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OGU|9项前列腺癌重磅口头报告,不容错过!

宇康康 2025-02-15 08:16:50

编者按: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研讨会(ASCO GU)于2月13日至15日在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召开,旨在向全球肿瘤学者传递国际泌尿肿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医悦汇】特整理会议中前列腺癌相关研究详情,以飨读者.

前列腺癌快速口头报告专场(Rapid Oral Abstract Session A: Prostate Cancer)

摘要号:310

英文标题:Impact of testosterone recovery after 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on overall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high-risk prostate cancer: Long-term data from a phase III trial.

中文标题:雄激素剥夺疗法后睾酮恢复水平对高危前列腺癌患者总体生存的影响:来自Ⅲ期试验的长期数据

讲者:Abdenour Nabid研究背景

本研究旨在探讨长期雄激素剥夺治疗(ADT)后持续性性腺功能减退对高危前列腺癌患者总生存期(OS)的潜在影响。

研究设计

2000年10月至2008年1月期间,共有630例高危前列腺癌患者被随机分配至盆腔放疗(RT)联合36个月(310例)或18个月(320例)ADT治疗组。研究前瞻性地收集了患者在基线及随访期间的血清睾酮(T)水平。T水平恢复被定义为恢复至各参与机构的正常范围内,无论基线水平是否正常。本研究排除了未接受完整18或36个月ADT的患者(48例)以及基线或随访期间未检测T水平的患者(67例)。我们采用对数秩检验比较T水平恢复至正常与未恢复患者的总生存期(OS)。多变量分析中,预测OS的变量包括T水平是否恢复至正常、年龄、Zubrod评分、合并症、基线PSA水平、Gleason评分、疾病分期以及ADT持续时间。

研究结果

在630例患者中,共有515例具有完整的T数据(基线和随访)并纳入最终分析。中位随访时间为17.4年。在22年期间,共收集到6587次T水平测量数据。在515例患者中,有270例(52.4%)T水平恢复至正常,其中18个月ADT组188/330例(57%),36个月ADT组82/185例(44.3%),两组间差异显著(p=0.006)。未恢复T至正常水平的患者通常年龄更大,临床分期更高且合并糖尿病。对于T水平恢复至正常的患者,中位恢复时间为3.6年(IQR 2.9-4.9年)。T水平恢复患者的10年和15年OS率分别为76%(95%CI 71-81)和44%(95%CI 38-51),而未恢复患者分别为55%(95%CI 49-62)和30%(95%CI 24-36),两组间差异显著(p<0.001)。T水平恢复患者的死亡风险显著降低[HR=0.54(95%CI 0.44-0.67),p<0.001],且在18个月ADT组[HR=0.51(95%CI 0.39-0.66),p<0.001]和36个月ADT组[HR=0.58(95%CI 0.40-0.84),p=0.004]中均保持一致。多变量分析显示,T水平恢复对死亡风险的影响仍然显著[HR=0.69(95%CI 0.55-0.86),p=0.001],且在18个月ADT组[HR=0.70(95%CI 0.53-0.93),p=0.013]和36个月ADT组[HR=0.61(95%CI 0.40-0.93),p=0.021]中均显著。在多变量模型中,对于T水平恢复至正常的患者,T恢复时间对OS无显著影响[HR=0.97(95%CI 0.90-10.4),p=0.41]。值得注意的是,T水平恢复与未恢复患者的前列腺癌相关死亡率无显著差异(11.9% vs. 13.5%,p=0.58)。竞争风险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结果[sHR=0.83(95%CI 0.51-1.35),p=0.57]。

研究结论

在接受盆腔放疗(RT)和长期雄激素剥夺治疗(ADT)的高危前列腺癌患者中,血清睾酮(T)水平恢复至正常与总生存期的显著改善密切相关。未恢复T水平患者的死亡率增加可能与前列腺癌无关的其他因素有关。

摘要号:311

英文标题:Gut health and prostate cancer: The influence of a specific phytochemical-rich food capsule plus or minus a probiotic/prebiotic blend on symptoms and progression—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中文标题:肠道健康和前列腺癌:富含植物来源化合物的食物胶囊联用或不联用益生菌/益生元混合物对症状和进展的影响——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讲者:Robert J. Thomas研究背景

