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纪念碑开工后,林徽因问碑文谁来写,彭真:周总理字不赖

浩舞默画历史 2024-12-07 11:02:46

每一个第一次前往首都北京的游客,都会把天安门放在第一站。

当人们站在庄严肃穆的天安门广场上时,抬头便能看到那座巨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2018年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每一位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游客都会赞叹石碑上栩栩如生的浮雕和遒劲有力的碑文,也会有人问道:“碑文是谁写的?”

恰在数十年前,负责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工作的林徽因也曾如此询问过彭真……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

早在延安时期,党中央的领导们便有计划建造一座纪念碑,以此缅怀那些为国牺牲的英烈。

所以,当新中国建立之后的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上就有人提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个建议很快得到了党中央领导班子的肯定。

时任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毛主席对此非常重视,迅速拟订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

毛泽东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上宣读碑文。新华社发

9月30日下午,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上,毛主席率领全体领导参加由周总理主持开展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仪式。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之际,毛主席第一个执锹破土,从而宣告纪念碑奠基工程正式启幕。

1949年9月30日傍晚,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上,毛泽东、朱德、贺龙、粟裕、刘伯承等先后挥锹奠基

自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工程启动后,负责此项工程的委员会便面向全国征集纪念碑设计稿。

通知发送全国之后,各地民众积极响应,迅速投入设计相关工作,希望可以在这场建设之中略尽绵薄之力。

1949年9月30日傍晚,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现场

1949年至1951年期间,委员会收到来自全国多地以及海内外华侨的设计图纸和建造方案达240余份。

此时,同样是一封信被人送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工作负责人彭真手里。

1951年8月,梁思成致彭真的信(局部)

写信人是梁思成,他在信中表示希望参与纪念碑的设计工作,希望用自己的毕生所学略尽绵薄之力。

彭真读完信大为感动,随即给梁思成、林徽因二人发出了邀请函。

二人加入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旋即迅速开展起来。

梁思成和林徽因

然而,在方案设计方面出现了两派分歧。

一派认为,这座纪念碑可设计为中空结构,中间设置电梯,这样就能兼具观赏性与时尚性。

而另一派则是梁思成、林徽因认为参考中式传统的立碑更为庄重,更符合周总理“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的理念,更具有说服力。

1951年制作的五分之一缩尺的大模型,台座为红墙,墙上有三个门洞,台座上立碑。

两派各抒己见,在建设问题上激烈地讨论着。

面对这个难题,负责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工作的彭真拿不定主意,随后将两方意见传达给了周总理和毛主席,希望二位可以提供建议。

周总理和毛主席二人仔细审阅观察了两派设计者的建议和各自的设计优点,决定选择梁思成、林徽因的设计方案。

然后,根据设计者们的建议,在这240余份精美的建造图纸之中,委员会慎重考虑、仔细斟酌之后,选择了8份优秀图纸开始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征求意见。

这8份图纸各有特色,设计人员们各抒己见,始终定不下一个确定的建造方案。

1953年10月后,纪念碑再次修改的设计方案正面图

后来,委员会将情况传达给周总理,周总理在仔细审阅了最终的8份设计图纸后,又有选择地挑选原240多份中有创意的设计建造方案,最终给出了一套完整的建造方案。

周总理就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形状、建筑面积、纪念碑的构成部分、地面高度等重要关键点给予了重要指示,成功得到了各界学者、领导和设计工作者的一致认可。

人民英雄纪念碑工程设计图纸(仿制)

在设计图纸、建造方案等前期工作正式确认后,人民英雄纪念碑进入了实操阶段。

梁思成与林徽因二人审慎斟酌后,决意选用花岗岩来构筑纪念碑的碑身。

1957年4月,人民英雄纪念碑在修建中 。冯文冈摄

这就带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石碑主体设计宽度长达30米,这样巨型的花岗岩上哪去找呢?又怎么运到北京去呢?

