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近一年半的俄乌冲突,或许终于要迎来最后的高潮了,即俄罗斯与乌克兰的终极决战。据美国《福布斯》杂志报道,基辅方面已将预备队中的最后一支主力单位派往战区,那就是第82空中突击旅。而从俄媒此前的披露来看,这支空突旅的总兵力约为2000人,接收了来自英国的“挑战者-2”主战坦克、德国的“黄鼠狼”步兵战车和美国的“斯特赖克”轮式装甲车,目前该旅已投入扎波罗热地区的战斗中。
乌军第82空突旅的“挑战者-2”坦克
无独有偶,就在近几日,一张乌军改装后的“挑战者-2”坦克的照片出现在网络上,其炮塔顶部不出意外地加装了防护网,用于防御自杀式无人机/巡飞弹的攻顶式打击。如此想来,第82空突旅参战一事显然所言非虚。值得注意的是,美媒将这支部队称作“乌军预备队中最后的主力单位”,那显然说明之前投入的预备队部队基本已经打光,但却没能取得什么像样的战果,故乌军只能持续不断地向战场投入新战力。
乌军第3装甲旅的T-84主战坦克
关于所谓的“预备队中最后的主力单位”,此前曾有人猜测,装备T-84主战坦克的乌克兰第3装甲旅才是“最终的预备队”。原因很简单,这批数量有限的T-84乃是乌克兰军队的“门面”之一,经常要在军事舆论宣传报道中“抛头露面”,抑或在阅兵式中接受检阅,毕竟T-84还顶着所谓的“乌克兰国产坦克”的光环。而今,第82空突旅成了预备队中的最后一支主力旅,那恐意味着宝贵的第3装甲旅早已参战,当前的乌克兰再也顾不上保住“门面”和“招牌”了,只要是能用的坦克装甲车辆,就都被统统送往战场,这进一步凸显出乌军面临的态势并非很乐观。
一线战壕中的乌军
纵观乌方这两个月的大反攻,不能说没有丝毫的进展,但收益和代价绝对不成正比。可能有些人会说,乌军不是在有限的几条战线上突破了俄军的一线防御阵地吗?这就已经是进展了。但事实上,无论是冷战时期的苏军作战条令,还是如今的俄罗斯军队作战条令,都从来没有将一线阵地视为“需要想方设法死守”的地方,其被视作可反复争夺和易手的阵地。
俄军已开始在北部战线转入反攻
在这一过程中,俄军会与进攻方保持类似“磁性接触”的状态,达到持续消耗进攻方的兵力和装备资源的效果。待进攻方的攻势锋芒被削弱后,俄军则会投入预备队等有生力量,开始对当面的敌军展开反冲击。事实上,在俄乌战场北部战线上,俄军就已经转入反攻和追击作战的状态了。
乌军几乎在整条战线上都发动了反攻
不难发现,乌军这种“打残一个旅就换一个预备队新旅上阵”的做法,基本属于兵家大忌之一,即“添油战术”。究其原因,恐还是在于乌军的反攻规模过大了,这种在上千公里长度的战线上展开全面反攻,需要足够多的兵力和装备,更需要有充足的火力支援和制空权。然而,除了兵员规模占优,乌军在其他方面几乎均全面弱于俄军,所谓的全线大反攻自然也就成了“鸡蛋碰石头”。
俄乌或将迎来终极决战
不知道第82空突旅上阵后,能否在一定程度上为乌方扭转战局态势,不过既然是预备队中的最后一支主力单位,那其与俄军的战斗基本可算作是一场最终决战了。正所谓“不成功,便成仁”,这场终极之战的结果,恐怕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