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运输应激大,做好运输防护,猪只平稳抵达目的地

金涛清风说三农 2025-03-04 13:30:55

猪场运输应激大,做好运输防护,猪只平稳抵达目的地

在养猪业的整个产业链中,猪只的运输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从种猪的引进、仔猪的转场到育肥猪的出栏,每一次运输都对猪场的经济效益和生猪供应稳定性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猪场运输过程中的应激问题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却又不得不重视的挑战,如果处理不当,将给猪场带来巨大的损失。

首先,对比不同养殖规模的猪场对待运输应激的态度和方式,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巨大差异。大型猪场往往拥有较为完善的运输管理体系和专业的运输团队。他们的猪只运输车辆配备了先进的通风、温控和隔离设施。在运输前,会有专门的兽医对猪只进行健康检查和必要的药物预防处理。例如,对于长途运输的种猪,可能会注射抗应激药物,并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特殊的营养补充剂,以提高猪只的抗应激能力。同时,大型猪场的运输路线也经过精心规划,尽量选择路况较好、运输时间较短的路线,减少运输过程中的颠簸和停滞。而小型猪场则往往因为资源有限,运输设备简陋,很多都只是将猪只简单地装载在普通的货车或农用车上,没有任何的应激防护措施。在运输前也不会有专业的健康检查,这使得小型猪场的猪只在运输过程中面临更高的应激风险,一旦出现问题,经济损失也是相当惨重的。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足以说明运输防护对于猪只平稳抵达目的地的重要性。

其次,从猪只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也能很好地理解为什么运输应激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猪只相对其他家畜来说,视力较差,对环境的感知主要依靠嗅觉和听觉。在运输过程中,陌生环境中的气味、噪音以及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颠簸和晃动都会让猪只感到不安。与在猪场内熟悉的居住环境相比,运输车厢内的空间狭小、通风不良,空气质量差。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猪场环境中,猪只建立了自己的群体秩序和生活习惯,而运输过程中的混群或者重新分组会打破这种平衡,引发猪只之间的打斗和争斗。例如,在育肥猪运输过程中,如果没有按照体重、健康状况等因素合理分群,强壮的猪只可能会欺负弱小的猪只,导致弱小猪只的采食和饮水受到影响,从而进一步加重应激反应。这种由生理和心理特性引发的应激反应,如果不加以有效防护,将会严重损害猪只的健康状况。

再者,运输应激对猪只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未做好运输防护的猪只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由于运输车厢内空气不流通,猪只呼出的二氧化碳、水汽以及自身产生的氨气等气体在车厢内积聚,浓度升高。高浓度的氨气会刺激猪只的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使得猪只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如猪流感病毒、巴氏杆菌等,进而引发呼吸道感染。此外,运输应激还会影响猪只的消化系统功能。猪只在应激状态下,体内的激素平衡被打破,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这就导致猪只在运输后的采食量下降,营养物质吸收不良,生长速度减缓。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腹泻等疾病。据相关数据统计,在没有做好运输防护的情况下,猪只需在运输后的一周内,其采食量可能会比正常情况降低20% - 30%,体重增长也可能会停滞甚至出现负增长。这对于养殖户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经济损失。

另外,做好运输防护措施也是满足市场需求和保障肉类质量安全的必然要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肉类食品的品质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在运输过程中应激过大的猪只,其肉质也会受到影响。因为应激会导致猪只体内的肌肉代谢发生变化,产生更多的乳酸等代谢产物,使得肉质变得粗糙、pH值异常,容易发生PSE(苍白、松软、渗水)肉或者DFD(暗黑、坚硬、干燥)肉等不良肉质情况。这样的肉在市场上往往不受消费者欢迎,价格也会大打折扣。而且,如果运输应激导致猪只感染疾病,没有经过严格的隔离和治疗后就进入屠宰环节,还可能会将病菌传播给其他健康的猪只,甚至进入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为了保证市场上供应的猪肉质量安全,做好猪场运输防护是非常关键的。

那么,如何做好猪场运输防护,确保猪只能够平稳抵达目的地呢?首先,在运输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猪舍的清洁和消毒是必不可少的,这可以减少猪只携带病菌进入运输车辆的风险。同时,要对运输车辆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包括车厢、车厢底部、轮胎等各个部位,并且要注意车辆的通风和保温设施是否完好。在猪只装车前,要进行严格的健康检查,对于生病的猪只要进行隔离治疗,不能混装。还要根据猪只的品种、体重、性别等因素合理分群,尽量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打斗情况。另外,在猪只的饲料和饮水中提前添加抗应激药物,如维生素C、维生素E、电解质平衡剂等,可以提高猪只的抗应激能力。

其次,在运输过程中,要合理控制车速,避免急刹车和急转弯。长时间高速行驶或者频繁的急刹车、急转弯会让猪只受到更大的颠簸和晃动,增加应激反应。同时,要保证车厢内的通风良好,根据天气情况调整通风量。在炎热的夏季,要避免车厢内温度过高,可以通过洒水、开窗通风等方式降温;在寒冷的冬季,要做好车厢的保温工作,避免猪只受冻。还要定期检查猪只的状态,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最后,在猪只到达目的地后,也要做好相应的应激处理措施。要先让猪只有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不能立即将猪只赶到陌生的猪舍或者进行合群操作。可以在饮水中添加葡萄糖、电解质等营养物质,补充猪只在运输过程中的能量和水分消耗。在对猪只进行合群或者转移到新猪舍时,要逐步进行,让猪只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总之,猪场运输过程中的应激问题是一个涉及到猪只生理、心理、健康、肉质安全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通过对比不同规模猪场的运输防护措施、分析猪只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运输应激对猪只健康和肉质的影响,我们深刻认识到做好运输防护的重要性。同时,通过运输前的准备工作、运输过程中的合理控制以及到达目的地后的应激处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运输应激,确保猪只能够平稳抵达目的地。这不仅有利于猪场的经济效益提升,更是保障肉类质量安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重要举措。在未来的养猪业发展中,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对猪肉品质要求的日益提高,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猪场运输防护工作,推动养猪业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只有将猪场运输应激问题解决好,我们才能在养猪业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为人们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的猪肉产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