此事一出,设计工作陷入困境。

1957年五一前夕正在建设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第一,天然的花岗岩巨石非常难找。

第二,当时中国的运力有限,运输操作太过困难。

设计部门上下协商良久,梁思成、林徽因综合各方建议之后,理解运输困难,可以让步,但是碑面必须是一整块石头,绝对不可以拼接。

1957年五一前夕的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在安装。

最终方案确定,设计团队迅速出动,开始在全国各地寻找天然巨型花岗岩。

那个时候的中国,各行各业还在休养生息的阶段,各地的石料记载并不准确,设计团队只好动身前往全国各地,在祖国的万里山河中寻找石料。

终于,在山东青岛的浮山,他们找到了最好的天然花岗岩。

那是一块重达103吨的巨型花岗岩,面对这个庞然大物,青岛市政府和北京市政府合力开展了一场属于新中国的“愚公移山”行动。

浮山距青岛火车站30公里,然而青岛市政府的运石突击队走了整整34天,足见其间困难重重。

运输原石

1953年10月,承载着上百吨石料的运输火车驶向北京,在这条铁路上,有3个村庄的道路过于狭小,不得已需要拆除5间民房。

当协商人员赶到当地的时候,村民们已经将房屋拆除了,因为他们听到这是建造纪念碑的石料,他们决定要为这个工程出一份力。

火车运输碑身石料

1953年10月13日,历时一周,满载石料的列车驶入北京前门西站。

朱德总司令亲自前往,将石料从北京前门西站运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工地。

这场“愚公移山”行动从开采到运输,历时7个多月,7000多名工人前后协作,同心协力,将这座承载着人们对英烈深切情谊的巨石运到了北京天安门。

吊装碑心石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工作随着石料的到来迅速动工,而纪念碑上的题字也开始找人完成。

梁思成当时思忖着请毛主席题字,恳请毛主席以毛笔题写正面碑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毛主席的毛笔手书一直是饱受好评的,当他听说希望可以题字的时候非常开心。

毛主席就着开心的心情,挥笔写下了三幅“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手书,并让工作人员转答:

“多听专家意见,问问哪一幅可以用,也可以选着三幅里面可用的字重新编排,我也可以重新写。”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题 1955年6月9日)

当正面碑文确定之后,林徽因提议,碑面也可以书写上毛主席的题词,但是,后面的字就需要另请一位名家来写了。

并且,这个人要有极高地政治素养,也要有高深地艺术造诣。

彼时,负责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工作的彭真一拍脑袋,说:“可以找周总理!他的颜体写的不赖。”

所有人一时之间豁然开朗,把请求迅速上报给周总理。

一向低调内敛的周总理开始是婉拒态度,他觉得自己的书法并不够好,希望他们延请名家来题字。

但是,设计人员和其他工作者的诚挚邀请实在是热烈,就连毛主席也说让他来题字。

最终,周总理接下了这个任务。

周总理是一个对待工作任务非常认真严谨的人,他为这副题字准备良久。

自承接此任务起,周总理每日晨起后的首要之事,便是前往书房书写一遍碑文。

那时候的周总理日理万机,但仍然是不停歇地练了两个多月。

据当时的秘书回忆,短短140余字的碑文,周总理前后总共写了40多遍,每一遍都是非常认真,但求一气呵成。

周恩来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写的碑文手稿

终于,周总理在自己写的众多碑文中挑选了自己最满意的一篇,亲自带给了纪念碑设计处处长刘开渠,询问哪里还需要改动。

刘开渠望着这篇浑厚、凝重而又大气的书法作品,大声赞扬道:

“这还是第一次看到您这么多,这么工整的书法作品。”

雕塑家刘开渠

终于,历时9年,在各方的同心协力之下,这座矗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终于建成。

从虎门销烟到新中国建立,所有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在此刻拥有了自己的归处。

那些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灵魂,终是在这座纪念碑上,重归祖国母亲的怀抱。

1958年5月2日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开放,人们前来参观瞻仰。新华社发

参考资料:

1.共产党员网:档案|人民英雄纪念碑

2.北京日报客户端:北京日报老照片独家揭秘,人民英雄纪念碑营建全程 2019.9.3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