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美学”在现代影视中的体现:以“长安十二时辰”为例

民安生活玩转职场 2025-02-22 01:51:14
大家好!这里是国学透视,每天,会和大家分享交流,记得订阅哦。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国学美学逐渐成为现代影视创作的重要源泉,而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无疑是这一趋势的典范之作。该剧不仅以精湛的叙事和精彩的剧情吸引了观众,更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呈现,展现了国学美学的独特魅力。 首先,《长安十二时辰》在视觉呈现上高度还原了盛唐风貌,将国学美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融入到场景设计中。从繁华的长安街市到精致的宫廷建筑,从人物服饰到道具细节,剧组以匠心精神还原了唐代的美学韵味。例如,剧中服饰参考了唐代壁画和文献典籍,盔甲设计古朴肃穆,点心道具也还原了历史记载中的二十八种唐朝点心。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不仅让观众感受到盛唐的繁华,更体现了中国美学中“虚实相生”的意境营造。 其次,该剧在人物塑造上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典型的审美人格。剧中张小敬和李必分别代表了“游侠”与“士人”两种传统形象。张小敬的快意恩仇、仗剑行侠,体现了侠义精神;而李必的忧国忧民、兼济天下,则彰显了士人的担当与风骨。这种人物塑造不仅赋予了角色深刻的文化内涵,也让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长安十二时辰》在叙事中融入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剧中不仅有古法造纸、打铁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还通过“十二时辰”的时间设定,体现了中国传统计时单位的文化意蕴。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让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长安十二时辰》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精彩的剧情和精湛的制作,更在于其对国学美学的深度呈现。它以影视作品为载体,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为现代影视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