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俄乌冲突的背景。
俄乌冲突并非突发事件,其根源深植于两国复杂的历史纠葛和现实利益的冲突之中。1654年,乌克兰哥萨克酋长国脱离波兰寻求俄罗斯的保护,开启了俄乌长达数个世纪的联系。在此期间,两国在文化、语言、经济等方面相互影响,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文化认同和历史叙事上的分歧始终存在。俄罗斯强调两国的共同历史和文化根源,将乌克兰视为其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而乌克兰则更倾向于强调其独特的民族身份和欧洲属性。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在独立初期仍与俄罗斯保持着密切关系。但随着乌克兰休克疗法的失败以及波兰等国加入欧盟后的经济腾飞,乌克兰与俄罗斯渐行渐远,从经济上转向西方的意愿日益强烈。2014年的乌克兰“颜色革命”成为俄乌关系的转折点。亲俄罗斯的亚努科维奇政权被推翻,俄罗斯迅速吞并克里米亚,并在乌克兰东部支持分离主义势力,引发乌东内战。美国带领西方国家俄罗斯实施制裁,但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不愿意制裁俄罗斯,默克尔继续将德国能源与俄罗斯进行深度绑定,依然在推动北溪管线的建设。普京执政以后,俄罗斯展现出强硬的对外姿态。
格鲁吉亚战争、克里米亚事件、介入叙利亚内战等获得成功,让普京权力更加稳固,也更加自信,但也可能导致其对自身实力产生误判。在普京的战略考量中,失去乌克兰意味着俄罗斯再次成为超级大国的可能性。俄乌交恶,乌克兰威胁要切断俄罗斯通往欧洲的能援管道,更被俄罗斯视为对其核心利益的威胁。最终,在历史积怨、现实利益冲突、地缘政治博弈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加之对自身实力、乌克兰实力和西方反应的误判,普京于2022年2月发动了“特别军事行动”,俄乌冲突全面爆发。二. 俄乌战争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
俄罗斯承接了苏联大部分实力,作为五常之一及亚欧大陆重要的地缘力量,俄乌战争必然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俄罗斯处于欧洲和东亚两大世界级经济中心之间。
中国与俄罗斯与欧盟均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尤其是欧盟常年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战争带来的地缘政治风险和经济不确定性对中国是不容忽视的挑战。
其次,俄罗斯对中东、中亚等地区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俄乌战争加剧了俄罗斯盟友与西方之间的对立,甚至有可能发展成“新冷战”
其三,冲突推动了北约扩张和欧洲安全架构重组。
瑞典和芬兰放弃长期中立政策申请加入北约,欧洲国家大幅增加国防开支,表明欧洲安全战略正在发生重大转变。
据统计,2014年欧洲北约成员国防费支出占GDP比重为1.47%,约2350亿美元,而到2024年预计将升至2%,预测将为3800亿美元,军费世界第二,欧洲将重新武装。
三,在长期视角下,欧盟可能成为最大受益者。欧盟是世界三大经济中心和力量中心之一,而且身处风暴的中心,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战争初期,欧盟因其地理位置和与俄罗斯的经济、能源联系而首当其冲。然而,正如“危中有机”,从长远来看,这场战争也可能成为推动欧盟实现战略目标的催化剂,使其成为潜在的最大受益者。
首先,俄乌战争加速了欧盟的防务自主进程。
a,工业革命之后,欧洲凭借先发优势崛起为世界中心。
欲统治世界,必先称霸欧洲。
由于地理的破碎性和技术瓶颈,虽然欧洲世界性强国不断崛起,但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霸欧洲。近现代,英法德俄四大强国,为了争夺霸权,不仅在世界各地,更是在欧洲本土大打出手。欧洲内耗严重和相互恶性竞争,为北美和东亚的崛起创造了条件。英法争霸,在法国的支持下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英俄争霸,在英国的支持下,日本崛起,成为英国制衡俄罗斯的武器。一战和二战,主要也是欧洲的内战,为中国奠定了崛起的基础。冷战中,美苏争霸,中国强势崛起。
欧洲的内战,极大地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二战后欧洲沦为地区性力量。联合国五常的分布,就是欧洲沦为地区性力量的证据。1,美国独占北美,势力范围包括南美,取代英国成为海权霸主。2,苏联仅次于美国,成为亚欧大陆的陆权霸主,势力范围包括东欧和中亚。美苏还联合进入中东,驱赶英法的同时,也互相争夺。3,英法的势力范围仅剩欧洲西部,其他殖民地面临被美苏瓜分的窘境。而且由于苏联的威慑,西欧还必须借助美国的保护。4,中国成为东亚地区的主要力量,按二战后世界秩序,带领东亚和东南亚的发展和繁荣,成为中国的责任。二战后的世界秩序:五大国各管一块,美国取代英国成为西方世界的领头人。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二战结束后,海权陆权争霸再起,美苏在瓜分英法殖民帝国的同时,也开始交恶,世界进入冷战时期,原有秩序框架被打破。b,冷战下的世界格局:德日经济复兴、中国强势崛起。
