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曾经富甲天下的扬州,成为人们对财富和繁华的向往之地。
扬州在古代相当于如今的“上海”,掌控着全国的金融、贸易和航运,是天下富商大贾云集之。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曾经富甲天下的扬州,却在“一夜之间”走向了衰落,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了解扬州一夜之间衰落背后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点点关注,既方便回顾往期精彩,又不会错过最新内容。
古代金融贸易中心上海作为现代中国经济中心,汇聚着国内外大量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而古时的扬州,像极了现在的上海,扬州的发展也离不开漕运、盐业以及独特的地理位置。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为攻打齐国,开凿了中国最早的人工运河邗沟,该条运河南起扬州的长江、北至淮安的淮河,所以扬州古时也被称为“邗城”。
邗城以其"南控吴越,北接齐鲁"的地理格局,奠定了城市发展基因。
到了西汉年间,西汉吴王刘濞在扬州“煮海水为盐,凿铜山铸钱”,大力以邗沟为基础开凿运盐河,专门用于运输食盐及货物,这便是扬州运河最初的雏形。
自此,扬州这个城市开始与盐业运输紧紧捆绑在一起,开启了它迈向繁荣的步伐。
隋唐时期,隋炀帝为加强中央集权,下令征召百万农夫扩张大运河,以便更好地运输粮食、盐、布帛等物资,从而强化中央集权。
隋炀帝本人也贪图享乐,好大喜功,他希望大运河开通后,可以乘坐龙舟沿着运河巡游江南,欣赏江南的美景,满足自己的私欲。
一时间,扬州处在长江与大运河两条经济运输线的黄金交汇点,来自天南海北的客商纷纷如潮水般涌来。
唐朝时更是以“扬一益二”的威名证明扬州已经超过了益州、洛阳等地,成为全国的商业中心。
扬州城的码头边,每日有大量搬运工装卸着盐包,然后沿着四通八达的运河水系,分销至全国各地。
明朝初期,为解决边关军粮问题,朝廷下令谁能将粮食运至边疆,便可换取丰厚的利益,于是,两淮地区的商人利用食盐赚取差价,积累大量的财富。
各地的商人纷纷在扬州城内购置土地、兴建田宅,一代一代组建起庞大的商业网络。
明代嘉靖年间,明朝实行“一条鞭法”,减少税赋,统一赋役,而后食盐售卖也变成了盐商专卖模式,这些盐商操控着全国盐业的产、供、销各个环节,这让徽商们凭借食盐在市场上实现垄断地位,成为明清时期首屈一指的官商群体。
明清时期,扬州成为全国最大的盐业销售中心,每年给朝廷上交数千万的税额。
扬州也由此成为全国最有名的经济、文化中心,各地的文人墨客纷纷前来游览,寻找天下美食,也催生了名震天下的淮扬菜系。
扬州八怪等众多书法大家在此留下传世佳作,整个扬州城处处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曾六下江南,其中有五次经过扬州,乾隆皇帝也曾先后六下江南,在皇帝下江南巡视期间,盐商们倾尽全力,出资修建了大量奢华的行宫、精致的园林,如乾隆帝的天宁寺行宫,便是盐商们斥巨资修建。
扬州凭借着上天赐予的地理位置,紧紧抓住盐业与漕运两大经济命脉,缔造了富甲天下的传奇盛景。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曾经富甲天下的扬州,却在“一夜之间”走向了衰落。
京杭大运河曾是扬州的生命线,其贯通南北,使扬州成为重要的水运枢纽。
然而,清朝后期,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治理,大运河逐渐淤塞,河道的淤积使船只通行困难,运输效率大幅降低。
与此同时,黄河多次改道决口,尤其是1194年黄河决口后,河道不断南移,这一变化直接切断了扬州与大运河的联系。曾经商贾云集的扬州码头,逐渐变得冷清,其作为南北水运枢纽的优势也随之丧失。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迎来了铁路建设的热潮,然而,扬州却遗憾地与之擦肩而过,1898 年津浦铁路的修建,原本规划中有经过扬州的线路,但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最终选择了绕道。
随后,1905年沪宁铁路开通,1912 年津浦铁路通车,这两条铁路全部与扬州无关,扬州成为交通死角,慢慢错失了铁路时代。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遭受列强的猛烈冲击,经济格局发生剧变,随着沿海通商口岸的陆续开放,上海凭借其更为优越的港口条件,迅速崛起成为新的贸易与经济中心。
扬州原本在盐业和漕运方面的大量生意受到致命打击,清政府为偿还巨额赔款,不断增加盐税,进一步加重了盐商负担,许多盐商纷纷破产,扬州逐渐被边缘化,失去了在贸易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扬州成为了重要的战场,战争的爆发使得扬州陷入混乱,百姓流离失所,扬州的商业受到了严重破坏,尤其是盐运行业,交通受阻,食盐无法正常运输和销售,大量盐商的资产流失。
太平天国运动给扬州的经济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使其元气大伤,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恢复到战前的繁荣水平。
如今,尽管扬州的经济地位下降,但扬州却保留了大量盐商文化遗产,例如园林、淮扬菜系等。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京杭大运河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申遗成功,扬州开始依托运河大力发展旅游业。
曾经富甲天下的扬州,因运河而兴,因盐业而盛,却因交通变革等因素而“一夜衰落”!
本期文章就到这里了,欢迎各位朋友在留言区留下您的宝贵意见,喜欢本期文章的朋友也可以点点关注,感谢您的阅读,咱们下期再见。
参考资料:
中科院地质地球所:2022-12-08:扬州的千年底蕴,从何而来?
夏目历史君:2022-03-30:俄跟邻国谈妥,只等中方拍板,中俄哈管道就能开工,蒙古国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