“肠-前列腺轴”通过影响炎症、氧化应激和免疫监视,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与前列腺癌(PCa)的发病率和进展密切相关。动物模型研究表明,改善肠道微生物组能够有效延缓癌症的进展。既往研究显示,富含植物化学物质的食物(PRF)能够抑制惰性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进展,并且作为一种有效的益生元,与乳酸菌益生菌和维生素D具有协同作用。然而,目前尚未有研究评估这种饮食组合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的疗效。

研究设计

本研究纳入了212名接受监测治疗的PSA进展型前列腺癌男性患者(平均年龄74.5岁)。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富含植物化学物质的补充剂(PRS),该补充剂独特地包含了标准化提取物和全纯化的有机姜、蔓越莓、石榴、姜黄、西兰花和绿茶。随后,患者被随机(1:1)分配至安慰剂组(P)或益生菌混合物组(PB),后者由5种乳酸菌益生菌、益生元菊粉和维生素D组成,干预周期为16周。

研究结果

在PRS+P组的105名男性中,基线前后PSA的平均上升率从19.6%降低至6.2%,统计学上显著下降了13.4%(配对t检验p<0.01)。而在PRS+PB组的107名男性中,PSA比率从上升21.7%转变为下降20%,降低了41.7%(p<0.0001)。与PRS+P组相比,PRS+PB组的PSA动力学差异更为显著(28.3%,p<0.0001)。此外,PRS+PB组男性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和国际勃起功能指数均显著优于PRS+P组(分别为10.5 vs. 14.1;26.6 vs. 23.7,均P<0.001)。两组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良好,仅5%的患者报告有轻微腹胀,而14%的患者反馈肠道症状有所改善。两组患者的睾酮水平均无显著差异。迄今为止,已有180名男性完成了前后MRI检查。结果显示,10例患者疾病缩小,164例患者病情稳定,6例患者病情恶化,且PSA进展速度高于平均水平,表明未出现PSA掩盖效应。

研究结论

这种新型富含植物化学物质的食品补充剂能够显著减缓PSA的进展,并改善惰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泌尿系统症状和勃起功能。此外,本研究是全球首个双盲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了通过益生元和益生菌改善肠道健康的干预措施能够进一步减少PSA的进展。我们希望这些发现能够激发更多针对前列腺癌患者微生物组相关研究的开展。进一步的随访将确定这种PSA进展的减缓是否会影响患者避免根治性干预毒性的决策。目前的MRI结果令人鼓舞,我们也将计划进行更长时间的随访。这些基于证据的研究结果将为患者的饮食选择提供参考,并受到接受监测治疗的患者的欢迎。该试验是与患者共同设计的,旨在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摘要号:312

英文标题:A high omega-3, low omega-6 diet with fish oil for men with prostate cancer on active surveillance: The CAPFISH-3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中文标题:对于接受主动监测的前列腺癌患者,建议采用高omega-3、低omega-6饮食并配合鱼油:CAPFISH-3随机临床试验

讲者:William Aronson研究背景

接受主动监测治疗的前列腺癌男性患者对饮食调整或补充剂表现出浓厚兴趣,希望通过这些方式延缓疾病进展。然而,目前尚缺乏支持此类干预措施的前瞻性临床试验。本研究旨在探讨高ω-3、低ω-6脂肪酸饮食联合鱼油胶囊(D+FO)是否能够降低接受主动监测的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活检中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的水平。

研究设计

本研究为一项Ⅱ期前瞻性随机试验,纳入了100名选择主动监测治疗的1级或2级前列腺癌男性患者。患者被随机分配至D+FO组或对照组。在基线时,使用图像融合设备对同一部位的前列腺组织进行活检,并在1年后再次活检以评估Ki-67指数的变化。主要终点为两组间同一部位活检Ki-67指数从基线到1年的变化,Ki-67指数通过多重免疫荧光分析测定。次要终点包括依从性、肿瘤分级、最大肿瘤长度、Decipher 22基因评分、血清PSA水平、血脂水平以及不良事件。