冷战期间,为了对抗苏联,美国重新扶植战败的德国和日本,导致世界格局再度发生变化:1,英法德成为西欧的领头羊,由于苏联的威胁,被迫接受美国的保护。2,东亚及东南亚出现美日、中国、苏联三股力量角逐。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自卫反击战等都是三股力量角逐的结果。3,美苏合力驱逐英法,并在中东角力。每一次中东战争,特别是以阿战争背后都有美苏角力的巨大阴影。美国沿着海洋全球布局,而苏联主要在亚欧大陆上与美国争锋,同时尝试向美洲渗透。由于美国具有地缘优势,独霸北美且独霸海权,再加上70年代集装箱革命的影响,苏联最终在冷战中失败。
c,后冷战时代的欧盟与俄罗斯。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失去了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等战略和经济要地,实力大为削弱。
随着俄罗斯的衰落,欧洲国家,特别是法德两国试图用和平和经济手段融合俄罗斯。
默克尔执政时期将德国能源与俄罗斯深度绑定,甚至在2014年俄罗斯夺取克里米亚之后,依然扩大与俄罗斯的经济合作,包括北溪2号的建设。
法国总统马克龙对俄罗斯夺取克里米亚也采取绥靖政策。
法德两国一不想与俄罗斯发生武力冲突。
二,意识到美国才是欧盟最大竞争对手,而要与美国竞争必先要融合俄罗斯。
然而,俄罗斯有其独特的政治传统和民族自豪感,无法和平地融入法德主导的欧盟。
俄乌无法融合,且又是邻居,因此从趋势看,法德和俄罗斯必有一战。
d、乌克兰是欧盟崛起的关键。当今世界,洲际竞争日益激烈,北美、东亚和欧盟作为三大经济中心,也构成了世界力量的三足鼎立之势。欧盟若想在未来占据优势地位,欧洲一体化是必经之路,而法德俄的融合则是实现一体化的关键。然而,俄罗斯在经济、科技等方面难以领导欧洲,却又不愿融入法德主导的欧盟。由此看来,俄罗斯成为了欧洲崛起的最大障碍。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乌克兰无疑是法德俄三方角力的中心。对俄罗斯而言,控制乌克兰意味着获得重新崛起并抗衡欧盟的机会;而失去乌克兰则意味着被进一步边缘化,甚至失去地区强国地位。
俄乌战争的爆发,短期内对欧盟造成了伤害,但从长远来看,蕴藏着机遇:
首先,战争使乌克兰与俄罗斯成为仇敌,为欧盟提供了一道重要的战略缓冲区和五千万潜在人口。其次欧盟可以利用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持续消耗俄罗斯的实力。对经济强大的欧盟而言,这笔开支并非难以承受。其三,俄乌战争促使欧洲各国重新审视自身安全,并加速了重新武装的进程。这对长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欧盟而言,未尝不是一个重振军事力量的机会。二战后,在美国的保护下,欧洲大陆享受了近80年的和平。
然而,和平红利带来的不仅是繁荣,还有军事力量的相对削弱。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迫切的安全威胁,且受制于民选政府推动军事支出的难度,欧盟的再武装进程举步维艰。
然而,俄乌战争的爆发彻底打破了欧洲的和平幻觉。面对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德国等国开始意识到安全不能依赖他人,重整军备成为当务之急。作为世界三大经济中心之一,欧盟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是唯一有潜力在科技领域与美国抗衡的地区。因此,欧盟的重新武装不仅将重塑欧洲安全格局,更将对未来的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其次,俄乌战争让欧盟国家更加团结,而且提升了欧盟影响力。战争爆发后,面对俄罗斯的威胁,瑞典芬兰加入了北约,欧州对俄罗斯军事力量更显优势。在支援乌克兰的问题上,欧盟各国展现出空前的团结和行动力,积极协调各方立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欧盟不仅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严厉制裁,更持续向乌克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和军事支持,彰显了其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决心。四,俄罗斯衰落,欧盟重新崛起与世界新格局。
当今世界已进入洲际竞争时代,北美、欧洲和东亚三大经济中心构成全球力量的三足鼎立之势。
在此背景下,俄罗斯的衰落为世界格局带来了新的变化。
美国维持全球霸权的基础是:在太平洋上依靠日本牵制东亚,在大西洋上依靠英国牵制法德主导的欧盟。在亚欧大陆内部利用俄罗斯,牵制东亚和欧洲。强大的俄罗斯在亚欧大陆地缘板块构成制衡力量。因此从地缘上来说,东亚和欧盟都不需要一个军力强大的俄罗斯,而且事实上俄罗斯由于经济和科技方面的落后,俄罗斯在东亚和欧洲经济和发展中适合做一个能源加油站与资源产地。俄乌战争的爆发促使欧洲国家加强了内部团结和防务合作。俄罗斯在战争中的拉胯表现,也让法德意识到俄罗斯可以被“摆上餐桌”了。法德主导的欧盟有能力也有必要掌握自身的命运。因此,即使未来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减弱,欧洲也有决心和实力将战争进行下去,直至俄罗斯彻底丧失挑战欧洲安全的能力。从长远来看,一个经济上依赖于欧洲和东亚,军事上无力对外扩张的俄罗斯,更符合欧洲和东亚的战略利益。这样的俄罗斯可以成为欧洲和东亚的“加油站”和“资源产地”,并在地缘上充当缓冲地带,有利于地区和平与稳定。俄罗斯彻底退出大国舞台后,世界将出现欧盟、东亚、北美三大力量三足鼎立的局面,三足鼎立是最平衡的结构,人类或将再出现100多年的和平,再有100多年的和平局面,人类必将走向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