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诸葛家族曾经在各个政权叱诧风云!人人都知道鞠躬尽瘁、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却不知道他有个文武双全的侄子也拥有超于常人的才华。想必有一些看官已经猜出来了,我说的便是吴国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
诸葛恪是诸葛亮哥哥的儿子,自小以来就天资聪颖。三国志中多次记载了他的聪慧,在一次孙权开宴会的过程中孙权想要开这个小孩子的玩笑,于是便写了一张字条贴在一头驴的头上,写着诸葛子瑜,而诸葛子瑜便是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诸葛恪见状便连忙请求孙权让自己为这张纸条添上两个字,孙权便答应了。于是,诸葛恪便在纸条上添上了之驴两个字,字条上的字便成了“诸葛子瑜之驴“孙权见了便哈哈大笑,把这头驴赏给了诸葛瑾。诸葛恪机智的应对孙权的刁难,既保存父亲的颜面,又不让君主为难正可谓是聪明伶俐,
在与蜀国重新建交之后,孙权感叹道诸葛亮的文武双全,觉得自己这边没有像诸葛亮一样有才能的人。便去逗逗诸葛恪,向诸葛恪问道:”你的父亲和你的叔叔谁比较有才能呢?“诸葛恪大声说到:”我的父亲更有才能!“于是孙权便感到很奇怪,问到:”你的叔叔以一州之地对抗曹魏九州还将弱小的蜀国治理的井井有条,为什么你会觉得你的父亲更有才能呢?“诸葛恪答到:”因为我的父亲知道该侍奉谁,我的叔叔不知道。”孙权听了很是高兴。由此看出诸葛恪拍马屁的功夫可是一绝。
一次,蜀国的使者出使吴国的时候,诸葛恪正好在附近。于是孙权便对使者说:“回去告诉你们丞相,挑几匹好马来给他的侄子。”诸葛恪听了连忙向孙权谢恩,孙权很是奇怪,诸葛恪说到:“蜀国就像大王您的养马场一样,您向他们要马,他们哪有不从的道理?”孙权听了之后很开心,更加喜欢这个聪明机灵的孩子了。
孙权觉得诸葛恪是个有才能的人,便让他出任粮官考察他的能力,诸葛恪却对这个工作非常不满。直到诸葛亮写信告诉陆逊诸葛恪不适合做这种文书工作,孙权才让诸葛恪领兵。
诸葛恪十分热爱功名,想要超过诸葛亮的名声。便早早的向孙权请求兵权去平定山越,山越在东吴成立以来一直是吴国的心头大患,发重兵清剿了几次都无法消灭。所以,孙权对诸葛恪的提议不以为然,然而在不断得请求下,孙权便给了诸葛恪三百人同意了他的提议。之后,诸葛恪便打着孙权的名号征募一些兵员,在粮食成熟的时候收走山越人的麦子,其余时间把守好关卡。久而久之,山越人没有了粮食就向东吴臣服了,孙权知道后感到非常高兴给诸葛恪记了很大的功劳。
为了太子孙登的顺利继位,孙权便让重臣后代里有才能的人与孙登交往,其中就有诸葛恪。而其他三人是张昭之子张休、顾雍之子顾谭、陈武之字陈表与诸葛恪并称四友。孙登与这四个人很是亲善。
可惜的是,太子孙登英年早逝。而孙权晚年昏庸残暴,从而掀起了一场鲁王孙霸与新太子孙和之间党争,许多重臣都死于这场风波,其中四友中的张休顾谭便于此场风波中被流放到了交州,诸葛恪虽然躲过一劫但想必也是吓破了半个胆。
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这场灾难过后,东吴失去了大量青年一代的人才。孙权只能让剩余人才中最优秀的诸葛恪来当辅政大臣,好帮助新的皇帝掌管政权。
在孙权刚死不久时,曹魏得到了这个消息,便让司马师率大军三路进攻吴国。而东吴方面则让诸葛恪领兵对抗侵略的军队,其中大将丁奉的趁敌人放松警惕,雪中短兵大败魏军,而诸葛恪领着大军也将剩下两路的军队击溃。史称“东兴大捷”。
经此一役,诸葛恪的个人名望和地位达到了极点!大有当年诸葛亮在蜀国的地位一般,诸葛恪也因此信心爆棚,打算一鼓作气拿下东吴数十年都拿不下的合肥。
但是此事遭到了朝中大多数人的反对,纷纷表示才刚刚结束了一场战争本应该休养生息的时候怎么能马上再次组织进攻呢?穷兵黩武肯定是要自取灭亡的!但都被诸葛恪一一驳回了!
于是。诸葛恪便再次领着十几万的军队进攻合肥。但因为士兵水土不服再加上东吴士兵不擅长攻城,很快军营里就挤满了病患。手下的将军有提出异议都被诸葛恪以军法处置了。大半生都顺风顺水的诸葛恪在此便遇到了人生中第一道无法解决的难题。
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后,终于离攻下合肥只有一步之遥了!可在此时,新城的太守张特表示愿意投降,但请求诸葛恪给一天的时间让他说服民众。或许是因为想减少损失,诸葛恪答应了。没想到张特却连夜加固城池,第二天诸葛恪没有看到投降的张特,却看到了加固后的新城。愤怒的诸葛恪命令军队全力攻下新城可却无济于事,最后在朝廷的多封诏书下退兵了。
兵败的诸葛恪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刚回到吴国便开始下一次北伐。可一场鸿门宴正在悄无声息的接近他。
一天,同为辅政大臣的孙峻邀请诸葛恪来参加酒宴。诸葛恪一开始想要推辞,但孙峻以皇帝的命令要求诸葛恪来赴宴,诸葛恪无法推辞便来到了宴会上。谁知刚一进门就被皇帝命令卫士将诸葛恪剁成了肉泥。之后将诸葛恪满门抄斩。
这场大战打没了百姓对他的崇拜,转变成了怨恨。打没了同僚对诸葛恪的信任,转为了猜忌,从可以比肩诸葛亮的伟人而变为一坨烂肉。人的转变总是转瞬即逝,今天对你的感谢很快也能变成怨恨,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还是蜀国托孤大臣选的好,没有引起内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