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都之战:朱文正2万人对战陈友谅60万人,坚守85天改变元末战局

世图看历史 2023-06-13 01:39:02

陈友谅亲自率领60万大军攻打洪都,坚守洪都的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而且只有2万人;这是一场怎么看朱文正都必输无疑的仗,他却坚守85天,陈友谅不得不从洪都撤兵;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1362年四月陈友谅亲自率领60万大军准备攻打洪都(今天的江西南昌),洪都的位置非常重要。若是陈友谅将洪都攻下的话,便可将洪都作为攻打应天(朱元璋正驻扎在应天,应天是今天的江苏南京)的基地,“进可攻,退可守”;若是攻打应天不顺利的话,还可以直接将下游控制,寻找合适的机会再行攻打。

可见对于朱元璋而言,洪都是万不可被陈友谅夺去。

而这也是陈友谅为何非要攻打洪都,而不是直取应天的原因。而陈友谅之所以选择攻打洪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压根没瞧上镇守洪都的朱文正,一个十足的纨绔子弟。

在陈友谅准备攻打洪都之前,朱元璋派了自己的亲侄子朱文正前去镇守。

朱文正到了洪都以后,一直流连忘返于烟花之地,整天不是饮酒就是作乐,总是醉醺醺的样子;至于城防的事情都是交给自己的下属去做,自己也不操心。

可以说不管是谁看到朱文正,都不会将这个纨绔子弟放在眼里,更何况是手握重兵的陈友谅呢?

但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怎么会不明白洪都之城的重要性呢?既然选择派自己的侄子前往,必定是对侄子有信心,能守得住洪都城。

果然在得知陈友谅即将要攻打洪都的消息后,朱文正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直接将自己寻欢作乐的样子收起来,面目狰狞地“瞧着”陈友谅。

所以说,我们不能用单一的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好坏与有用无用。

朱元璋之所以会将镇守洪都的任务交给侄子,并不仅仅因为朱文正是自己的侄子,更重要的是朱文正确实是朱元璋麾下难得的将才。

当然朱文正毕竟还年轻,经验没有那么充足,所以朱元璋派邓愈协助侄子一起镇守洪都城。邓愈大家还是比较了解的,明朝开国六公爵之一。邓愈之所以会被封为“公”,靠的便是骁勇善战的真本事。

洪都城是一座非常坚固的城池,但有一个“缺点”就是门太多,因为朱文正手里只有20000人,洪都城共8个门,另外还有水道门,若是平均分的话,一个门都不到2500人。而陈友谅60万大军,1对30,即便是陈友谅的将士再无能,对于朱文正而言都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

毕竟这么多人一下子围攻洪都城,有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单单看气势都让人心惊胆战。

这一点不得不说非常佩服朱文正与邓愈,他们确实是军事天才,将城防安排的妥妥当当:

抚州门最重要,由邓愈亲自防守

宫步、土布、桥步三个门由赵德胜防守

章江、新城两个城门是由薛显防守

剩下的两个城门由牛海龙与赵国旺分别防守

所有城门分配好兵力以后,朱文正手里还剩下2000人,哪里需要便搬到哪里。

让陈友谅没想到的是:他瞧不起的朱文正,竟然让洪都成了他的噩梦之地。

四月二十三日,陈友谅大军终于到了洪都城下,朱文正一改往日玩世不恭的样子,非常严肃地告诉将士们:“我知道你们平时看我不顺眼,不喜欢我,但是不要紧;如今陈友谅60万大军已经逼近城下,诸位不管是想要逃走还是投降,我都不拦着,即便是剩下我一个人,我也要战到底。”

最后朱文正眼含泪水用温和的语气说:“诸位珍重,希望日后富贵相见!”

陈友谅首先攻打的就是邓愈坚守的抚州门,因为抚州门很宽阔,非常有利于陈友谅进攻。城内的士兵不断地用提前准备好的石头与木头往城墙下边扔,陈友谅的士兵们用的竹盾,确实没有什么抵抗力,很快便死伤惨重。

就这样邓愈与陈友谅互战三天,陈友谅未能前行一步。在陈友谅严令之下,士兵们终于在城墙上冲破了一个大口子,按理说此时邓愈理应带着士兵们撤回城内开始巷战,但奇怪的是邓愈丝毫没有惊慌,原来是早就做好了后招:直接让火铳对准陈友谅的士兵射击。

正因为火铳的存在,让陈友谅的士兵们很是害怕,一时间不敢再继续进攻,暂时撤了回去。陈友谅的士兵撤退后我们一般会想到的是抓紧修城墙,但邓愈也没有这样干,而是让士兵们用树枝修建了一个临时的城墙,也就是我们常见的木栏。

