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歌中,有这样一首小诗,它宛如一颗默默闪耀的明珠,独自散发着温暖而治愈的光芒,蕴含着深邃的哲理。这首诗便是袁枚的《苔》,它已经孤独了 300 多年。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
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说起袁枚,人们只记得他的《随园食单》,他是个爱吃又好吃的美食家,其实袁枚还是清代诗坛的一代宗师。他在辞官归隐后修建的随园,全部拆除围墙,使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私人全开放式公园。就在这随园中,展现了袁枚作为美食家的风貌,所以后世人往往忽略了他在诗文上的成就。
而随着2023年春节,因为《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一位乡村小学老师和他学生们对这首《苔》的演绎,一下子使这首寂寞了300年的小诗爆火,打动了全国所有人。
这首诗通俗易懂,清新雅致。他没有描写雍容华贵的牡丹,没有描写清新脱俗的兰花,没有写各种名贵花卉,而是写了丝毫不起眼的小苔花,如米般大小,甚至比不得普通小野花。
它没有华丽的词藻,却用简洁而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种质朴的美,让人感到亲切和自然,读来温暖治愈,平凡亦有可贵之处。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这开篇的两句,宛如一幅画卷在眼前展开。那些阳光无法抵达的角落,青苔悄然生长,它们的青春恰在这寂静中绽放。
这是一种怎样的坚韧与生命力!它们不因环境的局限而自怨自艾,反而在逆境中展现出顽强的生机。多像那些生活中处于边缘或困境中的人们,他们或许不受关注,却依旧拥有属于自己的青春和美好。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句话是全诗的精华所在,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一句。苔花虽小,如米粒般微不足道,但它们依然学着牡丹的模样尽情开放。
这是一种何等的勇气与自信!它们不因自身的渺小而自卑,反而以牡丹为榜样,追求属于自己的辉煌。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地,都应该拥有自信和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苔花的描写,更是一种对生命的赞美和鼓舞。它告诉我们,即使是最不起眼的生命,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温暖治愈,让我们在疲惫和迷茫时找到慰藉;它极富哲理,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勇往直前。
这首孤独了 300 多年的小诗,如今依旧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它教会我们在平凡中发现美好,在困境中坚定信念。
因为春天不只属于让人赞颂的牡丹、玉兰、桃花、樱花,同时也属于不起眼的苔花,只要是朵花,就要迎着春天绽放属于自己的青春。
(图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