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刷到个数据吓一跳:中国单身人口已经超过2.4亿,相当于整个东北三省总人口的2倍还多!更让人震惊的是,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新增1000万的速度往上窜。这下全网炸锅了,都在问:现在的年轻人是中了什么邪?怎么连老祖宗"成家立业"的老规矩都不要了?
前两天看温铁军教授的访谈,老爷子一句话把我点醒了:"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不想结婚,是连自己都养不活!"这话说得太狠了,但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就拿我表弟来说,985毕业在深圳当程序员,月薪2万看着挺光鲜吧?可每月房贷就要1万5,剩下的钱连约会吃火锅都要数着日子。
现在年轻人头顶着三座大山,哪座都能把人压得喘不过气:
房价这座山:北京五环外老破小都要6万一平,首付得掏空六个钱包
职场这座山:35岁裁员危机像把刀悬在头上,谁敢这时候生孩子?
教育这座山:海淀妈妈们晒的补习账单,足够买辆宝马X3
我有个做HR的朋友说过大实话:"现在招人看见28岁未婚未育的女生,老板都躲着走。"这话听着扎心,但确实反映了职场对婚育女性的隐形歧视。前两天热搜上那个姑娘,因为怀孕被公司调岗降薪,最后闹到劳动仲裁,看得人心里发凉。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退行反应",说人压力太大会退回婴儿状态。现在的年轻人何尝不是在"退行"?不是他们不想承担责任,是现实逼得人只能先顾眼前。我认识个95后姑娘说得实在:"我自己都活得像条流浪狗,怎么敢让小孩来世上受罪?"
但这事儿也不能全赖社会,观念变化才是根本。以前觉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现在年轻人更信李银河说的:"婚姻不是人生的必选项"。你看人家徐克导演,和施南生丁克一辈子,不照样过得风生水起?还有我大学室友,两口子约定做"丁克旅行家",去年刚环游完南美洲。
不过话说回来,这事也不能走极端。我老家有个远房亲戚,四十多了突然想要孩子,结果被医院告知卵巢早衰。所以专家建议,年轻人可以晚婚晚育,但别把生育窗口完全关闭。现在冻卵技术也成熟了,给未来留个选择未尝不可。
最近三胎政策不是放开吗?可年轻人根本不为所动。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出生人口又创新低,比前年少了15%。要我说,光给政策不给实惠都是耍流氓。你看人家瑞典,生孩子政府包尿布钱;日本生三胎直接送套房,咱们什么时候能有这力度?
说到底,结婚生育是个人选择,但社会得给人选择的底气。什么时候年轻人不再为房贷失眠,职场不再歧视宝妈,幼儿园不再要天价学费,或许咱们才能理直气壮地问:"你怎么还不结婚?"
最近小红书流行起"躺平式恋爱",年轻人谈恋爱不结婚,养宠物不养娃。这种趋势背后,其实是年轻一代在高压环境下的生存智慧。就像网友说的:"我自己都活不明白,何必拉别人来遭罪?"
看着满大街的婚恋广告和母婴店,我突然想起《北京遇上西雅图》里的台词:"他也许不会带我去坐游艇吃法餐,但他会每天早上跑三条街给我买豆浆油条。"或许真正的婚育自由,不是逼着年轻人结婚生子,而是让每个人都能安心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