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骤降,医生叮嘱:心脑疾病患者这3事一定要上心,别不当回事

光康玩转养护 2024-11-06 22:30:40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寒冬腊月的清晨,年近六旬的刘大厨照例早早起床准备去餐馆,刚推开门,一股刺骤的寒流迎面扑来。他裹紧了羽绒服,哆嗦着快步走向公交站。未料刚走到半路,胸口隐隐作痛,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他停下脚步,靠在路边的电线杆上直冒冷汗,路过的环卫工张阿姨见状连忙上前搀扶,拨打了120。

医院急诊室里,主治医师王医生叹了口气:"刘师傅这次真是险些酿成大祸啊。这两天气温骤降超过10度,您本身就有冠心病病史,还贪图快捷选择走路,这种天气稍不注意就容易诱发心绞痛。"

刘大厨躺在病床上回想起早上的惊魚一刻,后怕不已。病房里,隔壁床的李师傅也是这两天因为脑梗住进来的。据他爱人介绍,李师傅是位建筑工程师,前天一大早顶着寒风去工地查看进度,结果到了工地就感觉头晕目眩,说话也变得含糊不清。

王医生查房时特意叮嘱病房里的患者:"寒潮来袭,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根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最新研究数据显示,气温每下降1℃,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就会上升4%-8%。"

住院部的护士小张分享了一个令人心惊的案例:上周五早上,一位从事食品批发的陈老板,平时就有高血压病史。那天气温骤降,他穿得较单薄就出门进货。到了批发市场没多久,就觉得头痛欲裂,继而出现手脚麻木、言语不清等症状,经诊断为急性脑出血。

王医生在查看了三位患者的病历后,召集了一个小型病房会议。他拿出一份《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向大家详细讲解了寒冷天气下心脑血管病人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关键要点。

体温调节是重中之重。寒冷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加重心脑血管负担。《中华高血压杂志》指出,清晨6-10点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这个时间段人体血压会出现"晨峰现象",叠加寒冷刺激,风险倍增。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专家组建议,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寒冷天气外出时,需要做好全方位保暖。特别是头部、颈部、胸部等重要部位,最好戴帽子、围巾,穿高领衣物。外出前在室内先热身5-10分钟,等身体适应后再出门。

运动强度也需要格外留意。《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研究表明,过度剧烈运动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脏负担。建议患者在室温适宜的室内进行缓和运动,避免户外晨练。即使是室内运动,也要循序渐进,持续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

饮食习惯同样不容忽视。《中华营养学杂志》建议,寒冷天气下要适当增加热量摄入,保持体温稳定。每顿饭不宜过饱,建议少食多餐。清淡温热的食物更适合心脑血管病患者,过于油腻、刺激性的食物容易加重血管负担。

一周后,刘大厨康复出院。他特意找到王医生表达感谢:"这次住院真是让我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了新认识。以前觉得保暖就是穿得多一点,现在才明白保暖也是门学问。"

王医生欣慰地笑了:"您能有这个认识真是太好了。记住平时要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压。气温变化大时更要格外注意,千万别贪图方便。"

就在这时,医院走廊里匆匆跑过几位医护人员,推着一位中年男性急救。王医生听说这位患者是某物流公司的司机,早上顶着寒风送货,结果突发心梗。这一幕再次印证了心脑血管疾病在寒冷天气的危险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研究显示,很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往往低估了寒冷天气的威胁。他们认为自己平时身体还不错,觉得出门多穿件衣服就万事大吉,这种认知误区常常导致意外发生。

为了让更多患者受益,王医生组织科室制作了一份详细的防护指南。指南中强调了服药依从性的重要性,建议患者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同时也提醒家属要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学会识别危险信号。

随着气候变化日趋极端,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护显得愈发重要。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专家提醒,预防胜于治疗,做好日常防护才能远离疾病威胁。特别是在气温骤降的季节,更要提高警惕,将防护意识落到实处。

一个月后,刘大厨再次来到医院复查。这次他穿戴整齐,还特意等到太阳升起才出门。见到王医生,他笑着说:"现在我出门前都会看天气预报,衣物也准备充足,连我爱人都说我变得细心了。"

王医生点点头:"您这种态度很好。记住,对待健康,宁可过度谨慎,也不能掉以轻心。气温骤降时的这份警惕,可能就是对生命最好的守护。"

人命关天,一个小小的疏忽可能带来终身的遗憾。面对寒冬,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需要树立起防范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执行各项防护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让健康的阳光普照每一个家庭。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