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部剧把我拽回了1999年的上海弄堂。斑驳的砖墙底下,补鞋摊的胶水味混着馄饨铺的蒸汽,老式二八杠自行车铃铛一响,穿着松垮校服的少年们就窜出来——这场景太对味儿了!
现在的电视剧总爱搞些大场面,可《致1999年的自己》偏偏在犄角旮旯里找故事。你看肖涵那双永远粘着胶水的破球鞋,补了三次还在穿。李昀锐演的这个穷小子,每次蹲在修鞋摊前都抿着嘴,手指被胶水黏住也不喊疼。
“成年人的体面,有时候就是假装没听见”隔壁班花钱佳玥更惨,为了一台电脑和亲妈斗智斗勇三个月,结果发现那台“联想1+1”的价格够买家里十平米房子。要我说,这哪是买电脑啊,简直是买命!
董洁演的单身妈妈在有钱人家擦地板,被雇主家太太当众戳破“连球鞋都买不起”时,她擦玻璃的手顿了一下,转身继续干活。这可比那些撒狗血的苦情戏高明多了。
倪虹洁演的虎妈陈秀娥,偷看女儿日记不说,还把人家抄的歌词当众朗诵:“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
救命!这哪是90后的青春回忆,分明是90后的童年阴影!
但看着看着就品出点门道。钱佳玥冲亲妈吼“能不能别贪小便宜”时,弹幕飘过一句:“这不就是我当年和母上大人吵架的台词吗?”
“中国式亲情的真相:我们总在用最笨拙的方式爱着彼此”那个年代的孩子,谁没经历过“买电脑=考年级前三”的诈骗式承诺?谁没在妈妈藏起来的记账本里,发现过自己那双“打折球鞋”原价368的残酷真相?
董洁和黄杨钿甜的母女线更戳心窝子。女儿发现妈妈偷吃雇主家的剩菜,气得把饭盒摔地上;妈妈半夜偷偷量女儿身高,在门框上刻的新划痕比去年只高了1厘米。
在馄饨汤里煮出的时代导演太懂怎么让人共情了——当肖涵攥着贫困生申请表躲在厕所,当毛头为凑钱卖了自己珍藏的游戏卡,当弄堂里响起《爱如潮水》的旋律……
这哪是在拍电视剧啊,分明是在观众心里放老录像带。
钱佳玥和闺蜜冷战那场戏特别妙:躲被窝里叠999颗星星,镜头扫过《当代歌坛》、小虎队贴纸,还有那台永远卡带的随身听。80后直呼“监控拆掉”,00后好奇“星星纸现在还能买到吗”。
“攀比里掺着温情,虚荣里裹着善良”王阿姨嘴上嫌弃关妈妈穷酸,转头就偷偷给她涨工资;陈妈妈天天炫耀女儿考重点,其实私下帮肖涵交过补习费。这哪是弄堂啊,简直是当代人情社会的微缩模型。
写在最后追完前六集,我突然明白为什么大家哭着打五星。在这个偶像剧满天飞的年代,终于有部剧肯蹲下来看看普通人的活法。
肖涵送钱佳玥的那支英雄钢笔,毛头为朋友跟混混干架的傻气,还有妈妈们围裙上永远洗不掉的油渍……这些细碎的闪光点,拼出了我们记忆里最温暖的1999。
就像弄堂口那家开了二十年的馄饨铺,汤底飘着猪油渣,皮儿厚馅儿少,但吃进胃里就是踏实。
如果说《请回答1988》是韩国的国民记忆,那这部《致1999年的自己》,大概就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请回答”系列。
现在每天最期待的就是捧着手机看这帮弄堂少年又闯什么祸。毕竟,谁不想在2023年的空调房里,偷偷回味那个没有智能手机、但拥有整条街烟火气的夏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