研究结果

D+FO组患者的Ki-67指数从基线到1年下降了约15%(基线时为1.34%,1年时为1.14%),而对照组患者的Ki-67指数从基线到1年增加了约24%(基线时为1.23%,1年时为1.52%)。两组间Ki-67指数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5% CI 2%~52%,p=0.043)。在次要终点方面,两组间肿瘤分级、最大肿瘤长度、Decipher基因组评分或PSA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相比,D+FO组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p=0.016)和血清集落刺激因子-1水平(p=0.017)显著降低。D+FO组中有4例患者因与鱼油胶囊相关的不良事件退出试验。

研究结论

持续1年的高ω-3、低ω-6脂肪酸饮食联合鱼油胶囊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前列腺癌患者的Ki-67指数(与对照组相比)。Ki-67指数是前列腺癌进展、转移和死亡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本研究结果为未来开展III期试验提供了有力支持,有望将这种饮食干预措施纳入前列腺癌患者的主动监测方案中。

摘要号:21

英文标题:Transdermal oestradiol (tE2) patches as 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ADT):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ombining with androgen receptor pathway inhibitors (ARPIs) in metastatic (M1) prostate cancer—Randomised comparison from the STAMPEDE trial platform.

中文标题:透皮雌二醇贴剂作为雄激素剥夺疗法:与雄激素受体通路抑制剂联合治疗转移性(M1)前列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来自STAMPEDE试验平台的随机比较

讲者:Nicholas David James研究背景

最近的Ⅲ期研究数据(n=1360)显示,在局部晚期(M0)前列腺癌患者中,使用睾酮贴剂(tE2)开始雄激素剥夺治疗(ADT)在无转移生存期(总生存期相似)方面不劣于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对于M0和M1患者,与LHRHa相比,tE2在生活质量、骨密度、潮热和代谢结果方面表现出优势,并且没有增加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然而,目前尚无关于雄激素受体通路抑制剂(ARPI,如阿比特龙、恩杂鲁胺或阿帕鲁胺)与tE2联合使用的临床数据。

研究设计

STAMPEDE [NCT00268476]是一项多臂、多阶段的平台试验。本项嵌入式Ⅱ期随机研究旨在评估tE2贴剂(释放100mcg/24小时,每周更换3次,目标睾酮水平≤1.7ng/ml)与LHRHa(标准剂量)联合ARPI治疗的疗效和毒性。患者被随机分配(1:1)至两组。主要终点为在治疗前6个月内达到PSA最低点(≤0.2ng/ml)的患者比例。其他评估指标包括PSA参数、12周时睾酮水平(≤1.7ng/ml)以及前12个月内的不良事件(包括高血压、潮热和男性乳房发育症)。

研究结果

在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期间,共有79名经组织学证实的M1前列腺癌患者(中位年龄69岁,IQR 65-75;中位基线PSA 43.3ng/ml,IQR 11.5-296.2)被随机分配至LHRHa+ARPI组(n=41)或tE2+ARPI组(n=38)。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相似。达到PSA≤0.2ng/ml的患者比例在LHRHa+ARPI组为25/41(61%),在tE2+ARPI组为23/38(61%)。两组的PSA90(93% vs. 95%)和PSA50(100% vs. 100%)反应率均较高。在接受tE2治疗的34名患者中,有31名(91%)在12周时睾酮水平≤1.7ng/ml。在不良事件方面,潮热的发生率在LHRHa组为1级32%、2级20%,而在tE2组为1级24%、2级5%;男性乳房发育症的发生率在LHRHa组为1级10%、2级0%,而在tE2组为1级35%、2级8%;任何级别的高血压发生率在LHRHa组为17%,在tE2组为5%。

研究结论

接受tE2+ARPI或LHRHa+ARPI治疗的患者在PSA反应方面表现相似,进一步支持在前列腺癌管理中使用tE2贴剂进行ADT。tE2贴剂为患者提供了一种ADT选择,具有预期的毒性特征,包括减少潮热(从而对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和更便捷的给药方式。这些发现为临床实践中使用tE2贴剂提供了有力依据。

摘要号:22

英文标题:Metastases-directed therapy in addition to standard systemic therapy in oligometastatic 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A randomized phase II trial (GROUQ-PCS 9).

