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髦为什么要讨伐司马昭?

刘胜看历史 2023-05-16 10:51:32

曹髦,魏文帝曹丕之孙,其父为东海定王,其父为,其母为曹霖,乃庶出,故有高贵乡侯之称,相传曹霖生性凶狠,常伤及奴仆,而曹髦却与其父截然相反,《三国志》陈寿曾对曹髦有过一段评语,认为曹髦聪明好学,早慧,而实际上,曹髦的所作所为,的确当得起这样的评语。

曹髦的登基,是郭太后的要求,郭太后乃是曹睿的妻子,本来他打算册封曹操之子彭城王曹据,可是郭太后却以曹据乃是曹操之子,算是她的舅舅为理由,非要册封曹髦不可,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郭太后还要再做一段时间的,所以他才妥协,答应了下来。

曹髦登基的那年,十五岁,也就是二百五十四年,十五岁还算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年轻人。

这段时间以来,曹魏王朝几乎所有的军事政权都集中在以司马昭、司马师为代表的几个世家大族手里,自从高平陵事件以后,司马懿开始执掌曹魏,而司马家则通过四五年的时间,将所有曹魏宗眷或者与司马家作对的大臣们一一斩尽杀绝,到了249年,司马懿斩尽曹爽一派超过5000人,245年,司马师斩尽夏侯玄,李丰,张缉一脉,甚至将二十三岁的魏帝曹芳也斩尽了官职,两次大清洗之后,曹魏朝廷几乎再无人敢公然与司马家作对。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曹髦登上了曹魏帝国的皇位,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来,曹髦只是一个被司马家族利用的棋子,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都不是傻子,自然明白什么时候该站在哪一边,再加上十五岁的曹髦很有自知之明,曹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曹髦登基之后,一直很小心,第一次到京的时候,朝臣们要求曹髦按照君王的礼节住在前厅,但是曹髦拒绝了,后来朝臣们又要求曹髦按照君王的礼仪住在京城,但是曹髦依然拒绝了,甚至在进宫的时候,都是徒步,没有乘坐马车。

其实,曹髦不但是一个谦逊的人,他也是一个很聪明很有城府的人,在曹髦登基的两年里,执掌曹魏军政的司马师,在平定淮南的文钦和毌丘俭的叛乱之后,患上了眼瘤,最终在许昌去世,曹髦远在洛阳,趁着这个时机,命令司马昭留在许昌,而傅嘏则带着大军返回洛阳。

就这样,司马师刚刚去世,司马家还没有来得及更替,曹髦十六岁,就已经掌握了兵权,若是傅嘏听了曹髦的话,带兵回京,司马昭呆在许昌,必然会被人排挤,那样的话,曹髦就可以重新掌握兵权,可是没有人能够料到,一个十六岁的少年,竟然会有这么多的阴谋诡计,可是傅嘏偏偏是司马世家的人,他和钟会帮助司马昭出谋划策,让司马昭违背曹髦的旨意,带着军队返回洛阳,破坏了曹髦的阴谋,四十五岁的司马昭还没有站稳脚跟,就被十六岁的曹髦打了一个措手不及,险些夺走了兵权,所以钟会才给曹髦起了武类太祖的绰号。

这是曹髦当初反对司马家谋权的时候,因为没有人撑腰,所以没有成功,那时候曹魏的形势就是如此,满朝文武都是司马家的人,不然也不会在朝中露面,所以曹髦一直没有成功,所以他一直在忍耐,等待着时机,曹髦是个聪明人,他肯定不会放过夺取权利的机会。

曹髦虽然年纪不大,但治理国家还是很有一套的,所以曹髦继位之后,就开始了他的统治。

1、派遣随从大臣前往全国,看望当地的官吏与民众,并了解当地的官吏是否有违法行为,是否有冤案发生。2、为洮西一战的失利承担罪责,对在洮西一战中战死在魏国境内的军属进行抚慰,并对其家人进行抚慰。3、陇右四郡及金城郡,凡逃往蜀地者,赦免其家人之罪。

这也是曹髦的一种笼络人心的方式,若不是曹髦只是一个假的皇帝,那么毫无疑问,他将成为曹魏四大贤主之一,曹髦的笼络人心之道,颇有曹操之风,曹髦所取得的成就,完全符合一代明主的标准,此时曹髦不过十六岁而已。

可是,就是这么一位文武兼备的少年君王,居然带领着一群杂牌军,叫嚣着要杀司马昭,在杀司马昭之前,他还特意召集了王沈,王经,还有散骑王业,当着他们的面,说司马昭的意图已经昭然若揭,他们要杀司马昭,并且将此事上报给了郭太后,自己则是带领一群人冲出皇宫,杀向司马昭,这种行为简直是匪夷所思。

仔细看看《汉晋春秋》,曹髦已经向王经,王沈,王业,还有郭太后说明了他要暗中策划司马昭之事,显然,暗中策划的事情,为什么曹髦要让那么多人都知道呢?就不怕他们把自己的秘密说出去?朝中到处都是司马昭的眼睛和耳朵,甚至郭太后都在司马昭的掌控之中,曹髦是何等精明的君王,怎么会不明白呢?原因很简单,曹髦并不想杀死司马昭,他想让自己死! 为什么曹髦会这样?

之所以如此,就是司马昭篡权的速度太快,曹髦不甘心只是一个木偶,更不甘心如同汉献帝一般被人取而代之,所以自从登基以来,曹髦就从未停止过重新掌握曹魏大权的企图,只是后来让曹髦感觉到自己已经无法扭转局面,于是曹髦干脆就壮烈战死,而不是苟且偷生。

1 阅读:52
评论列表
  • 2023-07-05 11:58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 2023-05-30 16:37

    讨伐[思考][思考][思考][思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