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本文摘自《皖东文史》第三辑(1998年12月),作者史守愚,原标题《接应皮定均旅突围追记》
涧溪镇老街
正文
1946年7月中旬,国民党派其“王牌军”整编74师58旅和新5军等部约三万余人在数架飞机狂轰滥炸配合下,从六合、来安县城分两路向我党在8年抗日战争时期领导创建的淮南津浦路东解放区发动疯狂的进攻。我新四军二师(兼淮南军区)师长周骏鸣、政委肖望东领导和指挥下的五旅、六旅、独立旅和地方各县武装奋起分头迎击。驻守在加山县石坝、白沙王一线的六旅十六团,担任破坏滁县、张八岭、三界、明光段铁路、桥梁、电线,断敌交通运输和通信联络,防止滁县、张八岭、三界、管店、明光之敌向我加山县涧溪、盱眙仇集一线进击,切断我主力后路。
7月20日约4点左右,十六团团部驻守在白沙王,突闻明光、三界、管店方向枪炮声十分激烈,情况不明,团长彭济伍、政委王胜凯同志问我,上级有无电报来?恰在这时电台通信员跑步送来二师一份十万火急的电报,我当时是二旅司令部的机要员,拿到电报即译出电文,大意是:十六团司令部:接华中军区电示,我中原部队一纵一旅(即皮定均旅)经大别山向皖东转移,现已进至定远、凤阳、加山一侧,即过淮南浦津路东,望速注意联络,组织部队接应,并将当面情况随时电报本部。
彭团长和王政委见电示后,立即召开有关人员会议进行研究分析,断定枪炮声是驻守铁路沿线的张八岭、三界、管店、明光之敌,利用日本鬼子和日伪军遗留下来的炮楼、碉堡、工事、护路沟、铁丝网和埋设地雷阻击皮旅过路来。而路西顽171师、第10游击纵队和孙良诚等部10个多团兵力随后尾追,形成两面夹击,处境十分险恶。故决定由彭团长、王政委率两个营(内侦察班、骑兵班各一)的兵力,全部轻装,快速向明光、管店、三界方向疾进。据侦察班报告:“皮司令率领先头部队一部已从管店、三界间突出路东,并占领和控制了一些大小山岗、村庄等有利地形,但后续部队正在过路时,被敌巡逻装甲火车密集火力阻击,切断在铁路以西沿线的大横山、赵集一侧山岭、丛林地区。”于是彭团长、王政委当即决定兵分三路,一路由二营营长王根率两个连,以轻重机枪、迫击炮等猛烈火力轰击明光之敌,并强行破击铁路、桥梁、电线等,以牵制敌人;另两路由彭团长、王政委各率两个连分别向管店、三界段之敌猛烈出击。强占了一些山头、岗岭、村庄等有利之地形,有力地支援和掩护皮旅后续部队越过路东。霎时,皮旅后续部队则由西向东猛烈进击,故又形成我对敌东西夹击,三界至管店、明光段铁路两侧枪声、炮声、手榴弹声和人的喊杀声、马的嘶叫声连成一遍,震天动地,经过三个小时左右的激烈战斗,终于将铁路、桥梁炸毁了,电线切断了,碉堡工事摧毁了。被打死打伤的无数敌人乱七八糟丢弃在铁路两侧和山岗,田野间。装甲车里的敌人被吓得夹着尾巴驾着遍体鳞伤的车子向着滁县方向狼狈逃窜,余敌被迫退缩据点碉堡工事防守和阻击。
皮旅跨过淮南津浦路东,十六团接应部队即与英勇善战的皮旅部队胜利会师,大家喜笑颜开,掌声雷动,相互问好,握手拥抱。好似久别亲人重逢一样。很多同志激动得流下喜悦的泪水。十六团圆满完成接应皮旅的任务后,又主动支援了皮旅粮草等,受到了华中军区和二师、六旅首长的赞扬。并受到皮旅指战员们的深深感激!
