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1949年10月,叶剑英被中央任命为广东省政府主席兼广州市长,即将从北京南下赴任。
临行之前,毛主席让他寻找曾为革命立下大功的莫雄,并表示无论他此前犯过什么罪,都要给他安排工作。
那么,莫雄是谁?他究竟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以至于毛主席对他如此宽大为怀?
军中元老:莫雄出生于广东英德县的贫苦家庭。
他豪爽正直,诚实守信,剽悍勇猛,且极富正义感。
基于这种性格,莫雄也就有了一样常人难以企及的本事:特别善于交朋友。
加入同盟会时,他年仅16岁,是黄花岗起义的幸存者之一。
后加入粤军追随孙中山,参加过辛亥革命和护国讨袁运动。
1922年,时任粤军营长的莫雄率千余兵力,击溃广西土匪上万人,将留守梧州大本营,时任粤军第二军参谋长的蒋介石解救出来。
1924年,他作为东征陈炯明叛乱的主要将领,受到孙中山的赏识,历任旅长、师长。
在东征的战斗历程中,粤军中共产党员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令莫雄十分感佩。
在任职旅长期间,莫雄与时任粤军第二师参谋长的共产党员叶剑英私交甚笃。
反而是最初让他颇有好感的蒋介石,却做出了令他寒心的忘恩负义之事。
1925年,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在蒋介石的威逼下被迫下野并交出兵权。
而蒋介石对莫雄这位救命恩人也同样翻脸无情,将他的部队缴械解散,无奈之下,莫雄只得前往澳门避难。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他对蒋介石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有了足够清醒的认识。
好在莫雄作为国民党军中元老,人脉极广,蒋介石的大舅子宋子文也是他的朋友之一。
事过境迁之后,莫雄于1930年底前往上海造访时任国民党财政部长的宋子文,在财政部谋了一份基本不用干活,薪资还很高的闲差。
一诺千金:在上海街头,莫雄巧遇了自己的旧部刘哑佛。
自部队解散之后,两人一别数年,此番沪上重逢,免不了促膝畅谈。
刘哑佛对自己这位老上司十分了解,而莫雄却并不知道他真实身份。
其实刘哑佛是中共地下党员,在他看来,莫雄具备我党统战对象的所有理想条件。
于是便将自己的想法,向上海中央特科负责人之一的李克农作了汇报并得到批准。
在刘哑佛的引荐下,莫雄先后与中共地下党员项与年、严希纯等人相识成为挚友。
从与他们的交谈中,莫雄了解到了十月革命的经过,苏联苏维埃政权的现状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
他的思想倾向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主动要求入党。
考虑到他的特殊身份,李克农给了莫雄以下答复:
第一,为了开展工作方便,他暂时不要入党,但是党组织已经将他视为自己的同志。
第二,在敌营中长期潜伏,以后党组织交办的事项,他在自己能力范围以内才可接任,不必冒险暴露身份。
第三,在潜伏期间,凡是对党有利且又风险不大的事情,自己主动尽力做好就行。
这样的答复,让莫雄明白了自己的身份对于党组织的重要性,而党组织对他的安全如此关心,也令他感动不已。
数年之后,莫雄用一诺千金的实际行动,在危急时刻为党组织作出了巨大贡献。
十万火急:至1933年底,莫雄受中央特科之命,离开上海前往江西南昌投靠自己的朋友,时任剿共第二路军总指挥的薛岳,谋取一份闲差待时而动。
让他没有想到的事,到了南昌之后不久,居然又遇上了老友杨永泰。
当时的杨永泰是蒋介石最为倚重的官员。
经过他的保荐,再加上与蒋介石昔日的情分,莫雄被任命为江西德安地区第四行署专员兼赣北“剿共”保安司令。
站稳脚跟后,莫雄征得中央特科的同意,将项与年、刘哑佛、卢志英等10余名中共地下党员,以旧部的名义调到自己麾下。
1934年10月,庐山牯岭,雪花飞舞,由蒋介石亲自主持的秘密军事会议正在召开。
200余名与会者,都是来自于湘、鄂、赣、豫、鲁五省的军政高官。
因为庐山正在莫雄的管区内,所以他也列席了此次会议,并且拿到了一份作战计划。
看过计划的核心内容之后,表面上保持镇定的莫雄,心中却感到十万火急。
原来此时中央苏区红军正处于极其不利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根据地的面积不断缩小。
此次会议上,杨永泰介绍了早已拟定好的“铁桶计划”。
其具体内容是:调集百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形成铁桶合围之势,在进一步压缩根据地的基础上,与红军展开最后的决战。
蒋介石为此次行动配置了包括飞机、大炮在内的强大火力网,企图彻底消灭中央红军。
熟谙军事的莫雄意识到:若不将情报及时送出,则后果不堪设想。
力挽狂澜:会议结束当晚,莫雄带着作战计划连夜下山赶回司令部,并召项与年等三人火速前来商议对策。
项与年、刘哑佛、卢志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分工,用整整一夜的时间,将作战计划中的主要内容用密写药水分别写在4本学生字典上。
因为项与年会说赣北流行的客家话,而且曾是中央特科红队成员,身手敏捷,最终决定由他将情报送到苏区。
沿途之上,敌人严密封锁,尤其对青壮年男性严加盘问搜捕。
为了混过哨卡,项与年用一块石头猛地砸向自己的面门,顿时血流如注,数颗门牙砸落。
两腮肿胀的他蓬头垢面,再加上一身破衣烂衫,随身的破麻袋里,最下面是字典,上面却都是捡来的满满破烂。
宛如老年乞丐的项与年,就这样有惊无险地回到了苏区,向周总理递交了情报。
根据情报内容,红军改变了原定10月底实施战略转移的计划,于10月10日提前行动。
此时敌人还未能完全合围,但中央红军在长征初期的突围中依然付出了重大牺牲。
毛主席在了解这份力挽狂澜的情报来源后,从此就记住了莫雄的名字。
长征途中,毛主席曾经感慨地说道:
我们能够胜利突围,搞情报的同志们功不可没!
结语:长征之后,莫雄先后在贵州、广东两地任职,期间多次为我党我军提供帮助。
毛主席担心他在任职期内被迫做了违心之事,这才叮嘱叶剑英,对他既往不咎。
1949年初,莫雄因为有通共嫌疑而被军统通缉,在朋友的帮助下远走香港。
叶剑英到任后了解到这一情况,写下亲笔信请他归来,并代表党组织称呼他为党的老朋友、老同志。
莫雄后来担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于89岁时病逝。
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送绝密情报的奇人奇功莫雄与项与年》
中国军网:《凿穿“铁桶”,促使红军提前长征的绝密情报》
金羊网:《莫雄:党外志士助革命,隐秘壮举救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