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智取威虎山剧组赴美演出,30多人滞美不归,声称弘扬国粹

陌上花开坊 2024-12-28 16:28:15

在中华戏曲艺术的璀璨星空中,京剧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承载着数百年的文化底蕴与民族精神。《智取威虎山》这部经典京剧,更是以其跌宕起伏的剧情、精湛绝伦的表演,在国内家喻户晓,传唱不衰。然而,鲜有人知的是,1988 年,该剧组远渡重洋赴美演出后,却陷入了一场惊涛骇浪般的舆论漩涡,30 多名剧组人员滞留美国,这一行为如同重磅炸弹,震撼了国人的心,也让这段历史被尘封在争议之中。

曲艺世家的闪耀新星:齐淑芬的成长之路

齐淑芬,这个名字在当年的戏曲界可谓如雷贯耳,而她的艺术人生,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诸多传奇色彩。她出生于一个浸润在曲艺氛围中的家庭,那咿呀婉转的唱腔、韵味悠长的念白,如同空气一般,自幼便环绕在她身旁。天赋,就像是一颗早早埋在她灵魂深处的种子,随着成长,迅速破土而出。

年幼的齐淑芬,对戏曲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痴迷。当别的孩子还在街头嬉笑玩耍时,她已经沉浸在戏曲的世界里,跟着收音机哼唱,对着镜子模仿演员的一招一式,那股子认真劲儿,让家人既欣喜又心疼。家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也坚定地支持她踏上戏曲这条道路,期望她能 “女承家业”,将家族的戏曲传承发扬光大。

初中毕业的齐淑芬,站在了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心中怀揣着一个炽热的梦想 —— 报考上海戏曲学校,那可是当时国内戏曲学子们梦寐以求的艺术殿堂。然而,录取门槛之高,犹如一座巍峨大山,横亘在她面前,让她心生忐忑,愁绪常常爬上眉头。

好在,命运似乎格外眷顾这个有梦想的女孩。她的嫂子张美娟,在戏曲界可是声名赫赫的 “武旦皇后”,一双丹凤眼,炯炯有神,舞台上的她英姿飒爽,刀枪棍棒耍得虎虎生风。张美娟察觉到了小姑子的心事,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驱散晨雾,张美娟就带着齐淑芬来到练功房。练功房里,张美娟亲自示范,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台步,都细致入微地拆解讲解。齐淑芬学得刻苦,汗水湿透了衣衫,却从未有过一丝懈怠。在嫂子的悉心教导下,齐淑芬的技艺突飞猛进,最终,她如愿以偿地叩开了上海戏曲学校的大门。

声名鹊起:舞台上的璀璨绽放

从上海戏曲学校毕业后,齐淑芬顺利进入上海京剧院,开启了她全国巡演的征程。她就像一颗初升的新星,在戏曲的天空中逐渐散发出耀眼光芒。而命运的齿轮再次精准咬合,一场在北京的演出,成为了她人生的又一高光时刻。

那天,剧院里座无虚席,灯光璀璨如星。齐淑芬登台亮相,她饰演的角色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台下的观众沉浸在她精湛的表演中,掌声如雷,欢呼叫好声此起彼伏。而在观众席的一角,戏曲大师梅兰芳正静静地观看着演出。梅兰芳,这位在中国戏曲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传奇人物,目光深邃而敏锐。齐淑芬的表演结束后,梅兰芳难掩赞赏之情,亲自上台祝贺,他轻轻拍了拍齐淑芬的肩膀,眼神中满是期许,说道:“孩子,你这功底扎实,悟性又高,将来必成大器,定能成为下一个戏曲大师。”

梅兰芳的这番肯定,如同春风拂过湖面,瞬间让齐淑芬的声名传遍四方。此后,她参演的剧目一部接一部地大火,不仅在国内备受追捧,甚至在海外华人群体中也引起了强烈反响。上海京剧院趁热打铁,组织了几次欧洲巡演,齐淑芬作为台柱子,每到一处,都能掀起一阵 “京剧热”。她用自己的表演,向世界展示了京剧的独特魅力,让异国他乡的华人同胞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家乡味,也让外国友人对中国这一古老艺术形式刮目相看。

爱情与事业的艰难抉择:赴美演出前的挣扎

在事业一路高歌猛进之时,爱情也悄然降临。齐淑芬与在上海音乐附中工作的龚国泰相识,龚国泰虽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但他身上那股踏实肯干、谦逊有礼的气质,深深吸引了齐淑芬。每当龚国泰出现在剧院,齐淑芬的目光总会不自觉地追随而去。而龚国泰,面对光芒万丈的齐淑芬,心中既有爱慕,又有自卑。他时常暗自叹息,觉得自己不过是个平凡打工人,怎敢高攀这位戏曲明星。

