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鼓、蹲马步、举狮头,高举、站肩、飞跃转体……每周末,肇庆电力醒狮团的训练场馆内灯火通明,锣鼓声此起彼伏。一班少年在教练的指导下,学习各种肇庆醒狮表演技艺。少年们汗水挥洒,苦练技艺,肇庆醒狮这一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肇庆醒狮传承人梁广焯在指导学生练习醒狮技艺。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潘粤华 摄
融入群众文化生活
“醒狮在肇庆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肇庆电力醒狮团教练梁广焯师从肇庆醒狮第四代主要传承人谭来长,是肇庆醒狮传承人之一。他告诉记者,我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广府文化沉淀,为醒狮的传承提供了肥沃土壤。他说:“从明清至今,肇庆的庙会和民间庆典都有醒狮表演,寓意驱邪避灾、祈求好运。醒狮逐渐融入了肇庆人民的文化生活,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
中国传统舞狮艺术主要流派有南狮和北狮,肇庆醒狮属于南狮。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表演艺术,肇庆醒狮具有独特的核心要素和主要的表演特征。“醒狮表演的核心要素之一是狮头和狮身。”梁广焯一边介绍,一边向记者展示醒狮狮头。只见狮头由竹木等材料制成,眼睛大而有神,有着鲜艳的鬃毛和大嘴巴,憨态可掬,富有灵性。
“狮身由人扮演。狮头和狮身的表演者相互配合,通过高难度的动作模拟狮子的奔跑、跳跃、休憩等动作。”梁广焯说,肇庆醒狮灵动逼真、活泼机敏。表演者通过精湛技艺,让醒狮如一只真狮子般展示在人们眼前。
醒狮表演时,伴随着激昂的鼓声、锣声等传统音乐。表演者通常身着红色、金色等传统的艳丽服饰。梁广焯介绍:“醒狮表演还常常与观众互动。表演者通过狮子的动作与观众交流。整个表演充满喜庆和活力,通过象征性的动作和表情表现出狮子的威武和灵动,传递祝福、繁荣和好运的寓意。”
数百年传承迸发新活力
醒狮文化在我市广泛传承。在数百年传承中,肇庆醒狮在与时代的碰撞中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
梁广焯介绍,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肇庆经济提升,文化复兴,醒狮队开始活跃,主要以村落或公社的醒狮队为主。上世纪90年代至2000年,舞狮文化繁荣,狮队林立,馆口众多,桩阵眼花缭乱,并在比赛中出现狮王争霸潮。这个时期,肇庆电力醒狮团团长、总教练谭来长带领队伍走出肇庆,在国内外大型龙狮比赛中频频夺冠,肇庆醒狮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芒。
“到了21世纪,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融合,肇庆醒狮从民间演出逐渐演变为专业的表演艺术,不仅在本地各种节庆中频繁出现,而且在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中频频亮相,为肇庆的文化传承和推广做出了积极贡献。”梁广焯告诉记者,目前,仅在端州区就有4个国际级裁判、3个国家裁判,“肇庆的醒狮文化发展已经达到一定高度。”
肇庆醒狮走向世界
说到肇庆醒狮,不得不提到被国家授予“南狮大师”称号的传奇人物谭来长。入行以来,谭来长便不遗余力地推广舞狮运动,让其规范化和科学化,广收徒弟,不仅有中国弟子,还有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毛里求斯等国的“洋弟子”。谭来长另一徒弟谭展飞也带领醒狮团队出访美国、马来西亚、南非、印度尼西亚等地,使舞狮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活动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我的师父谭来长一直有参与撰写国际舞龙舞狮竞赛规则、裁判法,并设计出世界通用的高桩南狮规定套路桩阵,为世界各地举办比赛制定器材标准与评分标准,带领南狮文化走向世界各地,走向发展高峰。”梁广焯还说,受国际龙狮运动联合会、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广东省龙狮运动协会的委托,谭来长带领肇庆电力醒狮团编写、摄制国际高桩舞狮规定套路、中国舞狮教学、传统南狮竞赛项目等示范教学片,在中国醒狮文化的全球传播和发扬中贡献了肇庆力量。
近年来,我市大力传承和发扬醒狮传统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醒狮少年”。广东理工学院大三学生罗铭燊、大二学生李志桦便是其中一员。他们是肇庆电力醒狮团队员,每周末都会来到肇庆电力醒狮团场馆训练。
“小时候,村里每到喜庆节日都会有醒狮表演,我从那时起就对醒狮产生了浓厚兴趣。”在罗铭燊看来,醒狮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作为年轻人有责任接过传承的棒子,将其发扬光大。李志桦则说,学醒狮技艺还能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增进团队协作精神,“学习醒狮大大提升了我的个人综合素质。”两人都觉得,虽然训练很累,但能学到本领、传承文化,认为“很值得”。
来源:肇庆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潘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