中文标题:寡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标准全身治疗联合转移灶局部治疗:一项随机Ⅱ期试验(GROUQ-PCS 9)

讲者:Tamim Niazi研究背景

对于异时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患者,转移定向治疗(MDT)已被证实能够延缓全身治疗的时间,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肿瘤学结局。然而,到目前为止,尚缺乏有力证据表明MDT对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患者具有显著益处。本项多中心随机Ⅱ期试验旨在探索立体定向放疗(SBRT)在寡转移性CRPC(omCRPC)患者中的潜在益处。

研究设计

PCS-9最初被设计为一项在加拿大13个中心开展的适应性随机Ⅱ/Ⅲ期试验。鉴于雄激素受体通路抑制剂(ARPI)已成为mHSPC的标准治疗方案,该研究在招募了100名寡转移性CRPC患者(转移灶≤5个)后于Ⅱ期阶段停止。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两组:第1组接受雄激素剥夺治疗(ADT)联合恩杂鲁胺(Enza),第2组在ADT+Enza的基础上联合SBRT治疗寡转移灶(由常规影像学检查[CT/MRI/骨扫描]确定)。本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放射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定义为放射学进展或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

研究结果

在100例寡转移性CRPC患者中,48例被随机分配至ADT+Enza组,52例被分配至ADT+Enza+SBRT组。两组患者在基线特征及疾病特征方面均无显著差异。1至3个转移灶的发生率在第1组和第2组中分别为89.6%和84.6%,而内脏受累的发生率分别为2.1%和5.8%。与单独使用ADT和Enza相比,添加SBRT使中位rPFS延长了一倍。SBRT组的中位rPFS为4.6年,而ADT+Enza组为2.3年,疾病进展风险降低了50%(HR=0.50,95%CI 0.28-0.88,p=0.017)。同样,SBRT组的生化无进展生存期(bPFS)为4.5年,而ADT+Enza组为2.6年,风险降低了44%(HR=0.56,95%CI 0.31-0.99,p=0.0425)。在进行本分析时,添加SBRT使死亡风险降低了27%(HR=0.73,95%CI 0.33-1.64,p=0.463),但两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均未达到。此外,添加SBRT显著延长了后续治疗的时间。SBRT组后续治疗的中位时间为5.1年,而ADT+Enza组为3.8年,风险降低了48%(HR=0.52,95%CI 0.27-0.94,p=0.047)。两组在不良事件(包括疲劳、高血压和骨折)方面无显著差异。在SBRT组中,仅有4例患者报告了SBRT治疗部位的短暂性疼痛发作,1例患者出现急性无症状性肺炎。

研究结论

在寡转移性CRPC患者中,对寡转移灶进行SBRT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放射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改善生化无进展生存期(bPFS),并显著延缓后续治疗的时间。尽管总生存期(OS)数据尚未成熟,但死亡风险在数值上有所降低。这些结果强烈提示,对寡转移灶进行SBRT治疗是有效的,应考虑将其纳入寡转移性CRPC患者的治疗方案中。

摘要号:LBA138

英文标题:Mevrometostat (PF-06821497), an 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 (EZH2) inhibitor, in combination with enzalutamide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mCRPC): A randomized dose-expansion study.

中文标题:Mevrometostat(PF-06821497)是一种EZH2抑制剂,联合恩扎卢胺用于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一项随机剂量扩展研究

讲者:Michael Thomas Schweizer

研究背景

Mevrometostat(M)是一种高效且选择性的EZH2抑制剂。在一项剂量探索研究中,M与恩扎卢胺(Enzalutamide,简称E)联合雄激素剥夺治疗(ADT)显示出可控的安全性特征,并伴有EZH2药效学抑制的证据、客观缓解(OR)以及基线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下降≥50%(PSA50)的表现,尤其是在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中(临床试验编号:NCT03460977)。研究者报告了这项研究的开放标签、随机、剂量扩展部分的结果。

