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几年前,网上就有一个关于空间站的经典问题:到24年之后,太空中还剩几个国家的空间站?
答案是,只有中国的。
这个回答,并非国人乱吹牛,因为在当时,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被普遍认为将在2024年就退役,而中国空间站的建设计划刚刚被披露,并且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也已经上天,证明中国的空间站建设计划,并非只是单纯用来忽悠人的PPT。
而现在,不知不觉间,中国空间站建成已经两年,国际空间站也在NASA的各种努力下,决定延迟到2031年才退役,算是暂时避免了太空中只有中国空间站的尴尬。
但问题是,然后呢?
2024年12月31日,美国福克斯新闻网就忧心忡忡的表示,虽然国际空间站已经有替代计划,但一旦出现任何差池或者延误,赶不上2031年投入运行,那么届时中国就将成为唯一有空间站的国家。
而这种结果,是美国绝对不能接受的。
但老莫倒是想问,国际空间站不是已经多次推迟退役时间了嘛,既然可以不断续命,那干嘛不一直续命下去,和中国的空间站拼寿命?
答案是,美国真的做不到。
因为根据一开始的设计,于1998年开始在轨建设的国际空间站,预期寿命只有15年,也就是到2013年就该寿终正寝。如今要坚持到2031年,已经是一个工程奇迹。
但“奇迹”二字虽然听上去很好听,却也在无情诉说着一个事实——国际空间站的各个零部件,都是在超期服役,各种问题频出。
根据NASA去年9月发布的报告,国际空间站上已经有588个部件超期服役,存在安全隐患;而美国媒体也在去年11月披露,空间站甚至一直在微量漏气,并且已经持续5年时间,而NASA对此毫无办法。
除此之外,国际空间站本是上世纪90年代美俄“蜜月期”的合作产物,空间站目前唯一具备轨道提升能力的星辰号舱室,就是俄罗斯制造的。
请注意这一点,这很重要。这是因为,作为近地轨道空间站,国际空间站运行的轨道高度仅有367公里,在这里,地球引力的影响相当强烈,日积月累,导致空间站平均每天都会往地球掉150到200米的高度,迫使NASA必须不时开启推进器,以提升空间站的运行高度。
但如今美俄距离断绝外交关系也仅有一步之遥,对于NASA提出的2028年合作合同到期后续约的邀请,直到现在,俄罗斯政府也没有给出明确回答。
真没有了俄国人的配合,先别说上面的俄国造舱段该如何运行维护的问题,国际空间站要想维持运行高度,唯一的办法,就只有美国人自己派出一艘载人飞船对接到空间站上,充当空间站的推进器,并且每当燃料用完,就必须再派一艘飞船上去替换。
如此高昂的维持成本,NASA是否扛得住,的确是一个很要命的问题。
所以虽然NASA打算将国际空间站“苟”到2031年,但这个目标,极有可能半道崩殂。
而反观中国这边,中国空间站由“天和”、“问天”、“梦天”三大舱段组成的完全体在2022年才全新建成,预期寿命至少能达到10年,也就是最迟到2032年才会退役。
但实际上,这个时间节点也极有可能无法实现。毕竟连多国“凑”出来的国际空间站都能将寿命延长一倍以上,统一标准的中国空间站,有的是足够的冗余寿命与时间赛跑。
并且根据我国的规划,下一步,中国空间站将适时进行“扩建”,最多甚至能扩展成180吨级的六舱室组合体,这对延长空间站的寿命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最后,按照我国太空计划一向一步一个脚印的稳健风格,真要决定退役在中国空间站了,那么更加先进的下一代空间站,肯定也已经在路上,中国是绝对不会出现太空站的空窗期的。
而NASA那边真正的尴尬,就出现在国际空间站的后继者上。
按照美国那边的意思,继续由政府牵头,在近地轨道上建设以科研为主业的空间站,已经没有多少效费比。在美国私人企业参与航天建设初获成功的大背景下,美国政府已经笃定要让私人企业完全接手近地轨道空间站的建设任务。
所以至少在表面上,如今美国私人企业建设商业空间站的竞赛,是非常激烈的,至少有四家私营航天公司已经拿出了自己的PPT,并有三个与NASA签订了建设空间站的初步合同。
再加上俄罗斯和印度也都有建设空间站的雄心,所以到2030年后,最乐观情况下,算上中国的空间站,地球近地轨道上,将会出现至少七个各国建设的空间站,热闹程度远超想象。
但是,正如老莫所说,这是最乐观情况下。技术上的确有实力的俄罗斯,经济方面是否能承担建设并维持一个空间站的重担,还不好说;印度人嘛,大家都已经习惯他们吹牛皮的本事;至于美国这几个私人航天公司,基本都还处于PPT状态,估计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到底何时能开始实际建设。
因此以福克斯新闻为代表的美国媒体就普遍认为,美国极有可能重蹈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整整九年失去载人航天能力的覆辙。
而一旦美国出现空间站空窗期,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中国将成为近地轨道空间站领域的国际领头羊,世界各国,甚至是欧洲人,都有可能转头找中国合作。
这种情况在美国大喊对华“大国竞争”,拉着全世界反华的当下,无疑是美国人根本无法接受的。
但这也是美国人最可悲的地方。老莫私以为,美国的NASA以及私人航天公司,早就应该与中国展开全面合作,借鉴中国的先进经验,实现共同进步。但在反华大背景下,NASA那边的副局长帕姆·梅尔罗伊就在近日放话,称NASA将继续严守“沃尔夫条款”,坚决不与中国展开任何航天合作,并且保证NASA一定不会让中国成为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参与美国空间站产业链的美国私人企业Arkisys公司,其首席执行官戴夫·巴恩哈特也公开支持在航天领域反华的“沃尔夫条款”,声称“必须对技术转让以及如何与国际公司建立联系保持一定程度的谨慎”;
而参与美国商业空间站竞标的私人航天企业“旅行者号”公司,其总裁杰弗里·曼伯更是公然叫嚣,在太空领域,“中国就是一个威胁”。
但老莫真心想问一句:胸脯拍的震天响,但你们有在空间站技术上挑战中国的真本事吗?
当然说一句公道话,美国在空间站领域并非没有金刚钻。比如NASA愿意让私人企业接手近地轨道的空间站建设,就是因为NASA自己已经开始了在月球轨道建设深空空间站的挑战。无论最后是否成功,这种勇气本身,确实值得尊敬。
除此之外,spaceX这个重量级的美国私人航天企业,才是真正的大象。因为spaceX的星舰,可以一次就往近地轨道投送近100吨的载荷——这个重量,已经达到中国空间站三个舱室+三艘飞船之和。
这意味着,只要美国愿意,让spaceX出面,建设一个比中国空间站更大的新美国近地空间站,的确只是挥挥手的事。甚至星舰本身,就可以直接成为一座空间站。
但是,这一切还得建立在美国能够充分认识到问题的紧迫性,并且也的确愿意上下一心、不搞内斗、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共同应对中国挑战的前提下。
而这些美好的品质,如今的美国,还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