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四年冬夜,江华郡驿站内烛火摇曳。曾经的户部尚书王琚颤抖着展开敕书,上面“赐自尽”三字刺痛双眼。这位助唐玄宗夺权的头号功臣,在流放四十载后,终以一杯毒酒结束生命。而将他推入深渊的,竟是缔造开元盛世的贤相姚崇。
王琚的崛起堪称传奇。神龙政变后,他因参与刺杀武三思失败,逃亡江都沦为富商赘婿。唐隆政变的惊雷传来,他敏锐嗅到机遇,借僧人普润牵线拜入李隆基门下。彼时太平公主权倾朝野,太子李隆基如履薄冰。
王琚以“玄象合炼”之学为幌子,提出“先发制人”之策。他建议太子以炼丹为名,秘密联络禁军将领,最终在先天政变中诛灭太平公主党羽。史载政变当夜,王琚率万骑攻入宫城,血染甲胄却笑谈:“此血当为陛下洗清寰宇。”
政变成功后,王琚以户部尚书之职参决军国大事,时称“内宰相”。玄宗甚至特许其母享四品诰命,赏赐规格逾越常制。然而这份殊荣仅维持四月,姚崇的回归彻底改写命运。
姚崇在《十事要说》中明确要求“清退壬佞”,剑指王琚等潜邸旧臣。他巧妙利用玄宗对“功臣坐大”的忌惮,将王琚定位为“谲诡纵横之士”。当玄宗犹豫时,姚崇以辞相相逼:“陛下若留此辈,臣不敢奉诏。”
被贬泽州的王琚开启漫长流放生涯。他辗转十五州,每到任所便大肆宴饮、广蓄姬妾,故意营造贪腐假象。在汴州任上,他耗资百万建造“四时游园”,园中十二座楼阁对应十二月令,极尽奢靡之能事。
这般自污实为保命之策。开元二十二年,王琚在荆州刺史任上遭弹劾,玄宗看着奏章中“携妓三百,车马塞途”的记载,反而笑道:“狂生故态,无足深究。”
天宝五载,李林甫炮制“柳勣案”牵连东宫。酷吏在搜查书法家李邕宅邸时,发现王琚书信中“谴谪留落”四字,遂将其构陷为太子党羽。此时距先天政变已三十四年,朝中无人再为他辩白。
押解江华郡途中,王琚望见长江浊浪,对狱卒笑言:“昔年从此南下避难,今朝顺流赴死,可谓始终。”当夜,他留下绝笔“丹心未改鬓先秋”,服毒自尽。
王琚的悲剧折射开元政治的深层矛盾。姚崇驱逐潜邸旧臣,实为重构中枢权力格局;玄宗默许流放,意在防止功臣集团尾大不掉;李林甫最终收网,则是权相时代清除异己的必然手段。
耐人寻味的是,王琚死后三年,姚崇之子姚弈因贪腐被贬,玄宗却特旨赦免。历史的天平从未真正公平,所谓贤相能臣,终究是皇权棋盘上的棋子。当王琚的棺椁沉入湘江时,开元盛世的血色底色愈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