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华为在MWC2024的现场,正式发布了通信产业大模型。
根据媒体报道显示,这个大模型是针对行业提出的敏捷业务发放、精准用户体验保障、跨领域高效运维的高阶智能化目标,提供基于角色和基于场景的智能化应用,助力运营商赋能员工、提升用户满意度,全面使用网络生产力。
在现场华为对大模型的数据、处理能力做了详细的介绍,但因为是闭门会议,对外的报道惜字如金。这也让这个被风传许久的大模型,在平常人眼中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实际上结合华为之前在其他领域大模型的部署和AI落地情况来看,这个模型跟华为推动盘古大模型与实体产业相结合的思路一致,已经结合了华为之前在通信领域几十年的经验和技术积累,同时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
从行业专家的角度来看,目前这套模型已经引发各国,尤其是采用华为底层技术搭建5G网络运营商的追捧,甚至有运营商在现场就问起部署细节。
就跟类似于ChatGPT等大模型应用,在媒体群群情激昂,但在实际应用中寡淡可沉的现实不同,这种专业大模型一经推出,迅速引发行业的追捧和热议。
难道华为通信大模型的技术要远胜于OpenAI的ChatGPT与Sora吗?
为解决通信运营难题而生根据在现场相关人士的反馈,华为推出的通信大模型核心,实际上是对华为几十年在通信领域技术和经验积累的总结。
与华为合作过的通讯运营商都知道,华为的产品有的时候不便宜,但是后续的技术支持与服务非常到位。曾经就有非洲运营商突发断网,华为工程师包机从另一国用4小时赶过来救援的例子。
正因为服务广大的市场和客户积累了几十年,在通信底层运营、维护、技术支持等等方面的经验和积累,华为还在盘古大模型的基础上,再次训练出一个针对于通信产业的小模型,并利用这个模型提升所有合作通信运营商的经营效率。
具体来说,这个模型第1个最核心的能力就是解决所有通讯运营商遇到的运维难题。据相关行业专家介绍,华为不光将自己所有的产品参数和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都训练给了这个模型,而且也将常见友商存在的各种通信设备,和遇到问题需要如何解决的方案,也全部培训给了这个小模型。
换句话说就在这个模型的指导下,通信运营商遇到的运营维护问题或者相关设备出现的故障,完全可以由模型迅速在第一时间提出可行解决方案,并由维护工程师落实,最终完成故障的排除和运营的维护。
不要小看这个功能。对于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通信运营商来说,他们面临着通信运维人才极度缺乏,高技术人才无法留存的难题。这对于很多第三世界国家通讯网络稳定性,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而华为现在发布的这个通信大模型,就相当于给每一个运营商匹配了一个具有30年经验的资深“运维专家”。而且这个“专家”可以24小时不停歇,实时监测网络设备的动态,并提出最优化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对于所有的通信运营商来说,都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功能。
而且华为还在通信运营商所面临的获客难题上下功夫。整个模型会对当地的市场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学习后,根据运营商网络的规模和技术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市场拓展方案。
这套思路的背后,完全站在用户的角度是以提升用户满意度为核心,并且给出的促销政策也会保证运营商的成本安全。
这对很多运营商相关的市场营销,尤其是5G上马之后的推广来说也极其重要。
重点在网络提效根据行业专家透露的信息显示,这个大模型对于各个国家通信运营商的吸引力,除了运维和市场以外,更多的是对网络效率的提升。
按专家的介绍显示,华为这个通信大模型,它是可以动态捕捉与学习所有在网设备的状态,以及所有基站分布和信号的情况。
通过学习,如果运营商赋予权限,它可以实时调动这些基站,实现动态的信号覆盖和设备功率的调整。
这就可能在一些基站覆盖不完整的地区,通过基站的交叉信号输出,达到提升信号覆盖率的效果。同时它也可以对基站的功率进行协调,让每一个基站都享受到最佳功率的加持,发挥出每个基站最好的效果。
这一点对于所有想少花钱多办事的通讯运营商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
关键华为自己的设备和基站本身具有极强的一体化性和升级潜力,尤其是接下来5G A技术的普及就是在华为提供的5G基站上进行模块的更换完成。
叠加这些新技术的通信大模型,完全可以给运营商提供一个最小化范围升级的方案,以便用最少的钱让所有用户体会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帮助运营商节省成本。
这种运营效率的根本提升以及服务客户能力的变化,是几乎全部参会运营商纷纷打卡华为展区,并且热烈交流的重要原因。
当然,这也是不论各国政治生态怎么变化,华为在通信领域的地位一直无法动摇的根本。
AI与现实产业结合才是出路实际上华为推出通信产业大模型的时机非常有趣。
就在两周前,OpenAI通过发布前瞻技术文件的方式,公布了自己正在研发的Sora文生视频大模型。
新闻一出,国内的科技媒体集体高潮。大家惊讶于这个模型生成视频的精美,以及相关内容的无缝衔接和无可挑剔。
开始有人在不停的评论中国和美国大模型从技术上到底差多久,甚至有人认为OpenAI打开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大门,而我们还差得很远。
但其实真正的情况并不像所有人想的那样。
严格意义上说,中国对于AI以及之后大模型的发展是有着整体的思虑与考量。从2018年开始,我们的互联网和AI技术逐渐与传统产业相融合,试图利用互联网技术的降维冲击,帮助传统产业实现在新形势下的技术提升和产业进步。
现在看这条路逐渐成为了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主流,哪怕在大模型时代也是如此。
这也才有了华为并不发布通用大模型,反而先是发布了8个行业的产业大模型,进而在后续不断完善这些产业模型和细分行业模型。
当然这也是通信大模型出现的背景。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上讲,任何技术的出现都应该以促进生产力的提升为目标。比对中美两国在AI和大模型产业上的不同思路和布局,可以发现美国依然实现的是脱实向虚的互联网,带动经济发展的思路,其技术对于生产力的促进,实际上是无法衡量的。
反而类似华为这样将最先进的AI与大模型技术叠加到传统产业上,进而形成传统产业新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模式,现在对于生产力的促进是显而易见。
而只有生产力得到了发展和释放,社会才能得到发展的动力,国家的经济才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
现在我们从上到下都在讲“新质生产力”,其内核实际上就是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来推动生产力的提升。
这种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规划,跟华为、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产业巨头现在的动作不谋而合。
换个角度说,这可能是中国力争下一个百年国运的开端,也是我们所有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目标。
所以大可不必为中国和美国在某些互联网技术上的差距而妄自菲薄,我们需要的是真正能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技术,而不是自娱自乐的“拍脑袋想”。
毕竟时间是把杀猪的刀,再过10年,中美国力的变化一定会给所有人这个问题的答案。
作 者 | 张津京
别说了,华为手机就是基站,遥遥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