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沣:“蹲下来”与孩子对话,拒绝“空中楼阁”

总财 2025-04-13 16:00:57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文雯】在故宫琉璃瓦的脊兽旁,在孩子床头的绘本里,在电影的饕餮纹中——作家高瑞沣正在编织一张连接古今的文化之网。这位曾以青春小说出道、跨界设计与出版的创作者,如今深耕童书领域,在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环球网专访高瑞沣,揭秘童书创作中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之道。

谈及跨领域职业生涯对创作的影响,高瑞沣表示:“设计、主编等行业也是在为出版服务,多方位的视角让我更能把握住市场的节奏,把书做得更畅销。”如今深耕童书创作,他认为挑战是“用孩子的语言,蹲下来与孩子对话”。从历史考据到插图设计,他透露:“童书其实是最难写的,要兼顾孩子的理解和吸收,常常写几十万字删减到几千字。”

回顾创作风格的变迁,高瑞沣坦言:“青春小说是‘踮脚探索人生的小孩儿’,现在写童书是‘守护家庭的沉淀’。”有了孩子后,他确立了“每年一本童书礼物”的创作计划。“等他18岁时,我可以说:爸爸写了18本书,是给你的每一岁成长的礼物。”这种转变还体现在新作《讲了很久很久的中国龙》中,他通过影视关联(如《哪吒》《封神》)及生活场景等现代元素,诠释“龙的传人”基因。“不能搭建‘空中楼阁’,要从生活中启发孩子去理解传统文化。”高瑞沣向记者补充道。

针对儿童文学的创作,高瑞沣提出自己的三大原则:“首先让孩子能看得进去,其次价值导向正确,最后兼顾知识积累。”他以《讲了很久很久的中国龙》为例,“楚国凤凰的九头图腾是关键细节。书中插图必须精准:九头鸟的人脸造型、周代平民的布衣纹理。”高瑞沣透露考据过程,“每天给故宫的研究员发邮件,查证太和殿脊兽的龙血统,在国图古籍里找饕餮纹的源流。”这种严谨的态度也体现在他的书单,他特别推荐《少年读帝鉴图说》,高瑞沣解释:“张居正的历史解读能教会孩子: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当被问及灵感来源,高瑞沣笑称:“就是孩子每天问的问题。”从“凤凰为什么有九个头”到“龙生九子的现代应用”,他将育儿日常转化为创作素材。对于作品的“功能性”,他坦言:“希望孩子每分钟的阅读,都能有每分钟的收获,这不仅是我作为一个创作者,也是我作为一个父亲的‘执念’。”这种“功能性”背后,是对阅读价值的坚守:“不能让童书成为打发时间的玩具。或无书不可读,但导向必须正确。”

谈及创作方向,高瑞沣明确:“未来三年专注童书创作,用生活细节搭建文化认知。”从历史脊兽到现代影视,他践行着“让传统文化照进现实”的理念。正如他在采访中强调:“不能让孩子觉得传统文化是‘老学究的故纸堆’。”

当被问及影响最深的作品,高瑞沣坦言有很多是“畅销书”。“四大名著”的叙述结构、《哈利波特》的幻想故事、《帝鉴图说》的历史温度,都给人带来爱上阅读和提笔创作的力量。“首先要让孩子读得快乐——就像我11岁时捧着《哈利波特》,相信霍格沃茨的信也会来到我的床头。”这种返璞归真的创作态度,或许正是其童书打动小读者的核心——用父亲的爱与跨领域的积淀,为孩子铺就一条连接传统与现代的阅读之路。

0 阅读:1

总财

简介:每天第一手财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