在邓愈苦战陈友谅的时候,琉璃门与澹台门的两位守将赶紧助阵邓愈。朱文正在分析形势后,便带领主力部队支援邓愈。一时间洪都的守将们士气高涨,与陈友谅的大军激烈对战。

虽然临时的城墙能抵抗一时,但为了长远计,朱文正意识到必须要将要城墙修好才可以;所以守城的士兵们一边打仗,一边修建城墙。

这场对战从早上一直打到晚上,陈友谅丝毫没有撤兵的意思;而且为了能尽快结束,不仅朱文正亲自上阵杀敌,就连陈友谅也亲自出马鼓舞士气。

最终琉璃门与澹台门前来协助的两位守将以及洪都的总管李继先战死,激烈的战斗持续到第二天早上,洪都城墙修建好以后,陈友谅终于撤兵。

陈友谅终于放弃抚州门转而攻打薛显防守的新城门,让陈友谅惊喜的是新城门并没有密集的箭石,便有些轻敌,决定用吕公车(攻打城池用的战车,笨拙复杂,一般很少使用)。

而薛显等的便是这一刻:直接将城门打开。

一开始陈友谅的将士们还很激动,以为是薛显等人畏惧汉军(陈友谅建立大汉,所以陈友谅的部队被称为汉军)的实力,打开城门投降,但没想到的是,出城门的居然是薛显的骑兵。

一时间让汉军有些懵,没想到薛显居然敢直接出城门。

薛显带着骑兵冲出城门,大杀汉军一阵后即刻回了城。

就这样一直到六月,陈友谅还是未将洪都城攻下。

六月十四日,陈友谅决定从水关进攻,以为自己的出其不意会有意外的收获。

没想到的是,朱文正早就安排好了长矛队;只要是汉军敢露头,便会有长矛攻击。如此一来汉军被刺伤甚至是刺死的不计其数,当然也有勇猛的汉军士兵直接抓住了长矛,才算是暂时稳定了战局。

洪都城的长毛队自然不会束手就擒,暂时停下了刺击。这让汉军很高兴,以为他们都逃走了,没想到没过多久,长毛队再次出现,继续刺击,汉军仍旧以为只要他们能抓住这些长矛便可以相安无事。

没想到用手一抓,长矛居然是滚烫的。原来长毛队为了防止汉军直接用手抓,便就将长矛给烤红了;如此一来,汉军士兵自然都不敢再用手去抓。

陈友谅再次挫败,眼看洪都城就在眼前,但就是攻不进去。

陈友谅思索一番,便决定去攻打赵德胜坚守的土步门。赵德胜被陈友谅的弓箭手射中,当场阵亡,很快朱文正便找到人提到赵德胜的位置,仍旧坚守土步门,陈友谅并没有攻下。

至此,朱文正率仅有的两万人已经坚守洪都城一个多月。可能有人纳闷:既然洪都之战打的这么惨烈,朱元璋为何置之不理,难道见死不救吗?

当然不是,其实朱元璋不是不想去,而是去不了。

在洪都之战一开始,朱文正便派张子明前去告知朱元璋自己的情况,希望朱元璋能救援洪都。但朱元璋打算先去救援安丰,因为张士诚的部队正在攻打安丰,而小明王(朱元璋名义上的顶头上司)正在安丰城。

为了救出小明王,朱元璋告诉张子明,让朱文正坚守洪都城一个月,等到安丰之战结束即刻救援洪都。安丰之战结束后,朱元璋转头带人攻打庐州。

张子明在返回洪都城时,被陈友谅额士兵抓了去。陈友谅软硬兼施,很快便“收服了”张子明,让张子明与他合作,前去诱降洪都城的将士们。

张子明很“配合”,很快便被带到了洪都城下。

陈友谅便让张子明按照他的要求来汉喊话,没想到张子明大喊:“将士们,一定要坚持住,大帅的援军马上就要到了。”

陈友谅没想到张子明是诈降,一气之下直接杀了他。

六月,朱元璋终于决定从庐州撤兵,召集所有精锐部队20万大军,包括他麾下的大将常遇春、徐达、冯胜等人,就连军师刘基也一起。七月初六浩浩荡荡从应天出发,准备与陈友谅决一死战。

历经七天的时间,朱元璋的大军终于到达湖口,然后兵分两路,一路前往经江口,一路前往南湖口;于是同时将陈友谅唯一的退路给堵死了——武阳渡口。

朱元璋很清楚,如果想要彻底地打败陈友谅,必须要彻底摧毁他的水军,所以双方只能在水上对战。

陈友谅得知朱元璋将自己的退路堵死以后,便主动从洪都撤兵,朱文正坚守85天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等来了朱元璋的大军。

陈友谅率领大军撤到了鄱阳湖,而朱元璋的大军也到达鄱阳湖,鄱阳湖之战一触即发;鄱阳湖之战,陈友谅战死,陈友谅的儿子陈理投降,朱元璋大获全胜;此战为朱元璋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

下篇文章,我们来看:鄱阳湖之战,朱元璋如何以少胜多,大败陈友谅?

结语

朱文正用仅有的20000人对抗陈友谅的60万人,如此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能坚守85天的时间,实在是一个奇迹。难怪就连朱文正的敌人陈友谅都对其大加称赞:“朱元璋麾下的大将真猛,居然有朱文正这样的奇才,若是朱文正能归顺与我的话,必定是如虎添翼”。

等到陈友谅从洪都城撤兵之时,整个洪都城都已经成为废墟,可见此战的艰难程度。

还好,朱文正与邓愈坚守住了。

洪都之战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它消耗了陈友谅不少主力部队的力量,如此朱元璋才能在鄱阳湖之战中战胜陈友谅强有力的水军。可以说鄱阳湖之战虽然朱文正没有直接参与,但其贡献也不容忽视。

很多人都说:洪都之战本不用朱文正苦苦坚守85天的时间,朱元璋安丰之战其实在三月份已经结束;安丰之战结束后朱元璋并没有率领主力部队直接救援洪都,而是去攻打庐州;所以洪都之战是朱元璋下的一盘棋而已,就是让朱文正尽可能地拖延时间,消耗陈友谅的大军。

如此一来,朱元璋再率领大军前去“救援洪都”,与陈友谅的“残兵败将”们决战,便轻松多了。

真的是这样吗?

欢迎评论区留言!

0 阅读:5

世图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