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国歌常用来象征着本国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例如我国的《义勇军进行曲》,就是用来代指无数中华儿女对于华夏大地的热爱和忠诚。
而今天,日本的国歌翻译过来只有短短的28个字,其含义却让人细思极恐,不得不防。
他们的国歌究竟讲了什么呢?
日本国歌发展历史其实,早先的东亚各国基本都是没有自己的“国歌”的,大多在步入近代后因为民族主义苏醒才因此产生的。
就连一开始的中国国歌,都是为了迎合世界外交流程而专门定制的歌曲。
既然,一向身为东亚强国的中国都尚且如此,那日本自然也不例外。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的改革时期,就已经了看齐西方的国家政策,因此便少不了与欧洲各国打交道。
也是因为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他们决定创建自己的国歌。
由于当时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大改革时期,所以当时的日本政府也都认为制定国歌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事情。因为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上迎合西方外交流程,从而为外交流程节省更多的时间。
随后,日本政府便请来了一系列本国知名作曲家,准备开始正式制定自己的本国国歌。
在经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之后,日本政府最终选择了一首被称为《君之代》的民间童谣为原型,进行歌曲编辑。
这首童谣最初是公元9世纪的日本民众用来纪念天皇登基而纪念传唱的,内容也是十分单调,就算全部翻译成汉语的话,也都只有28个字。
而这28个字分别是,“我皇御统传千代,一直传到八千代,直到小石变巨岩,直到巨岩长青苔。”
既然原作内容都这么短,那么作为改编作品的本国国歌基本上也不会出现什么大的变化。
可能就是受此影响吧,日本国歌的内容和这首童谣一样只有短短的28个字。
但尽管有了自己的国歌,但因为时代的限制,所以其应用范围并不会特别大。
通常情况下,也只会在迎接外宾的欢迎仪式上才会象征演出一下,距离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还有着一段不小的距离。
直到1880年,日本明治天皇在生日之际,才正式确认了《君之助》是日本的正式国歌。
《君之助》背后的那些民族精神首先,先来简单分析一下《君之助》的歌词内容,我们也得以更好的理解在此国歌背后的文化底蕴。
“我皇御统传千代,一直传到八千代”这句话作为首句,侧面象征着“君权神授”的忠君思想。
而“直到小石变巨岩,直到巨岩长青苔”作为尾局,也侧面印证了日本想要极力扩张领土的生存需求。
毕竟,小石头怎么可能一步登天变成变成大石头,因此这首歌曲大有“开疆扩土”之意。
这简简单单的28个字,基本把日本这个民族的国家精神给很好的概括出来了。
那就是通过不断的扩张和掠夺,并借以“效忠天皇”为名,把其他民族的生存空间当作燃料助力自己国家能够以此世代长存。
如果用“事后马后炮”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十分精确了,毕竟在二战时期被日本祸害的国家和民族可是不在少数。
值得一提的是,当今《君之助》这首歌曲至今仍是日本社会的主流思想,很少有人对此提出过自己的修改和建议。
我们也得以侧面见证了,“如果想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那就只能想办法去最大程度的扩张国家领土”这一扩张思想至今仍然深深融入了日本这个国家的血液当中。
对于《军之助》的思考在世界名著《菊与刀》一书中,曾直接写明了日本这一民族带有注定以毁灭悲剧而告终的“凄凉之感”。
也是因此,在不少中国民众眼中,日本国歌的曲调就如同自家的丧曲一样悲凉。
但如果只从地理的角度来看的话,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日本位于太平洋的海岛之上,基本上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什么邻居。
估计也是因此,在日本古代主流思想中,还是以“开疆扩土”为主要目标进行国家治理的。
可能就是受此影响吧,每一次统一过后的日本,几乎第一选择都是不约而同的“攻打朝鲜半岛”。
从当年的丰臣秀吉入侵朝鲜,再到近代以来的《日韩合并条约》,这是这一主流思想的具体体现。
虽然说,日本自古便位于海岛之上,各类物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贫瘠的。但根本就不能以此为由,当成自己肆意扩张,不断残害其他民族的理由和借口。
位于爱琴海之上的古希腊人,人家也是海岛遍地,物资其他缺乏。
但人家想的最多的难题,却只是如何通过赚差价的方式去争取到更多的商贸利益,几乎很少发生以扩张为首要目标的大型战争。
所以,总的来说,日本并非只有肆意扩张这一条道路可走。如果想仔细寻找的话,那必然也会发现更多的选择和反感。
最后,只能希望如今的日本政府能够早日放下“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吧,通过加强政治合作和经贸联系的方式促进本国国力的增强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