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守独身,拒绝表白,心上人突然离世,后悔莫及,三年后完成遗愿

时代人物录 2019-09-04 21:40:00

在今天的北京陶然亭公园内,有一对恋人安葬在此,他们的故事每每提起,无不让人扼腕叹息。今天我就来写一下他们的爱情故事。

图|石评梅

石评梅,山西人,出生于1902年,是我国近现代女作家,有“北京著名女诗人”之誉。

1919年,石评梅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院,1920年,石评梅与同为老乡的高君宇相识,正所谓他乡遇故知,两人聊天格外亲切。

在聊天的过程中,两人还意外得知原来两人的父辈还认识,就格外拉近了两人的距离。

在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高君宇,高君宇是一个有为青年,五四时期就是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积极参加革命,一生为革命事业奋斗。

通过这次相识后,石评梅与高君宇经常通信,互相倾诉理想与抱负,有时,他们也会相约来到北京南郊的陶然亭湖畔散步。

一个是青年才俊的有志男青年,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女诗人,在接触的过程中,两人也渐生情愫。但是事情往往和预想的不一样。

1923年的夏天,石评梅完成了北京女高师范的学业。毕业后,她受聘于母校的附属中学担任国文教员和体育教员。

图|高君宇

高君宇非常喜欢石评梅,这一年的秋天,高君宇给石评梅写了一封信。信里只有一片火红的枫叶,上面用毛笔写着几行字:“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

毫无疑问,这是一封表白信。

收到表白的石评梅并没有表现出巨大的惊喜,反而陷入忧虑和矛盾中。最后她在红叶上写下这样一行字:“枯萎的花篮不能承受这鲜红的叶儿。”委婉地拒绝了高君宇。

难道她不喜欢高君宇?又是通信又是一起散步的,难道仅仅把他当成好朋友?

其实不是,石评梅对高君宇也有好感,只是石评梅在此之前有过一个恋人,叫吴天放,石评梅与吴天放相恋了三年,直到有一天,吴天放的妻子找上了门……。

不错,吴天放已经结婚,其实那个时期的年轻人,普遍在比较小的时候就有家里完成了包办婚姻,一般包办婚姻都没什么感情,等待遇到真爱了,便又以真爱的名义开始追求。

最后的结局是石评梅选择离开,结束了这段感情。这段感情对石评梅打击很大,以至于她不敢再轻易的开始爱情,甚至是走向婚姻。

而高君宇也存在一个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在老家也有一个包办婚姻的妻子。本来就有伤痕的石评梅怎么有勇气接受这相同的事情。

但是高君宇没有放弃,高君宇对弟弟说:“我对她的感情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增强了。”

图|舞台剧《高君宇与石评梅》

高君宇在离开北京回山西的前一天,再次信誓旦旦的向石评梅表示,将回家解除婚约,石评梅并没有说什么,其实这个时候的她已经决定终身不嫁。

高君宇果然没有食言,回家后不久,便解除了自己的包办婚姻,这个时候是1924年秋天。但是石评梅依然没有接受他,当年秋天,高君宇便南下广州。

在石评梅的生日时,为了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高君宇上街买了一对象牙戒指,并将其中较小的一枚附在书信中,寄给了远在北京的石评梅,另外一枚则戴在了他自己的手上。

石评梅戴上了那枚象牙戒指,她认为这枚象牙戒指象征了二人会永远保持“纯洁如冰雪的友谊”。

高君宇买这对戒指是为了表明对爱情的忠贞,可是石评梅却认为这是纯真的友谊,会错了意,其实她不可能不知道戒指代表着什么,只是她刻意不愿承认而已。

高君宇不知道石评梅会什么时候答应他,他不知道答案,但是他一直在等待,他以为自己会有很长的时间等待。

好好珍惜现在,因为明天和意外真的不知道哪个会先到来。

可是这个道理石评梅当时不懂。

1925年年初,高君宇随孙中山北上来到北平,连日的工作和车马劳顿,使得他本就孱弱的身体更加雪上加霜。

图|石评梅的故乡

不久,他住进了医院。在这期间,石评梅差不多每天都来探视,二人谈得很投机,有的时候,他们戴象牙戒指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两个人算是开始了这段感情,可是没过多久,高君宇便因急性阑尾炎,术后大出血而去世,1925年3月6日凌晨,高君宇离世,时年29岁。按照高君宇的生前心愿,他被葬在陶然亭畔。

高君宇的突然离世让石评梅伤心欲绝,也让她悔不当初,她十分悔恨没有在高君宇活着的时候与他好好的珍惜两个人的感情。她经常到高君宇的坟上哭,说自己害死了高君宇,欠了他很多。

在高君宇的墓碑上,石评梅写着:“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慧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

谁曾想,仅仅三年后,1928年9月,石评梅病逝于北京,年仅26岁。临终前,她的手上仍然戴着那枚白色的戒指。可以说,石评梅的短暂余生,都在对高君宇的思念中度过。

图|石评梅与高君宇雕像

石评梅去世后葬在高君宇的墓旁,完成了二人“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的遗愿。

我希望在另一个世界里,石评梅能够大胆一些,接受高君宇,想爱就爱,如果不想爱就果断离开,不要在这样在爱与不敢爱之间徘徊了。因为你在犹豫的时候,也许意外,就到来了。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