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更多为人父母的观众能从这部电影里获得启示|《如父如子》北大百年讲堂首映礼

楷威放映室 2024-12-02 17:50:26

有时候和一部电影的缘分是很奇妙的,比如是枝裕和的这部《如父如子》,是拍摄于2013年的电影,很多人都已经看过了。而当初知道这部电影里有父母抱错孩子的情节设定,不知道为什么,就减少了我对本片的兴趣,还没看就已经带有某种偏见。

而2024年12月1日,则等到了一个去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的首映礼活动,也有了第一次在大银幕上观看这部电影的机会,而且还可以现场看到是枝裕和与主演之一的中川雅也(Lily Franky)一起聊这部电影。本片将于12月6日正式在全国院线上映。

除了主持人陈鲁豫外,这样的活动自然是少不了电影学者戴锦华老师的参与。活动当中,台下更是有惊喜嘉宾,著名演员周冬雨谈自己三刷电影的感受。

在观影过程中,还是被感动到流泪,特别是结尾父亲良多在相机里看到启太给自己拍摄的那些照片时,作为和主角年龄相仿的男性观众,看到一个动容的中年父亲落泪时,自己也会被深深触动。虽然整部影片事关两个家庭,而侧重点,或者说引起人们更多反思的还是良多和启太的关系。

对中国观众来说,好像更敏感的还是有关社会阶层的话题,戴锦华也提到一些中国年轻观众对这个层面的关注,会有人认为交换孩子对启太来说,是一个不公平的行为,这意味着他从本来优渥的家庭环境里突然进入另一个较差的家庭环境,说的直白一些就是阶层的降级。

之所以让更多观众在这个层面有深入探讨,也是因为故事中间一个惊人的情节出现,特别是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人,你会听到台下传来的惊呼声。毕竟此前观众以为这是一次意外导致父母抱错了孩子。而真相是一个嫉妒良多家庭,身为人母的女护士,故意交换了孩子,她是想报复一个在她眼中看起来富裕的家庭,让他们体会某种不幸。

而这个角度的存在还是较为宏观的,的确可以拿到更大的公共视野的场合来探讨。但我个人还是比较在意良多和启太作为单纯人的个体的转变。任何事都有不同侧面的意义,这个看似对两个家庭造成的麻烦事,甚至是影响一生的灾难。但它积极的一面就是让一个在别人眼里成功且有些傲慢的父亲,意识到自己作为父亲的不足之处。

在双方家长交换孩子生活的过程中,雄大(Lily Franky饰演)一家可以说是代表更多普通家庭,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教育理念,与良多这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良多只是考虑到血缘和基因,甚至认为启太弹钢琴不够出色,就认定这就是因为不是亲生孩子的原因,这种认识也是妻子宫绿最痛心之处。

在这次活动现场,是枝裕和导演也专门提到了片中两个母亲的拥抱,最初这个场景剧本里是没有的。但这个女性情谊之间的力量是很有感染力的,导演本身是被这段情节所打动。因为他自己也说,两个父亲之间,不自觉地就会有竞争意识,而母亲之间却有着相互理解的温情。

总体来说,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父亲的觉醒与改变,促使他改变的地方有很多,而最直接的还是来自启太的。良多最初只想着把两个孩子都带过来抚养,只想着占有和争夺。其实以他平时的忙碌程度和教育理念,即使两个孩子都能一起生活,仍然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

影片结尾,也是开放式的,没有定论,因为这样左右为难的抉择,有想法的导演一定不会给出确定的答案。观众也能看出两个孩子都不希望离开没有血缘,但一直与自己相伴的父母。这也是关于亲情和血缘的一种反思,有没有血缘关系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守护与相伴。

说回开篇提到的那个场景,除了翻看照片,此前,良多在沙发上醒来时,在沙发的缝隙间找到了启太在父亲节给自己做的礼物。而那个礼物只剩下叶子和枝干(纸质手工),花朵却遍寻不着。而那一刻,与其说父亲是在找那朵花,不如说是在试图找回父子之情,而找不到的纸花,正说明他失去儿子对自己情谊的那份茫然。

好的电影,总能从不同角度给观众带来启示与反思,希望更多的人,特别是为人父母的中年观众能够看到这部电影,并从中有所收获,也许这部电影能成为他们发现和改变自身问题的契机。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