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在作物生长中的重要性

描绘梦想使人飞跃 2024-03-24 18:23:29

土壤对作物生长和农业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植物生长的支撑介质,更是提供植物所需水分和养分的源泉。土壤中含有水分和植物生长必需的各种矿质元素,如氮、磷、钾等,它们是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基本物质基础。

土壤管理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健康的土壤如同人体一样,需要健康的骨骼,强有力的呼吸,干净的血液,稳定的血压,血糖,血脂,清洁的肠胃,均衡营养。

1、健康的骨骼

对于土壤来说,团粒结构是它的骨骼,团粒多是土壤健康的标志,良好的土壤结构利于通气,保水,保肥,促进有益微生物繁殖,保证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所以,稳定的团粒结构是根本。

而往往因为过度消耗,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土壤已经千疮百孔,晴不耐旱,雨不耐涝,对作物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没有稳定的土壤结构,浇再多水,补再多肥都是徒劳,因此,重新建立稳定的土壤结构也就成了重中之重。

2、强有力的呼吸

不仅仅只有人,动物,植物,微生物要呼吸,土壤也要呼吸,土壤也需要氧气,也需要二氧化碳,我们独立设计的田间试验表明,团粒结构稳定的土壤呼吸强度明显大于板结土壤和盐碱地土壤,由此可知,土壤呼吸强度与稳定的土壤结构间有密切的关系。

中国农业属于高强度的种植,复种指数很高,随之而来的土壤问题越来越严重,农产品品质相对在下降,土壤各种土传病害相继发生,农户也很迷茫,土地怎么了?

3、稳定的血压

土壤的容重和孔隙度就像人体的血压,容重越小,则孔隙度越小,随之土壤结构稳定性丧失,接下来就是土壤板结,土壤盐渍化严重,土壤各种病害也就接种而至。较大的土壤的容重和较高的土壤孔隙度是衡量土壤结构稳定性的标准。

4、均衡营养

我们每天都要摄入适量的钙铁锌硒维生素等,既要全面还要适量,土壤也一样,它需要适量的大量元素(氮、磷、钾、钙、镁、硫),中微量元素(铁、锰、硼、锌等),足够的有机质含量,一旦你给土壤“喂食”过量,它也会“消化不良”,引起土壤“肠胃疾病”,而这所有的营养元素只有在稳定的土壤结构中放能被分解,转运,利用,从而创造价值。

5、干净的血液

我们的血液怎么才算洁净,没有细菌滋生,没有病毒侵染,我们自然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土壤也一样,它需要各种有益微生物为它消化“食物”,为它清楚病毒,病菌,分泌有益物质,使土壤越发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稳定的土壤结构是有益微生物生存繁殖分泌有益物质必须的环境条件。

下面就来探讨几个关于土壤改良的问题。

一、为什么如此注重土壤改良

01.果园土壤质地、结构不理想

果园绝大部分由山地、水田等改造而来,南方的山地、水田等土壤大部分属于黏土(水田土黏性更重),颗粒细,结构呈片状。土壤保肥保水性、透气性等较不理想,不适合柑橘根系的生长、营养的吸收、土壤养分有效性的保持等,土壤湿度或过低或过高。

故土壤未经改良的果园常见根系生长不良、肥水利用率低、对高温、干旱等逆境抗性低。

02.根系营养吸收差

影响根系吸收养分的几个重要因素分别为:根系情况(分布及数量)、环境条件(氧气、温度等)、养分情况(含量、有效性)。

良好的土壤颗粒中等,呈团粒结构,土壤氧气含量充足,温度适宜且稳定、上下层温差小,保肥保水、供肥供水性能优异。根系分布广、扎根较深、发生量多,树势生长良好,养分吸收好、利用率高。

03养分流失严重

为什么南方土壤普遍偏瘦、黏重,北方土壤较肥、黏性弱?

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南方高温多雨,淋溶作用、冲刷作用强,土壤养分流失严重。山地土壤贫瘠、养分易淋失,水田土壤颗粒细、黏性强、易板结。

良好的土壤能有效的减弱雨水的冲刷作用、淋溶作用,加强土壤对养分的保持,缓解土壤板结。

二、如何有效改良土壤

01土壤结构的形成过程

首先:原有土壤通过耕作、干湿交替、冻融交替等作用破坏成为松散的颗粒(原土壤过黏、过砂可添加其他土壤改变土质);

其次:通过添加土壤粘结剂(腐殖质、多糖等)并在一定的外力作用(耕作、微生物作用、土壤动物作用等)情况下形成新的土壤结构。

02 选择好肥料很关键

有机肥除提供营养外,主要是土壤团粒中粘结剂的来源,可选择腐殖质、多糖含量较高的肥。

施用量可土壤情况而定,土壤结构不理想可选择高性价比肥,增大施用量;土壤结构较好可选择高品质肥,适当减少施用量。选择的肥含有益活菌则更利于土壤改良。

颗粒肥巧棵力养分齐全除含氮磷钾、中微量元素外,含丰富的有益菌、有机质等养分。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