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考上这种学校,怎么还敢还手?”——这句话最近在网上炸开了锅。
故事的开头就像一部狗血青春剧……北航的大一妹子在程序设计考试中,面对那些晦涩难懂的代码,心中默念:“这是什么鬼?”于是,她通过共享文档向她那位在清华的男友求助,这位同学显然忘了考试是为了什么……监考辅导员如同正义的化身,发现了这一幕,立刻出手制止,这位女生被抓了个现行。此时,她本可以低头认错,接受处分,但她选择了另一条路——呼叫她的“清华拳哥”前来救场。结果,这位男友竟然冲冠一怒为红颜,一拳打向辅导员……说实话,这事要是放在十年前,可能就是个校园小新闻。但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这位男生的一句狂言,却戳中了太多人的神经。
3、“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诞生记得我读大学那会儿,学校整天喊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实际上呢?不及格的科目可以补考,品德有问题却很少被当回事。这次事件中的男生,想必从小到大都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可他在面对冲突时,选择的却是最原始的暴力方式,这不正是我们教育的问题吗?
前阵子,我在地铁上看到一个小插曲:一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人,对着让他给老人让座的乘客破口大骂。旁边的人议论纷纷:看着挺体面的,怎么素质这么差?现在的教育,似乎培养出了大量“精致利己主义者”:他们懂得如何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知道怎样包装自己的履历,却不明白最基本的处世之道。那天和一个在重点中学任教的朋友聊天,他说了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现在的孩子太聪明了,聪明到可怕。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表现,什么时候该隐藏,但内心却越来越空洞。
某名校毕业生应聘,简历上各种光环……面试官问:"你觉得你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名校生回答:"我是××大学的。"这种思维方式其实挺可怕的。难道,一个人的价值,仅仅体现在他的学历?难怪,现在的学生都在拼命往所谓的"好学校"挤,似乎上了名校就能解决人生所有问题。那么,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我觉得应该是培养一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教会他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在社会中立足。要知道,教育不是填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高分考生,而是真正懂得思考、明辨是非的人。
回到文章开头那个清华男生的事件。这不仅仅是个人素质的问题,更折射出我们教育体系的短板。知识的获取很重要,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才是教育的根本。希望这次事件能让我们反思: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当我们的孩子走上社会,他们需要的不只是一张漂亮的文凭,更需要的是正直的品格和善良的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