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编辑|朝暮古今
3月28日,缅甸曼德勒市发生7.9级强烈地震,破坏力极强,导致缅甸多地建筑倒塌、道路损毁,伤亡惨重。
而在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就是曼德勒市一栋11层的“SkyVilla”公寓。
当地有很多华人都居住在那里,并且几乎都被埋在了废墟下面。

本文图片、描述源于网络,旨在弘扬正能量,无不良引导。若涉版权或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即刻删除。内容信息可靠,部分情节为提升可读性或有虚构,仅供参考,望理智阅读
据了解,SkyVilla公寓位于曼德勒市中心,它由四栋11层高的建筑组成,每栋楼都配备24小时供电与安保系统,生活便利。
其中一栋楼里有大型商超,内部健身场所、酒吧等娱乐设施一应俱全,吸引了不少华人在此定居,尤其从事翡翠生意的商人居多。
缅甸北部战乱不断,所以很多华人也都选择了这里。

地震前一天,正值缅甸的拜佛节,许多华人都留在公寓内休息。
地震发生时,毫无预兆。SkyVilla公寓的四栋楼瞬间遭受重创。

更揪心的是,数层楼板紧紧挤压在一起,形成了令人揪心的“夹心层”,给后续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而且废墟的结构像个脆弱的积木堆,极不稳定,大型机械根本进不去,救援只能靠人力和一些小型工具,气割机、液压钳等的。

曼德勒身处热带,本就酷热难耐,地震后更是雪上加霜,气温“蹭蹭”飙升到40℃以上。
救援人员在这样的高温下,如同置身巨大蒸笼,面临着严重中暑风险。

可酷热还是拖慢了救援进度。高温下,被困者脱水速度加快,体力也在迅速消耗。救援人员每10分钟就得轮换,不然根本扛不住。
并且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废墟下的尸体开始腐烂,那股腐臭味在空气中肆意弥漫。
志愿者皱着眉头说,那味道特别难闻,即便戴着口罩,也挡不住那股刺鼻劲儿。

当地华人企业赶紧捐赠冰块,想给现场降降温,也让尸体腐败的速度慢些。但在烈日的“烘烤”下,冰块很快就化成了一滩水,效果不太理想。
而且,地震后72小时内,曼德勒余震不断,废墟随时可能二次坍塌。救援人员时刻警惕着,眼睛紧紧盯着建筑结构,一刻都不敢放松。

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迅速行动,在震后第一时间果断派出两支专业救援队。
他们肩负使命,带着生命探测仪、无人机、搜救犬等先进“伙伴”,风驰电掣般赶赴灾区。
他们采用“先上后下、后清前出”独特战术,在残垣断壁间仔细搜寻,成功定位并救出多名幸存者,为黑暗中的生命带来曙光。

3月31日凌晨5时37分,在中国救援队不放弃的坚持下,曼德勒的SkyVilla公寓废墟传来希望。
队员们经过艰苦努力,从混凝土板下救出一名被埋60小时的幼童,这是他们在这片废墟找到的第二位幸运儿。
救援人员小心地一层一层扒开废墟,如同在解开生命的密码,最终将孩子安全抱出。

与此同时,另一名被困50多小时的孕妇也被发现。可她情况危急,右腿被钢筋无情贯穿,左下肢被楼板死死压住。
救援条件有限,医生无奈建议截肢以尽快施救。
她的丈夫含着泪,颤抖着签署同意书。救援人员不顾余震危险,拿起切割机,精准切断钢筋,成功将孕妇救出。

除了救援,中国政府还暖心宣布,向缅甸提供1亿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帐篷、毛毯、食品等物资将陆续送达,为受灾民众送去温暖与希望。
在此次缅甸曼德勒遭受7.9级强烈地震的危难时刻,各国的应对举措形成了鲜明对比。
美国仅仅表态“研究救援方案”,至今都还未看到有任何实质性的行动展开。与之截然不同的是,中国在国际救援中展现出了令人赞叹的高效与担当。

当灾难的消息传来,中国救援队迅速响应,即刻奔赴受灾一线。
救援工作现已进入第5天,位于曼德勒的SkyVilla公寓救援情况备受关注。目前,仍有至少20人被困在3-5层的“夹心层”。
救援队的队员们争分夺秒地开展搜寻工作,一刻都不敢停歇。

但救援过程困难重重,专家发出警告,由于天气炎热,被困人员尸体开始腐败,这极有可能引发瘟疫,急需尽快妥善处理。

即便面临着高温、频繁的余震以及腐臭气味的多重挑战,中国救援队的队员们毫不退缩,他们始终牢记使命,秉持着“只要还有一丝希望,我们就不会放弃”的信念,全力搜救,为被困人员带去生的希望。
这场灾难也再次印证,在强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类只有携手团结互助,才能战胜内心的恐惧与绝望,共同迎接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