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父母会对孩子失望,觉得他们不成器,但是,作为父母的可能忘了自我反省:自身的教育之道是否出现了偏差?若是我们无意中传授了不当观念,可能导致他们缺乏上进心,甚至形成自卑的性格。有时候,孩子的不足并非他们之过,而是父母的影子。
在一家肯德基的一幕,一位爸爸的表现,可能会让孩子以后难以“成龙”。
当时,一位父亲带着孩子点了儿童套餐,尽管是孩子要求的,父亲显得有些不情愿。他坐下后,对孩子抱怨:“你这顿饭花掉了我半天的辛苦钱。”孩子沉默了,低着头,脸上写满了愧疚。
我们理解这位父亲的心情,赚钱确实不易,但孩子们往往不懂这份艰辛。他们向父母索取昂贵的礼物,却不知背后父母付出的汗水。父母偶尔的牢骚,只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辛劳。
然而,许多父母未曾意识到,长期的此类教育会给子女带来怎样的影响。一部电视剧深刻展示了这一点:一位母亲询问孩子是否想去参加一个能乘坐飞机的活动,孩子虽心动,却因母亲常说的“家里没钱”而选择了放弃。
孩子因为担心给父母添麻烦而自卑,这种懂事让人心疼。那么,这种“哭穷式”教育对孩子有哪些弊端?
第一,会限制孩子的愿望
每个孩子都有梦想,渴望玩具,希望学习特长。但在常常哭穷的父母面前,这些愿望被压制,孩子们甚至不敢提出要求,生怕惹怒父母或增加他们的负担。长期以往,孩子们失去了追求,甚至不敢奢望美好的生活,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交往。
第二,会让孩子变得自卑敏感
愿望得不到满足,还被父母数落,孩子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当他们看到其他孩子轻易得到父母的满足时,内心的落差难以言喻。这让他们变得自卑,不敢表达自己,害怕与人交往,担心暴露自己的弱点。
孩子最怕谈论家庭经济状况,仿佛贫穷是他们的原罪。他们在做任何事时,首先考虑的是父母的意愿,而非自己的感受。这种敏感和自卑,是“哭穷式”教育的恶果。
作为父母,我们不应灌输给孩子过度的自卑感,而应教导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与其让孩子在贫穷的阴影下成长,不如让他们正视金钱,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将来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回报父母,而不是在“哭穷”中压抑欲望,变得自卑和懦弱。
对此,大家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