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虹的学名就叫贻贝,晒干以后的干制品因为不需要加盐,所以在南方也被叫做“淡菜”。
海虹可以说是所有海产品里最便宜的,我们这里现在属于海虹最肥美的季节,也不过2多钱一斤。虽然海虹的味道还可以,但是很多人也不是太喜欢吃它。因为:海虹的生长环境:海虹全是生长在礁石上,或者养殖海带的海带筏子上。它基本靠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所以海虹给海边人感觉是不太干净的。
海虹的清理费事:海虹身上有一块丝足,食用时必须要去除,而且海虹都是一串串连着生长的,上面碎壳和烂泥也不少,需要好好清洗。海虹可以用来制作的菜品不多:海虹基本都是煮着食用,也有取肉拌或炒的,但是除了煮着吃以外,其它的食用方法很少被用到。
海虹是最容易腐坏的海产品:海边人有句俗语“吃隔潮海虹,只管嘴过瘾,不管腚遭罪!”海虹是最容易腐坏的海产品,吃不好可以让人拉的怀疑人生。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吃海虹,都是一口大蒜一口海虹,然后搭配高度白酒来食用。以减少吃海虹中毒的风险。
海虹正因为这些缺点,即使在中国的海边主产区,它也特别便宜,也没有多少人喜欢吃它。那么非洲的贻贝,为什么当地人饿死也不吃。小编觉得可能跟这几方面有关:
非洲的气候:非洲属于热带气候,一般贻贝在夏季食用,是最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非洲可以说是常年都是夏季,加上近海的环保治理比较落后,海水污染严重。那么大家想一想靠过滤海水中食物生存的贻贝,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下能不能吃?
当地人的烹调方法:贻贝其实没有什么特殊的烹调方法,只要不加水直接入锅煮至开口即可。不过食用时需要搭配大蒜或白酒来杀菌,非洲人可能对食用生的大蒜有顾忌,或者大蒜在他们那里就是奢侈品。
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很多地方的风俗习惯不同,比如一些内脏和鱼头部位,国外很多地方都不食用。贻贝是不是因为长相有些邪恶,非洲人不愿意食用。
贻贝也是不好保存的海产品:贻贝除了煮熟晾干的加工方法以外,好像还没有其它的方式。而且贻贝必须是鲜活的加工食用,即使隔夜的、被露水打过的贻贝都不能食用。非洲炎热的气温,贻贝如何加工、保存?可能离水不到两个小时,贻贝就变质了!
因为贻贝这些特点,非洲人饿死也不吃,小编觉得是有道理的。
贻贝在海边属于非常常见的海产品,产量也是很大的,尤其是在一些近海的污染比较重的地方。中国海边人吃贻贝,也挑海带筏子或者污染不严重的海岛上的食用,近海的也没有人会去食用。贻贝在中国也算不上美食,否则价钱也不会是海产品里最便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