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静静地摆在那里,时间仿佛被定格在那个时期。
三姐妹坐在沙发上,脸上带着童真的表情。
大姐笑得天真,小S拿着吃的东西,却旁若无人地开心。
只有大S,没有专注镜头,而是扭过头,用手轻轻扶着小S的后脑勺,生怕她闹腾中撞到沙发或者被东西噎住。
家中长姐如母,但大S并不是长姐,却像天生肩负着一份比姐姐还重的责任。
孩子的动作往往无意识,但这张照片似乎已经为大S的人生埋下伏笔。
长大后的她,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为家人分担,为妹妹牵头演艺事业,为母亲分忧解难。
那个年纪不大的孩子,却早早开始扮演自己不该承担的角色,仿佛命运对她已经有所安排。
“顶梁柱”大S:从儿时时刻照顾妹妹,到成家依然牵累身体回顾大S的生活,不难发现,“顶梁柱”这个词,贯穿了她的一生。
小时候,家中父亲缺席,相比姐姐的“随性”和妹妹的“任性”,二女儿的大S却像一个早熟的大人。
娱乐圈的路,她一手拉着小S走,拍戏的时候忙得团团转,休息间隙还不忘想着如何给家里更多的帮助。
身为家庭的顶梁柱,经历的压力往往无人能懂。
多年高强度的工作,再加上她的身体本就不太好,支撑家庭大局的同时,也在一次次消耗自己。
与汪小菲结婚后,生育问题几乎耗尽了她的健康,“二死一伤”的经历更让她身体状况雪上加霜。
即使如此,大S的角色没有任何松懈——她依旧是家中的主心骨。
从外界的纷扰到家里的大小事务,她总是第一个跳出来解决问题。
相比家庭成员对她的依赖,她给外界呈现的一直是“毫无怨言”的样子,可谁也不知道,这种几十年的不间断付出,最终将她逼到了健康的尽头。
姐妹情深:一次生日告白看出两人如何超越普通亲情无论什么场合,一提起两姐妹的关系,人们总会在“羡慕”“动容”中夹杂几分心疼。
她们的感情,真的超越了普通亲情。
还记得大S在小S的一个生日上发过这样一条微博:“妹妹为我的人生补上了失落的一角,感谢妈妈生了如此完美的灵魂。
”
而小S呢?
她似乎从来没有吝啬表达对姐姐的爱。
如果说普通兄弟姐妹之间是平淡的亲情,那小S的告白则是炽热而直白的:“姐姐就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没有之一。
”每在镜头前,她都会提到“我姐姐大S对我的好”,语气中带着一丝骄傲,但更多是依赖。
这种情感甚至让人觉得,她们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受传统的家庭关系框架约束了。
姐妹情,是一种依赖,是一种弥补,是一种内心深处的某种归属感。
而大S,这位一生照顾小S的大姐角色,却也在“扛过一切”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自己。
争议未止:悼念之余,大S背后的付出是否让家人麻痹了她的存在?
大S离世后,多次听到外界对小S悼念方式的争议。
有些人觉得,作为妹妹的小S表达了真情,也真心怀念姐姐。
可也有人提出反问:如果不是习惯了大S一直在背后撑着,她们会不会早一点对她多一些关心?
如果一次旅行的安排没有那么冒险,是否还有机会挽回?
或许争议之下,有些事永远无解。
但不可否认的是,全家人早已习惯了“大S会解决一切”的状态。
而大S日复一日的付出,撑得起家里的所有重担,却唯独没有给自己的健康留下喘息的空间。
这样的她,让家人依赖,也让家人“麻木”。
她是那个总被信任、总被仰仗,却从来没有被真正关怀的角色。
“她的使命”背后的解读回到童年的那张照片,你会发现,大S从来就不是一个只属于自己的角色。
她的生命像为他人而生,带着使命感长大,撑起家庭与工作的一切。
可正因如此,她也没有活出一个“自由”的自己。
如果非要解读这份“使命”,不难发现,它其实是一个普遍现象。
不少家庭中,也有这样“早熟”的二女儿或儿子,他们看似独立成熟,却是责任感与亲情压垮的牺牲品。
大S的故事或许只是提醒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每一个家庭成员,都需要被关心。
永远不要以为那个“最坚强”的人不需要爱与照顾。
我们希望,大S在另一个世界,终于可以放下这份责任,去当那个自由的小孩。
也希望留下来的家人们,能够学会在失去后重新审视彼此的关系,多一些感恩和珍惜,而不是在习惯中丢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