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1月,中央下令将河西部队改为“西路军”,同时成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任命陈昌浩为军政委员会主席,徐向前为副主席,杨克明、王树声、李先念等为委员,开启了“西征”之旅。
然而,在与青海“马家军”的交锋中,由于敌众我寡,缺粮少弹,加上战术指挥上的失误等一系列原因,导致我西路军惨败,甚至可以说是全军覆没,给红军历史上留下了最惨痛、最悲壮的一页。
1937年2月22日至27日,我西路军在损失惨重的同时,又与敌人血战了五个昼夜,虽重创敌军,但自身也付出了极大的伤亡代价,此刻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
为了给革命保留种子,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决定连夜突围,准备沿祁连山向东转移。
1937年3月,李先念率领所剩余部左支队翻越祁连山分水岭,在冰山雪岭中艰难行军20余天,随后又穿越了人迹罕至的荒漠戈壁,最终,经过长达47个昼夜的险恶征程,虎口余生的400余人终于抵达了甘肃与新疆的交界处星星峡。
后来,这一支队的番号被取消,重新整编成立了总支队,对外称“新兵营”。这是西路军西征遭遇惨败后,保存下来的唯一成建制的部队。
而后,在陈云和滕代远的接应下,李先念率部转移至新疆迪化,不久后又几经辗转回到了延安。
西路军遭遇惨败后,李先念为党和红军保存了一批骨干力量,他也因此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评价,还称他是“不下马的将军”。
然而,这段悲痛的历史,却成了李先念挥之不去的记忆。
据说后来有人创作了关于西路军的小说和影视作品请他审阅,他都一一谢绝了,并不是他不喜欢看,而是他不愿再回忆起那段惨烈、悲壮的往事。
在临终前,他还对子女说:“再让国家为我花一次钱,把我的骨灰撒在祁连山上。”他要跟西路军的烈士们永远在一起。
1990年徐向前元帅去世,按照他的遗嘱,他的骨灰被撒在了当年西路军浴血奋战的战场上,2年后,李先念同志的骨灰也被撒在了这里,他们将永远与西路军的将士们在一起……
1937年底,李先念来到了延安,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中央马列学院学习。
1938年11月初,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闭幕后,时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谭政找李先念谈话:
“先念同志,组织上决定让你到八路军一二九师当营长,你有什么意见吗?”
事实上,当时的李先念已经是军政治委员了,现在竟然一下降了六级,这无论对谁而言,都是很难接受的。
但对于李先念来说,职务的高低并不是他所考虑的,只要能上战场抗击日本侵略者,无论让他担任何种职务他都愿意。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坚决服从组织上的安排”。
谭政在与李先念详细谈了工作分配后,毛主席又把李先念给叫去,问他:“听说要安排你到一二九师当营长,有这回事吗?”
李先念点了点头,毛主席当即说道:“这太不公平了!”
听到主席这样说,李先念不禁鼻子一酸,眼眶中的泪水瞬间决堤而出。此刻,他的心里五味杂陈,因为他知道,主席这句话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评价,更是对牺牲在河西走廊的那2万多西路军将士们的安慰。
最后,在毛主席的亲自安排下,李先念没有到八路军一二九师去当营长,而是改去新四军第四支队担任参谋长。
不久后,他又被刘少奇、朱理治留在了鄂豫边,参与领导中原地区的抗日斗争。
而事实证明,毛主席的这个安排是非常正确的,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李先念就领导创建了一块地处战略要冲、孤悬敌后的根据地,一举解放了 9 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达1300多万,建立了7个专区和38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
在这之后,他又领导了“中原突围”,不仅牵制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还保存了有生力量,有效配合了其他解放区的作战。
革命友情中的难兄难弟,刻骨铭心…一一敬礼!
李先念,大将资格
中野司令员兼政委。
55如果授衔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