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金庸大侠仙逝之后,市面上就鲜见金庸武侠世界改编的影视作品。
这次徐克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应该是近些年来,唯一的一部金庸武侠的院线大作。
再加上又是在大年初一的黄金档亮相,这让平时都不看电影的我也走进了电影院。
郭靖是金庸武侠世界中最为圆满的角色之一。
他是忠良之后,与母亲一起流落草原。
机缘巧合之下,被成吉思汗收为义子。
依靠大汗的庇护,练就了一身蒙古武士的骑射功夫,还与托雷、华筝这些蒙古贵族结下深厚的情谊。
又因为卷入了全真七子与江南七怪的赌局,得以跻身中原武林。
由于黄蓉的穿针引线,不仅学得了降龙十八掌的旷世神技,还得以初窥武林至宝《九阴真经》的门径
武功大成之后,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宋人的身份
毅然拒绝蒙古大汉的金刀驸马。
担负起抗蒙保宋的历史使命。
最终成为江湖公认的一代大侠,也就是侠之大者这句名言的出处。
然而,天地本不全,即便圆满如郭靖,也终难以十全十美。
特别是电影中,除了展示郭靖风起云涌的江湖生涯之外,还演绎侠了之大者身上的三处意难平。
亲人郭靖幼年丧父,母亲不得不孤身一人,带着年幼的郭靖,流落草原。
虽然能够得到蒙古大汉的庇护,但是孤儿寡母在刀口舔血、居无定所的蒙古部落里生活,其中凶险艰难,可想而知。
也许在大漠的风沙之下,教导郭靖成才是他母亲活下去的动力。
而让母亲骄傲,也是郭靖努力的全部理由。
终于,郭靖武功大成。
先是救了王子托雷、师父哲别和一众蒙古武士,然后来到蒙军中军大将操演九阴真经与降龙十八掌,丰神俊朗,一时英雄无双。
此时,镜头也给到了郭靖的母亲,一脸欣慰,自豪与骄傲。
郭靖的心中应该也是意气风发,觉得自己一身武艺,终于能让母亲过上幸福的日子。
然而风云突变,郭靖不愿领兵攻打自己的祖国。
只得带着母亲逃回宋土。
但他的母亲深明大义,知道要回到大宋,山高路远。
自己不仅会成为郭靖的累赘,更有可能被成吉思汗当成要挟郭靖的筹码。
于是射雕第一女中豪杰毫不犹豫举刀自戕,成全郭靖的名节。
可怜郭靖历尽艰辛,终于功成名,就却要面对母亲在眼前逝去,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难平。
爱情说来惭愧,在看电影之前,我从没觉得华筝被郭靖拒绝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可能是由于对外貌的偏见。
金大侠在原著中写到“华筝身子健壮,剑眉大眼,满脸英气,在劲风茂草之中长身玉立,更显得英姿飒爽。”
字里行间,一个魁梧、粗犷的异族女子形象跃然纸上。
在我的印象中,这样的外貌,即便性格再讨喜,也无法与主角匹配。
不止被郭靖拒绝是理所应当。
甚至觉得华筝在郭黄的感情纠葛中扮演着一个可憎的反派角色。
然而《侠之大者》对华筝的诠释却让人思绪难平。
电影中的华筝亭亭玉立,眉清目秀。
看似弱不禁风的一个玉人,却有着与外貌不相称的勇武果决。
凶狠无俦的蒙古铁骑对她言听计从,搏击长空的双雕任她呼喝来去。
面对怪物一般的欧阳锋,她纵马而出,强弓挡路。
一双妙目不仅瞪退西毒,也瞪得银幕外的人心驰神往。
第一次觉得郭靖拒绝华筝,真的好无道理。
而华丽、完美如华筝,也无奈经历这样的意难平。
人生影片最后,历尽艰辛的郭靖终于来到巅峰。
在万军从中轰杀逆练九阴真经的欧阳锋,武功上已经超越五绝,成为事实上的当世第一。
两军阵前劝退虎视眈眈的蒙古大军,救大宋子民于水火。
大侠威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望一时无两。
身边的黄蓉不但闭月羞花,又贵为丐帮帮主、黄药师千金,还对自己死心塌地。
英雄美女,羡煞旁人。
然而电影却到此戛然而止。
散场的时候,心里一直埋怨徐老怪。
电影已经演了150分钟,为什么就不能让这种美好的时光延续得再长一点。
后来才明白,电影里虽然处处是江湖,但始终演绎的都是真实的世界。
再灿烂的烟火,可能只闪烁一瞬。再美好的事物,转眼也许便戛然而止。
这便是哪怕侠之大者,也难以逃脱的意难平。
最后再说一点,现在的肖战有些类似八九十年代的刘德华,自己的努力时常会被出色的长相掩盖,这也许是他本人的意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