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1年,宋太祖赵匡胤采纳谋臣赵普的意见,采用招募方式征兵,宋代募兵制建立,宋代的这个募兵制和隋唐的时期的府兵制不同,他的目的不是建立兵农合一的制度,让农民忙时务农,闲时参军,而是以招募的方式组建一支军队,并由国家承担军费开支。

赵匡胤像
建立募兵制的消息很快下达全国,随着诏书一起到各地的还有朝廷选的样本兵,样本兵都是中央禁军,主要是给各地征兵工作提供个标准,这些样本兵个头参差不齐,个头从一米六到一米八,由低到高匹配这不同番号的禁军部队,各地负责征兵的官员接到样本兵和规定以后,立即给民间公布了个消息:当兵吃粮、自愿的来。
消息一出很多百姓前来围观,他们觉得奇怪,刚建立的大宋朝施行征兵,居然还尊重老百姓的意愿,都觉得这事奇怪,负责征兵的官员说这是皇帝的规定,而且都是自愿的待遇还不错,建国初期赵匡胤在登基诏书里说道,朝廷施行大赦尤其是藏身山林的流寇,本就是良善民众,各地官员要积极招抚,如愿意回家务农就放他回家,若愿意留在军队就发粮发饷,让百姓自愿从军,赵匡胤这么做一是安抚盗贼百姓,二来施行募兵制自愿从军可以提高军队战斗力。

宋初实力分布图
五代时期有两件事给赵匡胤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也是他坚持施行募兵制的原因,一是五代时期割据幽州节度使刘仁恭,当时刘仁恭称霸一方,在辖区内强制征兵,上到七十岁下到十五岁男子都要被征招,招募了有二十万人之多,最后打起仗来一是战斗力不行,二是粮食不够出现了人吃人的悲剧。另一件事就是关于南唐时期的,赵匡胤称帝之前是后周名将,在一次和南唐的战役中,发现南唐也是强制征兵,结果百姓都不愿上战场,导致南唐军队不堪一击。
赵匡胤施行自愿从军的办法,不但解决了强制征兵的弊端,还很受老百姓的欢迎,老百姓发现当兵待遇变好了,积极性自然也就高了,赵匡胤在军队建设上花这么大价钱,不只是想建设一只归心于朝廷的新军队,他还要彻底折断节度使割据的枪杆子,募兵制推行时候,负责征兵的官员都是朝廷委派,这也表明朝廷收回兵权的态度和消藩的决心。
募兵制施行没多久就有人:“顶风作案”给赵匡胤报案的就是新重用的大臣石汉卿,石汉卿和大将张琼有仇,在赵匡胤面前诬告他养了几百名奴仆意图造反,赵匡胤听了很生气,朝廷募兵是为了国泰民安,一个武将暗地蓄养这么多奴仆摆明了是想造反,于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就处死了张琼,处死张琼以后暗地派人调查发现,张家只有三名奴仆,冤案产生的原因就是皇帝对武将拥兵的忌惮。
新被招来的士兵赵匡胤亲自制定了士兵的待遇,还给他们发衣服发粮食,每逢国家有大的活动时候还给他们一些赏赐,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从军,募兵制成为了捍卫北宋统治的重要制度,国家牢牢掌控了军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