当天,晴空万里,烈日当空,骄阳似火!皮旅部队突过淮南津浦路东后,人不停步,马不停蹄,昂首挺胸,迈着雄健的步伐,沿着山花烂漫的崎岖山道,高唱《新四军军歌》“……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向着淮南津浦路东解放区的加山县涧溪,盱眙县仇集等地开进,沿途受到当地政府和干部、群众、学生热烈欢迎和慰问!有的送茶送水,有的送饭送面,有的送鸡鱼肉蛋菜和香烟,还有的主动帮助抬伤病员,挑武器弹药等……充分体现了军民鱼水情。
是日下午,彭团长、王政委特地到涧溪看望皮司令和指战员们,因工作需要我亦随行。当皮司令听参谋和警卫人员报告,彭团长、王政委到来,即喜出门外迎接,并主动和我们一一握手,在彭团长、王政委向皮司令介绍敌71师等部进犯我淮南解放区战况时,我看他虽然身体很瘦,头发也长长了,身上穿的那套灰军装,经日晒夜露都变白了,脚上穿的草鞋也坏了,但他精神饱满,说话果断有力、音容笑貌和蔼可亲。当彭团长、王政委介绍我是六旅旅部机要员被派到十六团工作时,皮司令很高兴的问我:“你能和哪些地方通报?”我答:“华中军区、二师(兼淮南军区)、六旅。”他听后更高兴!连声说:“好极啦!好极啦!”因皮旅刚到淮南,急须与华中军区和二师取得联系,汇报和请示工作,但均无通报密码,故需由我暂代译发。皮司令为尊重兄弟部队干部和遵守机要保密制度,特将拟写好上报华中军区和二师的两份十万火急电报稿交王政委签发,王、彭异口同声的说:“皮司令签发就行了。”他才将电稿交给我,笑嘻嘻的说:“字迹能看清楚吗?上级回电请即送我们,麻烦你了,谢谢!”并笑着和我紧紧握手。我随即敬个礼!便跃马拍鞭回团将两电发出。
皮旅从中原突围,挺进大别山,驰骋皖中,突过淮南津浦路来东,历经近一个月时间,翻山越岭,长途跋涉,日夜行军打仗,忍饥挨饿,许多指战员缺衣无鞋,光脚行军,脚烂出血脓肿。伤病员因缺医少药,得不到治疗和休养,力虚体弱,部队处于人困马乏的困境。但由于皮旅是支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久经磨炼,打不烂,拖不垮,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革命英雄部队。他们发扬了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克服了千难万险,英勇顽强的战斗。终于粉碎了敌人重兵前堵截、后追击的罪恶阴谋,使皮旅五千余名英勇将士胜利的进人我淮南解放区!这个振奋人心的胜利喜讯,很快传到华中军区和二师及五旅、六旅、独立旅等部队后,人们无不为之欢欣鼓舞:华中军区和二师(兼淮南军区)先后都即发来贺电表扬和慰问。通过红色的电波,胜利喜讯又很快转报到党中央、毛主席,党中央和毛主席都给予很高的评价和表彰,并受到全军和全国人民的热忱赞扬。
皮旅进驻涧溪、仇集一带后,困难很多,首先是没粮吃,但他们不叫苦、不叫难,士气旺盛,斗志昂扬,严格执行政策纪律。不顾一切疲劳,部队除自身要运粮草,擦拭武器,洗补衣被,砍草,捕捉鱼虾蟹等外,还积极帮助当地群众打场、种田、锄草、挑粪、打扫卫生等劳动,以减轻群众负担,密切军民关系,充分体现了我军的优良传统作风。受到了地方政府和干部、群众热烈的拥护和爱戴!
涧溪和仇集一带,虽处于山岗、丘陵地区,地旷人稀,土质瘠薄,常遭自然灾害。特别是受日本鬼子三光政策和国民党奸淫烧杀,苛捐杂税,抓丁抢粮,致使群众生活十分贫困。尽管是夏收季节,因既要支援五旅、六旅、独立旅和十六团部队吃粮,又增加供应皮旅五千余人吃粮,困难更大。但加山县委和政府对此很重视,立即组织动员各区、乡、村干部,宣传发动群众,积极筹粮,支援部队。妇女们自动帮助指战员们洗补衣被,赶做军鞋。青年队、儿童团自动站岗放哨,严格盘查来往可疑行人,还积极帮助寻找理发员为指战员们理发。加山县人民在县委领导下,有力地支援了皮旅等部队,为了消灭敌人,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而加山县人民对皮旅英勇善战,不怕牺牲流血,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革命精神,深受教育,赞叹不己!如有位六十多岁的老大爷翘着大姆指说:“同志,你们胆子真大,是否吃了老虎胆?怎么敢于白天过铁路呢?”当时有位年轻的战士回答说:“我们挺进大别山时是见过老虎,但未吃过虎胆。因我们是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而战的,甭说是铁路封锁线,就是刀山火海我们也敢上敢闯啊!”引起了在场群众和战士哈哈大笑!
7月24日下午约6、7点钟,我团先后收到华中军区和二师(兼淮南军区),给皮旅的回电,对皮旅胜利的到达淮南解放区,表示祝贺和慰问!同时令皮旅在涧溪、仇集一带休整集结待命。皮司令即代表全体指战员向华中军区和二师首长发电报,请求参战,与兄弟部队共同打击进犯准南之敌。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过大,战局变化,为保存革命有生力量,待机歼灭敌人。华中军区又急电令皮旅务于7月29日前撤过三河,向苏北转移执行新的战斗任务。当皮旅部队撤离时,涧溪、仇集等地群众怀着沉重的心情,含着热泪,依依不舍地来为人民子弟兵送行,指战员们挥手告别,满怀坚定的信心,慷慨激昂的告诉:“淮南的父老兄弟姐妹们,我们一定会很快的打回来。再见吧!”部队越走越远,几乎都看不见了,但站在村头、庄尾、山岗、树林送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群众,久久还不愿离开,睁大两眼深情地遥望着向北远去的亲人。
时隔52年,回首往事,记忆犹新。如今皮司令与我们永别已22年了,但他那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鞠躬尽瘁的高尚思想品德,慈祥的面孔,风尘朴朴的身影,为革命,为人民的解放,过度操劳的形像,将永远地、清晰地、难以磨灭地印刻在我的记忆中,他忠心耿耿为党、为国、为军、为民奋斗终身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安息吧!皮定均,我们将永远怀念着您啊!
(作者系安徽省政府水产局离休干部)
资料来源:
《皖东文史》第三辑(199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