进行。因为就临床来看,还有很多人,属于气滞血瘀和肝络失养等证型。这时候,以前面的思路立方,是不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