研究设计

本研究纳入了既往接受过阿比特龙治疗、在任何情况下接受过≤1次化疗、并根据修订的前列腺癌工作组3标准有进展证据的mCRPC患者。接受ADT的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M(口服,空腹1250mg每日两次)联合E(160mg每日一次)组或单独E组,按既往化疗情况进行分层。主要终点为研究者评估的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和安全性。次要终点包括根据RECIST 1.1标准的OR(针对基线时有可测量病灶的患者)、PSA50以及药代动力学。

研究结果

截至2024年9月2日,共纳入81例患者(M+E组,n=41;E组,n=40)。中位(IQR)随访时间为9.6(3.1-14.5)个月。M+E组的中位(范围)年龄为70(48-86)岁,E组为71.5(50-86)岁。总体而言,M+E组中有43.9%的患者既往接受过紫杉烷类治疗,E组为45.0%。M+E组的中位(95% CI)rPFS为14.3(7.5,不可估计)个月,E组为6.2(4.1,13.9)个月(风险比0.51;90% CI 0.28,0.95)。在基线时有可测量病灶的患者中(M+E组,n=15;E组,n=14),M+E组的OR率(95% CI)为26.7%(7.8,55.1)(4例部分缓解[PR]),E组为14.3%(1.8,42.8)(2例PR)。M+E组中有34.1%(20.1,50.6)的患者观察到确认的PSA50,E组为15.4%(6.0,31.3)。M+E组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EAEs)为腹泻(78.0%)、食欲下降(58.5%)和味觉障碍(58.5%),E组为虚弱状态(42.5%)、恶心(25.0%)和贫血(22.5%)。M+E组中有53.7%的患者观察到≥3级TEAEs(最常见为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败血症),E组为42.5%。未报告治疗相关死亡事件。M与E联合用药后,空腹1250mg与餐后875mg的M几何平均血浆暴露量相当(AUCτ [h*ng/mL]:1250mg,8733;875mg,9631;Cmax [ng/mL]:1250mg,2371;875mg,1868)。在M+E联合用药中,餐后875mg的M相比空腹1250mg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研究结论

在mCRPC患者中,M+E相比单独E显示出更好的疗效,且不良事件可控。在M+E联合用药中,餐后875mg的M与空腹1250mg的血浆暴露量相似。这些结果表明,M+E联合治疗在mCRPC患者中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前列腺癌口头报告专场

(Oral Abstract Session A: Prostate Cancer)

摘要号:308

英文标题:Gene signature predictor of dose-response to prostate radiation: Validation of PORTOS in phase III trials.

中文标题:前列腺放射剂量-反应的基因特征预测因素:在Ⅱ期试验中对PORTOS的验证

讲者:Shuang Zhao

研究背景

NRG/RTOG 0126和SAKK 09/10是两项Ⅲ期随机试验,分别探讨更高剂量放疗是否能够改善前列腺癌(PCa)患者在接受根治性放疗和术后放疗后的治疗反应及预后。RTOG 0126研究显示,放疗剂量从70.2Gy递增到79.2Gy能够为患者带来益处,而SAKK 09/10研究则未发现从64Gy增加到70Gy的剂量递增具有显著优势。我们假设之前开发的24基因前列腺癌放疗基因表达评分(PORTOS)能够识别在上述两项试验中从放疗剂量递增(RT DE)中获益的患者。

研究设计

基于已发表的RTOG 0126研究中的活检样本和SAKK 09/10研究中的前列腺切除术样本,我们计算了PORTOS评分。由于最初的PORTOS临界值是基于术后设置确定的,我们在RTOG 0126研究中采用了三分位数评分组,而在SAKK 09/10研究中则使用了已发布的PORTOS临界值。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RTOG 0126研究(n=215)的Phoenix标准和SAKK 09/10研究(n=226)的临床无进展生存期(CFPS),评估PORTOS作为放疗剂量递增对生化失败(BF)的预测生物标志物的效能。此外,我们还在一个包含31,107个前列腺活检样本和42,407个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样本的大型真实世界数据集中,研究了PORTOS的临床和分子相关性。

