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最好不要先入为主地臆测行情,而是要跟着市场走,它的初段是勤奋和技艺,中段是智慧和心态,高段是人性和道德;
只有不把金钱看得太重,我们才能合理地看待短期价格变化,以便我们能够很好地控制投资情绪,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应该集中的地方。
在整个交易中,如果你连一个交易系统的每个步骤的实际意义,以及整个系统如何盈利都没有搞清楚就开始交易的话,那么你不亏损谁亏损,
成功的投资者永远严守纪律,在场外保持客观的态度,一直到他能向大趋向进行的方向进场为止。
即便在这个时候,你还是要谨慎小心,不要跻身到没有任何章法的市场里。
一旦你下定决心,你应该立即采取行动,然后你就不必考虑市场反应了。
然而,在制定计划时,你必须始终考虑市场的动向。
这单赚钱还是赔钱,赚多少钱,是市场本身决定,我们无法创造行情,只能跟随行情;
当行情没有出场点的时候始终持仓,直到趋向被破坏,最后获得应有的收益。
交易无非就这么简单罢了。
放下聒噪、放下压力,停下来一点点,让思绪自由地奔跑一会儿,让情绪悄无声息地宣泄一下,享受这交易人生的每一秒。
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形成合理的知识框架,进行必要的决策,提高投资的深层次认知能力,培养深刻的视野,提前发掘和把握公司的内在价值。
二是要掌握避免知识情感侵蚀的能力,并做到心平气和。
在这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营养。
三是对好股票的持续和积累。根据价值投资理论,我们找到了一匹好马。
可以使用白马或黑马。驾驭这匹好马一路跑到终点才是关键。
机遇是交给有提前准备的人
在交易中,盈利的一般全是擅于捕获市场行情趋向、学习培训交易技术,也是学习如何去预测趋向。
有时候,交易员做的“翻转”都是创建在假突皮位置周边的小止损,趋向都是在高赢利中级別较为低的。在交易中,需掌握好盈亏比,搞好止损的幅度和所在位置。
往往作为一个成功的交易者需先搞好亏损的难题,要是了解最坏的是什么才可以舒心去提交订单,即便亏损了,要是方向是正确的,都是一笔好交易,因为你也是正确的。
在股票交易中怎么才能防止亏损,还能较大程度赢利呢?
成功的交易者毫无疑问是明白复利,交易者复利较大的阻拦是帐户净值的大幅回撤。
在持有一个好的交易系统的状况下,一个失灵的亏损就能够造成帐户出现大幅的回撤。
为什么周线突破后可以快速,持续的上涨呢?
这是由于市场本质的原理产生的赚钱效应:
1,在低位时介入的筹码在价格上升进入周线突破阶段时已经获利丰厚,抛盘凶猛;
2,前期在高位介入的筹码经过长时间下跌,进而随大市反弹或者说是上涨进入周线突破阶段,解套盘的抛压沉重;
3,周线带大量突破之时,市场已经将获利盘,解套盘的所有抛盘全部吃尽;
4,敢于吃进所有筹码的主力庄家无疑有非凡的资金实力;
如何精准判断市场进入底部
投资者分析如何判断股市底部之前,任何预测预想出来的底部都不是底部,底部是走出来的,只有走出来的底部才是真正的底部。
虽然说底部是走出的,但是真正的市场底部在走出来前和形成的时候,都会存在一些特征,只要大盘出现了 这些特征
我们就可以提前思考这里是不是底部了,一旦大盘的走出来确认这里是底部的,那么我们就能进在一个相对的底部。
底部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下跌趋向的后期,指数或价格不再创新低,成交量极度缩量,均线系统开始走平,甚至有抬头向上的趋向,日线图上出现长十字线、螺旋线、希望之星或穿头破脚日线之类的转势时机。
底部形态
1、长阴线+长腿
在经过持续下跌的过程中,形成的长阴线+长下影的日线组合,这是阶段底部的特征。见下图:
2、反转跳空缺口
价格在经过持续的下跌,成交量极度萎缩的后强反转爆出了向上跳空的缺口,短期不会在补缺口了,构成底部。见下图:
3、单针探底
单针探底这种形态属于比较经典的形态,多数是主力吸筹的动作,下影线的长度要求是长于实体部分。见下图:
“底部双雄”的形态
底部双雄的原理:
股票分析的核心技术就是日线形态和量价关系,日线形态真实地反映了主力的操盘意图,主力一旦走出牛股形态那就一定会上涨,赚钱就是必然。
原理分析:
股票的核心技术就是日线形态和量价关系,日线形态真实地反映了主力的操盘意图。
底部出现涨停,肯定一点是背后主力的交易意图。
1、价格前期持续下跌,当底部突然出现一根阳线,我们投资者就需要注意该类的股票,通常如果在3天左右,价格底部再次收出一根阳线;
那么,“底部双阳”形态形成的概率会比较高,如果次日回踩不破位,量能增大,就是最佳关注点,一旦抄底成功,随后就是一波猛烈的上涨。
底部双雄的原则:
1、一定要参与底部放量,不要被动等待底部放量,就是大胆进行左侧交易抄底;
2、不赚钱不加仓!不要怕左侧交易抄底失败,不赚钱不加仓,亏钱止损了,怕啥!
3、不贪恋左侧交易利润:如果你选择了右侧交易,就不要贪恋左侧交易利润,不追涨!
潜龙腾空选股指标公式
X_1:=REF(CLOSE,13);
X_2:=SMA(MAX(CLOSE-X_1,0),34,1)/SMA(ABS(CLOSE-X_1),34,1)*1000;
X_3:=X_2-LLV(X_2,11);
X_4:=(MA(X_3,21)*3+X_3*13)/16;
X_5:=REVERSE(X_4);
X_6:=(CLOSE+HIGH+LOW)/3;
X_7:=MA(X_6,4);
X_8:=X_7;
X_9:=LLV(X_7,8);
X_10:=X_8-X_9>0 AND REF(X_8-X_9,1)=0;
X_11:=(CLOSE-LLV(LOW,9))/(HHV(HIGH,9)-LLV(LOW,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