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里,乐圣起诉格律诗不正当竞争,要求赔偿600万损失。在这个时候,伯爵公司出650万收购格律诗,这事如何解决?肖亚文决定在咖啡店好好地想一想。
没想到,这时候,来了一个穿西装的男人要请她喝咖啡。这个情节第一次看的时候,我觉得有一点突兀,因为咖啡店的环境都比较安静,一般不会有人打扰。
而这种搭讪的情况大多会发生在酒吧,毕竟在酒精的作用下,人更容易冲动。
所以,我在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作者豆豆写的这个情节没有什么意义。
男人搭讪,肖亚文本不想理他,结果回了一句之后,发现这个男人是个老手,于是,她决定好好地怼怼他。
肖亚文问:喝了咖啡,然后呢?
男人说:然后,聊聊呗。
肖亚文接着问:然后呢?
男人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肖亚文说:您不诚实,您请我喝咖啡,无非是想和我上床,如果只是秀色可餐,那您就上一边餐去,还省了咖啡钱。
男士最终灰溜溜地离开了。而之后,不论是电视剧《天道》还是原著小说《遥远的救世主》都没怎么提伯爵公司。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某种意义上,伯爵公司和这个男人扮演的角色是差不多的。都是过来打个招呼而已。
伯爵公司董事长苏逸文说的是:650万收购,这只是问个好、作个揖,一份人情而已。既然是格律诗胜诉对伯爵不利,那就做个姿态,礼尚在先,免得日后都撕破脸皮。
200万收购那是趁火打劫,400万是抛媚眼,650万比乐圣要求赔偿的600万多出50万,是为了和争议标的有区别。
肖亚文在咖啡厅静静地坐了三个小时,她想明白了伯爵公司的用意,这无非是伯爵在表达一种态度,来传递一个“好”。伯爵公司向你点头了,你意会到了,知道了就行了。这个“好”收到了,伯爵的心意也就送到了。
所以,在之后,肖亚文就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格律诗和乐圣的官司上,而不再考虑伯爵公司收购的事情。
可是,她不考虑了,有人却因为这件事情,睡不着觉了,这个人就是刘冰。
刘冰看到伯爵公司要650万收购公司,他算了一下,自己本来是13%的股份,这就是84万,去掉借欧阳雪的14万垫资,那就是70万。而因为自己之前退股,这就意味着自己损失了70万。
70万,这还是在九十年代(电视剧《天道》将时间推后到2002年之后),这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啊!想想我小时候,作为八零后的农村孩子,那口袋里有个块儿八毛,就很有面子了,就连父母在当时也就是装个十块八块的,50元钱的这都是大面值。当时买冰棍都直接用啤酒瓶子换就可以,所以可想而知,钱是多么的紧张。
那么损失这么一笔巨款,对于刘冰的打击就可想而知,他的心理瞬间就不平衡了。
人就是这样,一旦从危险里跳出来,他就不再去关注这个事物的危险了,他的目光就会全部落在这个事物的利益上。
刘冰给冯世杰、叶晓明打电话,相比较他们两个人的损失更大。
叶晓明的回复是:这有什么办法?玩得真高呀,你就是想讲理都没地去。咱跟人家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上的对手,你要是硬着头皮往上凑,只能证明自己傻,所以,认命吧。
冯世杰好歹说了句公道话:所有的选择都是我们自己做的,那这能证明什么?只能证明咱们烂泥扶不上墙,说明咱们没一个女的有种,没人家有脑子。
丁元英在决定插手这件事的时候说过,允许几个股东扒着井沿看一眼,能不能爬上来要看他们自己。爬不上来无所谓,但是让井底的人患上精神绝症,这是挺可怕的。
电影《教父》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其实刘冰的困扰并没有那么大,因为伯爵公司这只是示好。如果,格律诗真的答应收购,伯爵公司也会继续和他们谈判,最终的成交价格还是个未知数。
当然,丁元英的本来意图也不是在这里。所以,伯爵公司的这次落井下石,其实没有实质性上的意义。他只是在负重的骆驼身上再扔了一根稻草而已。但却对刘冰他们几个人进行了一次沉重的精神打击。
《天道》的原著小说《遥远的救世主》里面不光有关于哲学、神学、文化等各方面的探讨,更有小人物、普通人的无奈。他们受限于自己的见识、学识,而没有办法清晰地看清事物的本质。
但即便如此,也是可以有“得救之道”的,欧阳雪、冯世杰他俩就是例子。欧阳雪没有高学历,文化水平也不是很高,但她在里面却轻松赚了一大笔。冯世杰为了王庙村的付出,也让他最后可以得到格律诗20%的股份。
换一个角度来看《遥远的救世主》你会有不一样的感悟,能够参透丁元英的“规律”,固然很厉害,可是如果能从刘冰等普通人身上有所感悟,学习肖亚文、欧阳雪、冯世杰等人的优点,屏除刘冰、林雨峰等人身上的缺点,那么对于我们的生活肯定会有好的改善。
不仅如此,在《遥远的救世主》里描写的几次饭局,也让我受益匪浅,如何跟不同圈层的人交流,如何让自己的说话办事更靠谱,这是要动脑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