研究结果

在RTOG 0126研究中,对于PORTOS评分处于较低三分位的患者,Phoenix标准定义的生化失败(BF)并无差异(sHR 1.14 [0.54-2.40],P=0.73)。然而,在PORTOS评分处于中等和较高三分位范围的患者中,放疗剂量递增(RT DE)对Phoenix BF具有显著益处(中等PORTOS:sHR 0.45 [0.22-0.90],P=0.02;较高PORTOS:sHR 0.30 [0.12-0.75],P=0.009)。交互检验表明,较高PORTOS组与较低PORTOS组之间从RT DE获益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48)。同样,在术后SAKK 09/10试验中,只有PORTOS评分较高的患者从RT DE中获益(CFPS HR 0.19 [0.05-0.70],P=0.01),且PORTOS评分与治疗组之间存在显著的生物标志物-治疗相互作用(P=0.003)。有趣的是,PORTOS与试验或大型真实世界活检或前列腺切除术数据集中的临床病理变量并不一致。从生物学角度而言,在真实世界数据集中,PORTOS与缺氧特征呈适度相关,而缺氧特征与放射抗性的作用一致,并且PORTOS与免疫特征和分子亚型密切相关。

研究结论

在两项Ⅲ期随机试验中,我们验证了PORTOS能够识别从RT DE中获益的局部前列腺癌患者以及未获益的患者,为任何能够预测放疗剂量反应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首个随机证据。PORTOS可用于临床上前列腺癌患者的个性化放疗剂量决策,有助于选择最有可能从RT DE中受益的患者,同时避免使其他患者暴露于潜在增加的毒性风险之中。

摘要号:309

英文标题:Radical prostatectomy (RP) versus radiotherapy (RT) in high-risk prostate cancer (HR-PCa): Emulated randomized comparison with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IPD) from two phase III randomized trials (RCTs).

中文标题:高危前列腺癌中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与放射治疗:通过两项Ⅲ期随机试验中的个体患者数据进行模拟随机比较讲者:Soumyajit Roy研究背景对于高危前列腺癌(HR-PCa)患者,标准治疗(SOC)方案通常包括放疗(RT)联合长期雄激素剥夺治疗(LT-ADT),或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联合选择性术后放疗(±ADT)。尽管最佳治疗策略已在回顾性人群研究和多中心比较研究中进行了评估,但结果并不一致,且存在显著的偏倚。因此,研究者利用随机对照试验(RCT)中的患者数据,对HR-PCa患者进行了放疗与手术的模拟随机比较。

研究设计

研究者在Medline数据库中检索了包含基于RT或RP的SOC方案的HR-PCa相关RCT。纳入标准包括相似的实验治疗方案以及同期在同一国家的招募,以减少潜在偏倚。最终确定了两项试验:NRG/RTOG 0521(RT+LT-ADT ±6周期多西他赛)和CALGB 90203(RP ±新辅助6周期多西他赛和ADT)。鉴于RT和RP后生化复发标准存在固有差异,研究者选择以远处转移(DM)的加权累积发生率(IPTW)作为主要终点,并将死亡视为竞争事件。此外,为了评估潜在的残留选择偏倚,研究者还分析了未发生DM的死亡(非癌症相关死亡)。

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1290例患者(RT组557例,RP组733例),两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均为6.4年。在IPTW调整前,RP组患者的年龄较RT组更年轻,基线PSA水平更低。在RP组中,18%的患者接受了辅助治疗,44%的患者接受了挽救性治疗。RT组患者的DM累积发生率显著低于RP组(8年DM发生率:16% vs. 23%;p=0.01;亚分布风险比[sHR] 0.48 [95%CI 0.34-0.69],p<0.001)。RP组和RT组患者在发生DM后的8年死亡率分别为10%和8%(p=0.72)。RT组患者未发生DM的死亡风险显著更高(HR 2.09 [1.01-4.34],p=0.048),且早期差异较为明显。在跨组比较中,SOC RT+LT-ADT组与多西他赛+ADT+RP组的8年DM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8%和21%(sHR 0.75 [95%CI 0.45-1.24],p=0.26)。

