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八原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
退休前,我在职场上可谓是如鱼得水。
所以我本以为在退休后,自己不说是事事如意,但起码过得顺心。
但是直到一次职工聚会后,我彻底改变了想法。
因为我才发现,原来在单位混得好的同事,退休后过的未必比普通员工好!

我年轻时,在工厂混了十多年,算不上有什么显赫的职位,也没闯出什么大名头。
那时候,别人看我不过就是个普普通通的技术员,日子过得也没什么波澜。
但是像我这种人,其实最明白怎样察言观色,懂得和领导同事打交道。

职场嘛,光靠硬实力可不行,得有点软本事,学会人际关系、学会如何拿捏各方的心思。
记得我刚进工厂的时候,那可真是穷得叮当响。
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得跟着大家一起进厂,吃的也是最简单的早餐,压根没什么新鲜的。

可我心里明白,要想在这里混得好,光靠埋头苦干可不行,还得懂得和上头搞好关系。
我入厂不久,厂里的主任突然找我谈话,说:“你小子做得不错啊,能干!有点管理能力。”
其实心里我清楚,他并不是看我工作做得有多出色,而是看我懂得怎么听他话,怎么配合他安排的事。

我把话说得恰到好处,表达了感谢,但不着痕迹地又提了几个对工厂有利的建议,结果自然是顺利升职了。
后来,我成了小组长,工作也多了起来,收入上去了,周围的同事也都开始找我请教。

看似是一场“走后门”的升职,实际上只是我在办公室里不动声色地抓住了机会,把自己和领导之间的关系拉得更近了。
那时,车间里有一个叫老张的师傅,平时老实巴交,做得一手好活,心里对工厂的事总有些怨言。

我记得有次工厂要进行设备更新,厂长亲自带头安排,老张在旁边嘀咕:“这些新设备不实用,哪里有老设备耐用?”
听了他这话,我赶紧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老张啊,咱们得跟着厂里走,改革是好事,你看老板多有眼光。” 看似是安慰,其实是在拍马屁。

接下来的几个月,老张开始跟我走得很近,不仅主动配合我做事,工厂内的各项工作他也配合得更加紧密。
最后,我通过老张和其他人的关系,把自己推向了主任的位置。

老板对我越来越信任,领导层对我也越来越有好感。
然而,我在工厂“混得好”的背后,付出的代价也很大。
有时候,我不得不和一些同事“做个表面功夫”,拉近关系,打好交情,眼里忍着些许的不满,嘴上却得保持微笑,向所有人展示自己的宽容和大度。

老王,他是工厂里另一位主任,跟我一样,工作多年,算得上是工厂的“顶梁柱”。
他和我一样,都是那种做事谨慎、说话算话的人。
我们俩年纪差不多,虽然退休前关系不错,但他那人性格有点直白,和我有些不同——他是那种对事情没有太多隐晦处理的人,说话直截了当,也不喜欢跟别人搞那些虚的东西。

反正,大家都是混职场的,能明白彼此的难处,我们也常聊这些,聊聊工作中的压力,聊聊领导的指令和“给领导背锅”的烦恼。
记得那次,老王来找我,说有事商量,他跟我说,退休了,虽然不再受工厂里的压力,但心里还是有些空落落的。

生活突然没有了目标,早上醒来,想着也没有什么事要做,时间过得特别慢。
我倒觉得还好,起码不需要被那些琐事烦扰,每天可以自由支配时间。
可是老王有点不太适应,他说:“咱们这辈人,一天到晚忙活着,突然一切都停下了,真不知道该干什么。”

我劝他:“不如去学点新东西,或者去旅游,放松一下。”
可老王对这些都没什么兴趣,始终觉得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
于是,几个月下来,他还是选择了老样子,每天早上照常起床,去买菜,做饭,偶尔会去参加一些退休职工的活动,聊聊天。

我那时候还挺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偶尔去公园散步,看看新闻,和老朋友聚一聚,喝点茶。
直到我参加了那天的退休职工聚会,才发现原来在单位混的好的同事,退休后并不一定过得好。
那场聚会简直像是一场无形的对比秀。

刚一进会场,我就看到了那群曾经的普通员工,他们脸上那种轻松、自在的笑容,真是让我心里一震。
尤其是李四、张小东和王五,他们的变化太大了,看得我都有些恍若隔世。

李四是当初厂里最普通的一名工人,他在厂里做了二十多年的维修工,技术很好,但一直没什么升职机会,最多就是在工厂里做个小组长。
那时候,他的工资不高,生活过得很拮据。

大家都说,李四的脾气不太好,见了领导话不多,也不怎么会表达自己,基本上就是踏踏实实地做事。
可今天的李四却变了模样,他穿了一身休闲的衣服,头发花白,精神头十足,正在和别人分享他的书法课。

“我这人年纪大了,才开始学写字,真是没想到,竟然挺喜欢这玩意儿。”李四笑得一脸得意,“老师还说,我写得不比那些年轻人差,哈哈,得了个奖呢。”
他一边说,一边从包里拿出一张宣纸,展示着他自己刚写的字,字迹工整、遒劲,完全不像一个曾经的普通工人。