然而,爱情的力量是无穷的。齐淑芬本就是个性格爽朗、主动热情的女子,她察觉到龚国泰的心思后,毫不犹豫地主动示爱。龚国泰受宠若惊,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并携手步入婚姻殿堂。不久后,齐淑芬怀孕了,这本该是一件喜事,可就在此时,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摆在了她面前。

那是一场极为重要的演出,业内人士都深知,这场演出若是成功,将对齐淑芬的事业产生质的飞跃。夫妻二人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无数个夜晚,他们相对而坐,灯光昏黄,映照着两张满是愁容的脸。反复权衡后,他们做出了一个令人痛心的决定 —— 打掉孩子,全力以赴抓住这次事业腾飞的契机。那一刻,齐淑芬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未出世孩子的愧疚,又有对未来事业的憧憬,而这个决定,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为日后赴美演出的种种变故埋下了伏笔。

赴美风云:诱惑与抉择的十字路口

1988 年,齐淑芬已然站在了国内戏曲界的巅峰,成为了最顶级的戏剧演员之一。此时,一位美国商人向她抛来了橄榄枝,邀请她带领《智取威虎山》剧组赴美演出。齐淑芬心动了,一方面,她渴望将京剧这一国粹推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让更多人领略其魅力;另一方面,美国那片充满机遇与财富的土地,也让她心生向往。

带着满心的期待与抱负,齐淑芬和剧组踏上了赴美之旅。抵达美国后,他们的演出大获成功。舞台上,齐淑芬身着华丽戏服,妆容精致,脸谱鲜明,一招一式尽显京剧神韵。她的嗓音高亢激昂,念白字正腔圆,将《智取威虎山》中的英雄气概与智谋演绎得淋漓尽致。台下的美国观众们看得目瞪口呆,尽管他们听不懂中文,但那独特的唱腔、绚丽的服饰、精彩的武打动作,让他们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东方艺术世界的大门。演出结束后,掌声雷动,欢呼声经久不息。

然而,随着演出的持续火爆,齐淑芬的心态逐渐发生了变化。她发现,在美国演一场的收入,竟是国内的数倍之多。望着台下热情的观众,再想想国内相对艰苦的演出条件,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她心中悄然滋生:若是能扎根美国,凭借京剧闯出一片天地,不仅能让自己名利双收,还能将京剧进一步推广开来。于是,她向剧组袒露了心声,没想到,剧组成员们也大多有着相似的想法。彼时的美国,正值黄金年代,繁华的都市、先进的科技、丰富的物质,让这些来自东方的艺术家们心驰神往。

当上海京剧院按照行程提醒剧组返程时,齐淑芬作为代表,做出了一个震惊全院的决定 —— 他们不准备回中国了。这个消息传回国内,瞬间掀起轩然大波。民众们愤怒不已,舆论一片哗然,纷纷指责这 30 多名剧组人员是 “汉奸”“叛徒”。齐淑芬试图辩解,声称自己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可在国人的怒火面前,这些说辞显得苍白无力。剧组人员陷入了两难境地,即便有人心生悔意,可面对国内汹涌的舆论压力,也只能硬着头皮留在美国。

异国漂泊:现实的残酷与坚守的挣扎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深深扎根于华夏大地,其独特的审美、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美国的主流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起初,美国观众因新鲜感而趋之若鹜,但随着时间推移,热度逐渐褪去。演出场次越来越少,收入锐减,剧组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困境。演员们开始尝到了苦头,生活的艰辛让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悔不已。

在这艰难时刻,不少人选择离开剧组,另谋出路。但齐淑芬却不愿轻易放弃,她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被彻底激发出来。多年来,她四处奔走,寻找机会,吃尽了苦头。终于,在华裔钢琴家殷承宗的帮助下,她的剧团迎来了转机。殷承宗凭借自己在音乐界的影响力,为齐淑芬牵线搭桥,让她的剧团得以登上百老汇的舞台。那一刻,齐淑芬感慨万千,她深知这一路走来的不易。

2003 年,齐淑芬的剧团在百老汇演出获得巨大成功。舞台上,京剧再次绽放光芒,让美国观众重新认识到这一古老艺术的魅力。然而,当齐淑芬在接受媒体采访,谈及那段滞留美国的往事时,她仍坚称是为了 “弘扬中国文化”。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背后的利益纠葛、艰难抉择,早已让这段历史变得复杂而沉重。无论如何,京剧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它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每一个从业者的坚守与担当,而这段赴美演出的风云往事,也将成为戏曲史上一段刻骨铭心的警示录,时刻提醒着后人,在追求艺术梦想的道路上,不能迷失方向,更不能忘却家国情怀。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