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难度射频消融手术,为器质性室速患者解除反复“放电”痛苦

养身健康缘 2021-01-26 16:03:48

2020年的最后一天,

郑州的胡先生终于放下担忧,

安安心心地回到家。

就在最近随访的时候,

电话那头胡先生爽朗的笑声

给了我们最坚定的回答。

1因室速置入ICD,却要承受反复“电击”

刚60岁的胡先生,由于缺血性心肌病导致反复室速,先后接受射频消融治疗,ICD置入术(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仪,一种能监测恶性心律失常并及时进行体内除颤的起搏器)。

ICD可以在生命危急时刻,通过电除颤救患者一命。但因为反复出现的室速、室颤,胡先生接连多次被电击,使得他产生了极其严重的恐惧心理,甚至看见医护人员、心电图机以及起搏器程控仪都说不要“电击”他。

但工作人员在调整了除颤参数后,胡先生又会处于反复低频率室速,而导致的血压降低、心慌乏力。如此反复,胡先生及其家人都处于崩溃的边缘。

2七院专家解密病源,手术难度高风险大

为了治病,胡先生及其家人直奔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主任赵育洁教授决定亲自为其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胡先生入院后,医生为其完善相关检查。因为胡先生在住院期间再次犯病,原定的手术日期不得不提前。

在镇静状态下,胡先生接受了常规的心电生理检查后,室速被轻易诱发出来,心跳一下子“窜到”230-240次/分,血压则掉到了50/40毫米汞柱,终止后继续检查。经过导管室专业的电生理团队仔细检查后考虑左室来源室速,仔细寻找、标测、消融,再次检查诱发出另外一种形态的室速。经过团队分析考虑心外膜来源。

心外膜来源的室速,一方面手术难度高,另一方面风险也大。据文献报道,有5-30%的室速患者病灶,可能起源于心外膜。通过传统的心内膜标测与射频消融治疗无法成功,常需要经皮心包穿刺,行心外膜途径消融才能成功。而结合胡先生室速的形态,需要干性心包穿刺行射频消融。

3专家团队精密施术,患者获得“心希望”

赵育洁主任请来麻醉科专家团队,为胡先生的手术“保驾护航”。赵育洁教授说,干性心包穿刺每一步操作都需要格外留神,关键部位的操作稍有不慎将导致冠脉破裂、心肌穿孔等。整个手术过程,大家都屏息静气,当看到手术成功,整个导管室都欢呼雀跃起来。

赵育洁主任手术中

Carto三维标测系统射频消融图像

X线透视下干行心包穿刺后射频消融治疗

术后,针对胡先生的特殊病情,赵育洁教授总结说,心外膜室速尚无明确定义,随着经导管消融室速研究的深入,发现心外膜室速的发生率并不低,和经心内膜途径消融室速相比,心外膜室速消融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率增高。

而随着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的问世,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有了大幅度的降低。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频繁的室性心动过速发作会引起“ICD电风暴”,它不仅缩短了ICD使用寿命,还增加了此类患者的死亡率。抗心律失常药物虽然能够降低室速的发生率,但是效果不甚理想。随着导管消融术的不断发展,它已经成为一种能够有效控制室速的治疗方法。

最重要的一点,干性心包穿刺对术者的操作要求非常高,必须慎之又慎,才能将导丝、导管送入紧贴的两层心包膜中间。而穿刺后射频消融导管的操作空间有限,一定要避开冠脉血管,避免造成冠脉穿孔等。

赵育洁教授说:“此次手术的成功和经验的积累,给予我们更大的信心。射频消融技术将为器质性室速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1 阅读: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