我看着李四,心里竟然有些羡慕,我记得当初,他顶多就是在厂里忙一些机械修理,浑身透着那种“老实人”的气质,没什么个人兴趣和爱好。
如今他的生活居然变得这么充实,有自己的爱好,甚至还要准备去参加书法比赛,这种转变让我有些看不懂。

“你学书法学了多久?”我忍不住问他。
李四笑了笑:“学了快两年了,最开始也是随便学学,没什么大目标。后来去参加了个展览,没想到还挺有成就感的。”他顿了顿,又接着说:“其实你知道吗,退休了,生活不再那么紧张了,我每天都觉得时间足够,早上起来去散步,去茶馆喝点茶,下午在家看看书,晚上的时候再写点字,特别充实。”

我听得有些发愣,心里暗想,李四的退休生活和我以前想的完全不一样。难道这就是他所谓的“充实”?
没有领导的压迫,没有公司的指令,自己能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花时间,完全自由支配,不受束缚。

接着,我又看到了张小东,张小东在厂里是一名普通的电工,每天就是安装、维修一些电气设备,活儿也挺累,工资也不高。
按理说,他也应该过得很辛苦,可今天他却变得有些不一样,张小东穿着一件牛仔外套,显得年轻了不少,看得出来,他很喜欢自己现在的生活。

“我退休了,真是轻松多了,每天早晨一觉睡到自然醒,不用再被厂里的事情弄得焦头烂额。”
他笑着说,“去年我还和几个退休的朋友一起去了一趟黄山,走了几天,感觉特别好。”
“你去黄山呀?”我惊讶道,“你平时不是忙着工作,怎么还有时间出去旅游?”

“呵呵,退休了嘛,不愁时间。”张小东说道,“我现在生活可自由了,每个月有退休金,再加上以前存下的些许积蓄,每次去旅游都挺高兴的。再说,我现在也开始养花了,家里有个小花园,种了不少盆栽,每天去照顾它们,特别有成就感。”
他一边说,一边拉着我走向旁边的桌子,指着上面的一些小盆栽,“这些是我自己栽的,看的时候特别开心。”

我不禁有些愣住了,张小东过去给我的印象是那种很实在、老实的工人,每天就是按部就班地工作,根本不会去想那么多个人爱好。
如今,他退休后居然能过上如此悠闲的生活,甚至还能去旅游,养花。跟那些曾经的工作繁忙的日子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

接下来,我又看到了王五。
王五也是工厂里的普通工人,做了二十多年,工资也不高,生活上也没有什么太多的波澜。
过去的王五是典型的“工作狂”,几乎每天都在工厂待到很晚,回到家就吃饭睡觉,周末偶尔也去工厂加班。

那时候,他对生活的要求就只有两个字:“工作”。就算是周末,其他工人都休息了,他也总是默默地在加班。
可现在的王五,完全变了样。那个曾经常常不见人影、总是忙碌于工作的男人,现在居然笑容满面,带着几分闲散的气质。

“你看我,现在一年到头都在外面跑,去了好多地方。最喜欢的是去海边,海风一吹,心情就好了。”
王五一边说,一边拿出手机,给我看他去年去海边的照片。“这些年工作忙,没时间享受,现在终于可以放松了。你瞧我,现在每天悠闲自得,生活轻松。”

他还告诉我,退休之后,他每个月都去旅游,不仅是国内的景点,还去了不少国外的地方。
“那你家里人不觉得你退休了该呆在家里吗?”我问他。
“哈哈,家里人支持我啊。”王五笑着说,“我这岁数了,怎么能再像年轻时一样忙工作呢?现在是我的时间,我该享受的,我就不客气了。”

这三个人给我的冲击太大了,李四、张小东和王五,曾经在厂里没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甚至有些人还认为他们只是普通员工,不值一提。
然而,现在他们的生活却充实多彩,完全不像我和老王那种死守职场圈子的老派退休生活。
我这时候心里忽然有个想法,退休后,难道就真的是必须把时间全部用在和旧友维系关系、谈天说地、想着过去的荣光吗?

这些普通员工,反倒活得更加自在,甚至完全没有这些职场上的负担,拿着退休金,过得比我们这些曾经“混得好”的人还要快乐。
聚会结束后,我和老王在回家的路上没什么话说。老王看着我,似乎明白了我心里的想法,他没有再说话,只是默默地摇了摇头。

也许,过了那么多年,我们一直坚守的那种职场态度,早已变得不再适应现在的生活。
回家后的几天,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那些退休的普通员工,每天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生活简单却充实。

而我,虽然在单位混得风生水起,但退休后却发现自己陷入了家庭负担的漩涡,孩子们的房贷车贷让我始终没法喘息。
我给老王打了个电话,跟他说:“老王,咱们是不是过得太累了?”

他在电话那头轻笑了下:“你不是才发现?其实那些退休的普通员工,他们的日子过得比咱们好多了。咱们一直想着工作,一直想着关系,反而忽略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那时,我突然明白了,生活不仅仅是为了工作,为了地位和金钱,最重要的是能够找到自己的节奏,享受每一天。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