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大战有多惨烈?大顺军打到只剩7000人,15员大将当场殒命

鹤观云史 2025-02-20 09:47:42

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与吴三桂和清军在山海关一带展开了激烈交锋,战况之惨烈,号称数十万的大顺军最后只剩下数千人,这究竟是一场怎么样的战役呢?

三股势力的交锋

第一股势力是明末农民起义风潮中的领军人物,李自成。他早年经历丰富,做过牧羊人、驿卒、屠夫。

但明末的时局过于动荡,李自成于崇祯四年(1631年)加入了以高迎翔为领袖的农民军。

崇祯九年(1636年),李自成接过农民起义军的大旗,被推为新一代的“闯王”。

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建立了大顺政权,并于那年三月便一举拿下了北京城,亲手将明朝推翻。

入主北京城的李自成开始做起了皇帝梦,于是乎紧锣密鼓的确立官制,然而此时,在全国各地依旧分布有明朝的旧势力,这些都成为李自成的心腹大患。

第二股势力,也就是故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他在听闻京师被破的消息,因此在归属问题上举棋不定。

李自成与满清都想拉拢他,起初李自成让明降将唐通领兵赴山海关招降。

吴三桂开始是有归顺的意思的,但在入京途中遇到了一些变故:吴三桂从北京逃出的家人,得知其父吴襄曾遭农民军拷打羞辱,就连自己最爱的姬妾也被刘宗敏抢走了,于是怒发冲冠,转头大举为君父报仇的旗帜,公然与李自成叫板。

第三股势力则是世代生活在白山黑水的女真部落。自万历十一年(1583)起,努尔哈赤凭遗甲十三副而起兵,在东北一带奋力厮杀,花了几十年功夫统一了女真各部。

之后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由向明朝发难,夺取了一些城池。明朝随即作出反应,双方在萨尔浒一带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但由于战略上的指挥失误,致使战斗中明军尽显疲态,致使关外大量领土落入努尔哈赤手中。

此后,每年为应对满人带来的边患,明朝不得已将大量人力与财富安排到辽东地区,这对明朝国力而言是巨大的消耗。

这三股势力,将汇聚于古往今来的战场——山海关,一场惨烈的战斗已是不可避免。

山海关的血雨腥风

1644年4月,从北京绵延到山海关一带,已经聚集了三支摩拳擦掌的军队。

且看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坐拥数十万征战良久的将士,他们浩浩荡荡前往吴三桂的驻地,想依靠军事力量给吴三桂施压,迫其决定是战是降。

吴三桂手下掌握着数万关宁铁骑驻扎于山海关一带,他们似乎已经表明了态度:身披缟素,俨然摆出一副要为君父报仇的模样。

而满清代表人物多尔衮则令将近十万的八旗兵驻守于山海关之外,他们并没有表明自己的立场,或许只是想着坐山观虎斗,最后再入关坐收渔翁之利。

李自成看到吴三桂的态度后决定快刀斩乱麻,于当年四月十三日派出大将刘宗敏等率重兵向山海关进发。吴三桂见大顺军这阵仗料定自己希望渺茫,便火急火燎派人向关外的多尔衮求援。

清军接到吴三桂的请援之后日夜兼程赶往山海关,仅用了十余天的时间便赶到了山海关附近,但选择了按兵不动。

李自成不清楚清军的参战情况,但他还是觉得关外的清军没有理由会背刺自己一刀,于是并没有做什么提防,只是慢慢悠悠行军至山海关下,与吴三桂部成对峙之势。

就在双方剑拔弩张之际,清军进至山海关外15里处集结。

山海关地势险要,南北可据渤海、角山之险,况且城高墙坚,可谓是易守难攻。并且驻守在这里的除吴三桂部外,还特别招募了数万名乡勇助阵,可以说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李自成抵关当日,照例向吴三桂发出招降通告,在得到否定回答后,立即兵分两路对吴三桂阵营进行猛攻。

为了摆脱困境,守军甚至采取了假装投降的策略,诱导大顺军靠近城墙,然后突然从城墙上发动攻击,迫使其撤退。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战斗也异常激烈。大顺军猛烈进攻城墙,箭矢和火炮轮番射出,双方激战持续到第二天黎明。吴三桂的一些部下难以抵挡,最终选择投降。

二十一日夜,唐通部在一片石与清军相遇,被清军先锋小队打得溃不成军,只得带着部下仓皇逃离。

经过此番交手,多尔衮已大致了解大顺军的情况,但他就是不愿主动出击,只等大顺军与吴三桂部激战正酣时,再想办法突然发难,一击制胜。

第二天清晨,清军推进至距山海关城仅两里处,吴三桂见难以抵挡李自成,于是亲自带领几人奔向清军营地。经过一番交谈,多尔衮感受到吴三桂归顺的诚意,便同意出兵相助。

四月二十三日,吴三桂军防守起来捉襟见肘,已经陆陆续续有军队向大顺军投降,这时他依照约定将城门大开。此时多尔衮遥望军情,见时机成熟便下令清军分三路进关。

一昼夜未能占领关卡,于是决定孤注一掷,从角山到渤海沿线倾注所有的兵力,摆出一字长蛇阵,成决战架势。

多尔衮此时便让吴三桂部以部队右翼的姿态迎战,自己则率主力撕咬大顺军阵中最薄弱的地方,并告诫各部不得冒进。

很显然大顺军不知道清军意图,仍按原计划向吴三桂军紧逼。而此时的吴三桂自知清军在后方便有恃无恐,顽强抵抗着大顺军如潮水般的攻势。

谁知此时生起一股妖风,扬起了漫天尘土,不熟悉山海关情况的大顺军以为鬼神作乱,于是乎阵型变得散乱,之后直接演变成肉搏战。

大顺军是铁了心要生擒吴三桂,不顾伤亡也要把吴三桂部牢牢困住。当战斗持续至正午,双方都已是精疲力竭,损失惨重。

多尔衮见战斗焦灼,便让阿济格、多铎各率两万精骑,乘风势挥舞白旗行军,一旦见到大顺军只管向前冲锋。

霎时战场上只见万马奔腾,掀起了漫天尘土,等烟尘散去,已经是强弩之末的大顺军才见清军冲来,于是阵脚渐乱,伤亡惨重……

紧接着便是清军对大顺军单方面的屠杀。最后李自成的大顺军溃败,刘宗敏中箭负伤,十余名将领当场就因清军的攻势送了命,大顺军死者数万,伤者、逃散者不计其数。

李自成梳理着残兵想着再作一次冲锋,这时候有一个部下跪在他的马前说:“执白旗的骑兵不是关宁兵,而是关外的满洲兵!”李自成听罢大惊失色,于是急令余部且战且退。

当天,多尔衮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并命令他作前锋,一路追击,直奔京城,最终清军顺利占领了北京城

此战,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折损了大部有生力量,十五名大将战死,自己也只能带着七千残部折返回大本营另谋打算。

此役后,清朝迅速占领北京,建立了对中原的统治,开启了清朝长达三百年的统治时期。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