研究结论

在RCT中,基于RT的治疗策略较RP显著降低了HR-PCa患者的DM发生率。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来评估前列腺癌相关死亡率。尽管本研究具有多项优势(如使用协作组RCT数据、同期在同一国家招募、适合化疗的患者以及IPTW调整),但仍可能存在未测量的残留偏倚,表现为RT组早期非癌症相关死亡率较高。术后放疗以及多西他赛+ADT的使用可能缩小RP与SOC RT+LT-ADT之间的差异。

摘要号:20

英文标题:Which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hormone-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 (mHSPC) benefit more from androgen receptor pathway inhibitors (ARPIs)? STOPCAP meta-analyses of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IPD).中文标题:哪些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从雄激素受体途径抑制剂中获益更多?STOPCAP研究对个体患者数据的荟萃分析讲者:David John Fisher研究背景在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患者中,临床特征可能会影响患者在接受雄激素剥夺治疗(ADT)基础上联合雄激素受体通路抑制剂(ARPI)的治疗结局。STOPCAP Collaboration正在收集个体患者数据(IPD),以可靠地研究潜在的ARPI效应修饰因素,并确定哪些患者从ARPI联合多西他赛和ADT的双重治疗中获益更多。

研究方法

完整的研究方法已注册在协议中(CRD42023431331; CRD4202540066)。我们正在收集用于检查ARPI对mHSPC影响的完整试验的IPD。最初,我们采用意向性治疗、两阶段、常见效应荟萃分析方法,使用风险比(HRs)来评估ARPI效应,并根据一组核心协变量以及多西他赛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整。主要效应基于总生存期(OS),而交互效应基于无进展生存期(PFS),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功效,并在发现PFS交互效应时进一步基于OS进行分析(P<0.10)。此外,在临床相关的亚组中,我们使用两阶段、基于对比的随机效应网络荟萃分析(NMA),比较ARPI和多西他赛双重治疗的效应。

研究结果

截至2024年10月,我们更新了五项试验的IPD,这些试验涉及ARPI与ADT联合治疗的比较,包括LATITUDE、STAMPEDE A与G、SWOG-1216、ENZAMET和STAMPEDE A与J。基于这些数据(2882个OS事件/5472个患者),ARPI在ADT基础上显著改善了总生存期(HR=0.69, 95% CI=0.64-0.74)。四项试验(不包括SWOG-1216)提供了PFS数据(2781个事件/4161个患者),显示PFS显著改善(HR=0.49, 95% CI=0.45-0.53)。ARPI对PFS的相对益处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交互作用p=0.034)、BMI较高(交互作用p=0.048)和转移负担较低(交互作用p=0.096)。这些影响在OS上也表现出相似的趋势(年龄交互p=0.035;BMI交互p=0.031;体积交互p=0.25)。年龄效应在阿比特龙试验中尤为显著。在NMA中,结合来自ARPI+ADT和多西他赛+ADT试验(GETUG-AFU-15、CHAARTED、STAMPEDE A vs C)的IPD表明,总体而言,ARPI双重治疗可能比多西他赛双重治疗更能改善OS(HR=0.85, 95% CI=0.70-1.03)。然而,当NMA仅限于多西他赛最有效的高容量、同步疾病参与者时(但不包括SWOG-1216,因为这些数据不可用),对OS的影响为:HR=0.89, 95% CI=0.74-1.06。

研究结论

初步结果表明,较年轻、BMI较高或疾病负荷较小的mHSPC患者可能从ARPI治疗中获益更多。ARPI和多西他赛双重治疗在高容量、同步疾病患者中似乎具有相似的疗效。我们将提供更新的分析,结合最近收到的PEACE 1 IPD,以更清晰地了解ARPI效应,包括特定亚组的影响。从其他关键试验中持续收集的IPD将允许对ARPI双重治疗与三联疗法(包括多西他赛)进行稳健的比较,从而为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提供指导。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医悦汇所有。欢迎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医悦汇”。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