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形成“虹吸效应”这个在区域发展中十分普遍,受到“虹吸”的地方也难免因为人才、资金和资源的丧失而陷入经济的持续低迷;
中国大陆地区目前受到“虹吸效应”最显著的地方当属环北京地带。
河北作为京津冀的重要一员,但经济发展却不能与京津“相提并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京津对于河北省的人才“虹吸”效应实在是太过强悍, 导致河北诸多大学生毕业后都往京津发展,这也让河北成为沿海最差的几个省份之一;
长三角是中国目前GDP最多的区域,涵三省一市共41市。由于江浙自古属于繁华之地,因此即使上海对人才的吸引力超强,但江苏和浙江也能凭借自身的经济结构、宜居环境、行政管理水平等优势留住人才。而同处长三角的安徽尽管也是“江南核心区”,但由于距离上海较远,安徽的发展就稍显滞后,安徽内也成为该地区“虹吸”的受害者,安徽人有大量的外出人员前往江浙沪打工。近几年安徽发展迅猛,逐步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专业,也自然而然地享受到地区发展的红利。
大湾区城市群是中国最成功的“前店后厂”模式,依靠港澳先进科技和资金,内地丰富的劳动力和资源,面向东南亚大市场。大湾区成为中国最具创新和潜力的地区。在大湾区周围,同样有欠发达地区。两广文化和语言接近,广东对于广西的“虹吸效应”非常明显,在广东的广西人就有超过500多万,成为广东最多的外省人;湖南临近广东,湖南有大量的务工、求学人士入粤,湖南人在广东也有超过500多万,成为在广东仅次于广西的外省人;江西靠近广东,江西也有很多人来到广东谋生;
然而,长三角和大湾区的“虹吸效应”几乎遍布周边各省,但唯独“放过”了福建。
根据统计显示,福建共有260多万常驻外省(不包含出国人口),这在中国各省流出人口中处于“低值”,与四川、湖北、河南等劳务大省相比,这点外出人口根本不算什么;
在东南沿海,260多万的外流人口也要少于江苏,但略多于广东和浙江;
当然,与其他省份的外流人口主要从事体力劳动不同,福建的外流人口,虽然也有一部分是出去打工,但总体上还是以经商为主。黄金、鞋服、石油、建材、民营医疗、沙县小吃、超市等行业都不乏福建商人的影子。 同时,每年约有近500多万人入闽,这让福建成为全国少数几个人口净流入的省份。
福州、厦门、漳州、泉州等福建城市对全国劳动力的吸引力,放眼全国,除了长三角和珠三角,也没几个能够比得上福建这些城市。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处在长三角和大湾区之间,福建几乎没有受到“虹吸效应”,这个结论自然也是成立的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点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