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豆病虫害防,生物防治法,生态果园,瓢虫引入计划

晨曦向日葵 2025-02-20 13:29:33

刀豆病虫害防,生物防治法,生态果园,瓢虫引入计划

在乡下的小农场里,常常能听到菜农们的一声叹息:“你说这刀豆咋就长得这么艰难呢?”你能想象吗?这小小的刀豆,对很多人来说可能只是在菜市场上随手买来炒一盘的蔬菜,但种植它可远没有那么简单。

刀豆,它属于豆科植物,是一种藤本作物。在华北地区,肥沃的沙壤土地上,只要温度合适,春夏季是它生长得最旺盛的时候。成熟的刀豆荚果笔直,像绿色的长枪,里面包裹着一颗颗豆子。不过呢,这刀豆在生长过程中可真是命运多舛。它的病虫害问题就像一个个隐藏的小恶魔,随时准备对它发动攻击。

我就听说过这样一个事儿,老张是江苏的一个小农场主。他说他的刀豆种植可没少吃苦头。一开始的时候,他就听说刀豆产量挺高的,心里盘算着在自家十亩农田里大干一场。刚开始那几天,看着嫩绿的刀豆苗一点点破土而出,他心里那叫一个美啊,每天都得去田里看好几次。

但是,快到半个月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刀豆的叶子上开始出现一些奇怪的黄斑,就像是人得了皮肤病一样。老张这下懵了,他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他又过了三天去查看,那些黄斑不但没消失,还扩散了,有些叶片甚至开始发卷。

像老张这样的遭遇还真不少。在华南的一些果园里,因为地形以丘陵为主,种植刀豆的地块可能通风条件就不好。而且不同品种的绿植和其他作物混种,也可能会影响刀豆的生长。比如说,有农户对比种植过薄荷和紫苏旁边的刀豆,还有和向日葵、玉米、豆角种植在一起的刀豆。发现薄荷旁边的刀豆,因为薄荷散发的气味比较浓郁,吸引了不少害虫,反而紫苏旁边的刀豆情况稍好,像薄荷对某些蛾类害虫吸引力大,这些害虫可能会误把刀豆当成食物来源。

这时候我们就意识到,传统的化学防治虽然有时候效果快,但它带来的副作用也不小,而且容易产生抗药性。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这时候就不得不提到生物防治法了。

生物防治可是个很有意思的事儿。比如说,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昆虫之间的捕食关系来控制刀豆的病虫害。这里就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引进瓢虫来防治刀豆的害虫。

在广西的一个田园里,有个叫李大姐的菜农。她就想尝试用生物防治的办法来拯救自己那几亩受灾的刀豆。她听说瓢虫是个厉害的角色,就想着把瓢虫引入刀豆地里。她先在农场的角落里弄了个小盒子,里面放了一些瓢虫幼虫。就这样过了7天,那些幼虫慢慢长成了瓢虫。然后她小心翼翼地把瓢虫带到刀豆地。刚开始的时候,刀豆叶子上还爬满了蚜虫,蚜虫可是刀豆的“死敌”啊,它们密密麻麻地趴在叶子上,吸食着汁液。但是没几天,你再去看,就会发现很多蚜虫都不见了。瓢虫们可勤劳了,整天就在刀豆叶子间穿梭,大口大口地吃着害虫。

那为什么瓢虫这么厉害呢?其实啊,瓢虫的成虫和幼虫都主要以蚜虫为食。一只成年瓢虫一天能吃几十只蚜虫,幼虫的食量也不小。而且瓢虫对环境很友好,不会像农药那样对土壤、水源还有其他生物造成破坏。

除了瓢虫,在不同的地域还能有其他昆虫帮忙防治病虫害。在西北的一些果园里,草蛉也是很有名的“害虫杀手”。草蛉的一生也很有趣,它的一生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卵的形状很特别,像个小纺锤,有很长的柄。幼虫叫蚜狮,可凶了,它的嘴巴特别发达,就像个小老虎,专门以捕食蚜虫等害虫为生。一只蚜狮一天能吃一百多只蚜虫呢。成虫又能捕食蛾类的卵和幼虫。

还有七星瓢虫,很多人都知道,在华北的一些农场,它也是很受欢迎的益虫。七星瓢虫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背上有七个黑点。和二星瓢虫比起来,七星瓢虫对多种不同种类的蚜虫捕食能力更强。像在一些混合种植有多种作物的田园里,二星瓢虫可能更偏爱某一种蚜虫,但是七星瓢虫就比较“不挑食”,能广泛地捕食多种蚜虫。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豆种就是豇豆,豇豆的病虫害情况和刀豆类似。在湖南的一些农田里,豇豆也经常会受到害虫的侵扰。有农户对比种植豇豆和蚕豆的地块,发现蚕豆对某些害虫的抵御能力可能更高,而豇豆生长速度比蚕豆快一些,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通过种植组合来相互保护的想法。

咱们再用时间轴来看看,从引入瓢虫开始。第一天,瓢虫被小心翼翼地放入田间的防虫网里。第二天,就有些瓢虫开始活动了,在刀豆苗上到处探索。到了三天,已经有部分蚜虫被瓢虫捕捉到了。七天的时候,蚜虫的数量明显减少了,刀豆的叶片也重新恢复了翠绿。一个月后,整个刀豆地生机勃勃,长势非常好。

这种生物防治的办法,不仅效果好,而且还非常环保。不过呢,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说,瓢虫的引入数量得合适,如果太少了,可能控制不了虫害;太多了,又可能因为食物不足而导致瓢虫自己迁徙到别的地方。而且不同地区的病虫害种类和数量也不一样,所以不能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

现在很多果园或者农场都在尝试这种生态种植的方法。比如说在四川的一个小果园,果农把种植的水果和各种各样的绿植搭配起来,除了种植刀豆外,还有丝瓜、南瓜等藤蔓作物。旁边还种了金银花,在金银花盛开的季节,里面有很多蜜蜂和小昆虫飞来飞去。这个小果园因为这种生态种植的方式,水果的产量和品质都提高了不少。

可是,在推广这种生物防治方法的时候,也有一些农民朋友不太理解。他们觉得,怎么能有虫子活在这儿呢?他们还是更习惯用农药来快速解决问题。像山东就有一些老农民,觉得自己的种地经验丰富,不需要什么新方法。但其实啊,老经验也得与时俱进。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种植方式在过去帮了我们很大的忙,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化,我们可能需要寻找更多像生物防治这样的新方法来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那么问题就来了,在你的印象中,有没有哪个地区利用自然的环境或者其他独特的生物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有趣例子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