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藏舟》是传统戏《蝴蝶杯》中的一折,也是豫剧阎派创始人阎立品的代表作之一。1956年在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该剧为阎立品争得了表演一等奖,其后,经阎立品多次精雕细刻的修改,终成阎派艺术代表佳作之一,也成为阎派传人必学的经典。
阎立品亲传弟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张梅贞是阎派艺术继承者和传承者,她积一生阎派心得,为我们回忆、讲解了这出经典剧目的前世今生……
壹
《藏舟》是豫剧传统剧目《蝴蝶杯》又叫《游龟山》中的一折,是从胡凤莲救田玉川上船、赠杯、定情到下船这一段时间,大概演出50分钟左右。这个戏在50年代初在北京戏曲学校校长、艺术大师崔巍加工整理,有很多改变。在之前有很多剧种包括河北梆子、山西梆子、秦腔,包括河南梆子都演这个戏,其中有很多糟粕的地方,比如胡凤莲跟田玉川定亲之后,有很多轻浮的表现,没有突出主题。
崔巍说这个戏的前半部有很强烈的人民性,就是人民同情他们的遭遇,对他们的反抗压迫、不畏强暴很赞赏。所以当胡凤莲接受了田玉川的聘礼,决定跟他成婚,观众会感觉到非常高兴,符合大家的心理要求,也是原作者的意图和希望。由于具体的地方不符合逻辑,1954年崔巍到洛阳给阎立品先生排这个戏。
贰
阎老师说,这个人物的思想脉络不好掌握。这是在特定情境中:舟船长不过一丈,宽不过五尺,就在这样一个表演区域内,还有一具胡凤莲父亲的死尸,怎么表演?相当困难,没有大的戏剧冲突,没有惊心动魄的事件,又不能发挥戏曲载歌载舞的形式。它不同于“十八里相送”,也不同于“破洪州”这些形式,它怎么演?阎老师说,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挖掘人物的内心感情,准确地、一丝不苟地去表现人物的内心,这样才能抓住观众。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一般主要人物的登场,不管是话剧还是其他,都要在登场的时候能够引起观众的重视,在非常特定的情境中出场。比如田玉川有一个过场,田玉川奔跑,亡命天涯,后面有追兵,卢府的总兵带兵追赶。这样的一个过场,过场之后,再让胡凤莲登场,胡凤莲先是头句腔“哎……我的爹爹呀,啊……”划着船,走“云步”,再一转身唱[豫西二八],这种出场符合她的人物身份设定,也表达出她的情绪基调。
叁
“三接杯”的时候,田玉川提出终身之事,这时候胡凤莲非常喜悦,恨不得一把把杯子抓过来,她愿意、非常愿意,但她思虑的时间有点长,田玉川以为她不愿意,“大姐如若不愿,学生也不敢相强”,他这样一说,胡凤莲赶紧上去抓住他的袖口,她一抓,他又递给她。她还是不好意思接,就来了一个动作将脸一侧,背身伸手,这样子来接,这是“三接杯”,阎立品大师通过她细心的刻画,根据人物的内心,这个时候就应该这样表现,这个分寸才合适。因为父尸未寒,再谈儿女情,一过就不让人喜欢了,只能这样表现。
还有田玉川拉着胡凤莲盟誓的时候,让特别是他拉着你的时候,你不能笑,一笑就过了,这个分寸一定要把握好,因为啥,你父尸未寒,儿女情还需要抛在一边。你不能把这个作为主要的,但是自然而然的胡凤莲对田玉川非常钦佩,愿意结为连理,“郎恩深妾情长偕老百年”,笑得露出牙了,这就过了,这个分寸是相当相当重要的。以悲为基调,不能过,一过就觉得不是这个人物了,你自己的爹爹父尸未寒,你谈儿女情的时候恁欢快,这么主动,笑容满面,那绝对不可以,你只有心里想着这个事,分寸咋掌握在于演员。你就是笑也就是一抿嘴而已,不要担心观众看不懂,只要表演到位,观众还是会欣赏的,不需要你一再强调。
肆
1956年底河南省举行了一次戏曲观摩汇演,阎立品先生得了一等奖,获得一致的好评,像白沙、安娥,包括陈素真都给予很高的评价。陈素真大师说,阎立品大师满脸是戏,浑身是戏,把渔家女演的这么好,可以称为一尘不染的白莲。那年的汇演我也参加,当时就在下边亲眼目睹了她的表演,确实她那个时候各个方面都是非常好。专家也说阎立品大师在演闺门旦的时候“端庄中带有娇媚,朴实中不失典雅”。
伍
一般她演出的时候我打字幕,也是最好的一个学习机会,我就看她怎样演的,就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不要那些廉价的掌声,她的效果通常是演出结束,一拉幕,掌声才起来,而且经久不息;她再出来谢幕,再加清唱。都是这样。阎老师还特别提到这一点,演员跟上台接见的领导合影的时候不要攀着人家胳膊,你就规规矩矩的站那。
我有一次在洛阳演出,停电了半个小时,观众还不走,来电了以后再唱,唱完了还不走,我再出来加清唱。在济宁演出也是这个情况,所以《蝴蝶杯》有全剧录像。要按现在水平看有很多缺陷,有待提高的地方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