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条铁路,直接把中国抬进联合国!耗中国5%GDP,帮非洲修铁路值吗

兰逸飞阿 2025-03-20 14:38:12

中非合作论坛会议期间,坦桑尼亚外交部长孔博再次提及坦赞铁路议题。每当话题落于此,孔博部长总会难掩心中激动之情。

彼时,中国自身经济尚不宽裕,但仍慷慨解囊,将国内生产总值的5%用于援助非洲国家建设铁路。这样的援助,无论对谁而言,都是一份深重的情谊。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更是出乎许多人的意料。

【坦赞铁路的背后】

20世纪60年代,中国面临四面楚歌的困境,与苏联关系破裂,国际环境极为紧张。东部有苏联构成威胁,西部则是印度带来的挑战,北部还有蒙古相邻。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能够寻求的盟友变得非常有限。

中国与非洲相隔遥远,非洲民众对中国的认知主要来源于西方媒体。然而,西方媒体往往倾向于对中国进行负面报道,持续输出不实信息。这种状况导致非洲国家对中国持有既畏惧又疑虑的态度。

当中国面临如何与非洲国家建立交往的挑战时,坦桑尼亚与赞比亚同样面临着自身的困境。这两个新兴独立的国家,急于探索经济发展的道路,以确保它们辛苦赢得的独立地位得以稳固。

这两个国家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出海通道的缺失。作为内陆国的赞比亚,若要将铜矿出口,必须借道他国。然而,在那个时期,南部非洲地区存在白人统治的政权,实行种族隔离政策,这无疑给赞比亚铜矿的外运带来了巨大挑战。

坦桑尼亚虽拥有海港,但遗憾的是,内地并未通过铁路与之相连,仿佛海港孤立无援,缺乏陆上通道。两国经过商讨,认为若能构建一条铁路,将赞比亚与坦桑尼亚的海岸线相连,无疑将极大促进交通与贸易。

【生命铺就的坦赞铁路】

1965年,坦桑尼亚的领导人尼雷尔,带着一丝渺茫的希望抵达北京。出乎意料的是,毛泽东主席未加迟疑便应允了他的请求。这一决定随即让许多人感到意外。

西方国家对此嗤之以鼻,认为我们在自身经济拮据的情况下,还计划帮助其他国家修建铁路,这种行为令人难以置信。即便在国内,也有诸多声音质疑:当前连基本的食品如鸡蛋都难以保障,为何还要斥资5亿美元援助国外?

这一决定,意想不到地开启了一段非凡历程。1967年,一群铁道兵与工程师们收拾行囊,携带着所需器械,踏上了前往非洲的征途。

抵达目的地后,众人方知,这项工作远比预期艰巨。

谈及非洲大陆的地形,其复杂程度非同小可。铁路线路需穿越沼泽地带,紧接着又要深入茂密的森林区域,随后还得翻越高耸的山脉。整个建设过程中,必须建造320座桥梁,并开挖22条隧道,这一系列的工程任务绝非轻而易举。

施工团队中包含许多初次出国的年轻人,首次海外任务便遭遇了严峻挑战。在非洲,日间酷热难耐,宛如置身于炙热烤箱,而夜幕降临则寒风刺骨,令人瑟瑟发抖。被蚊虫侵扰成了日常,而疟疾与血吸虫病的风险更是时刻让人心怀忧虑。

八载光阴,既非瞬息亦非漫长。在这段时间里,共有69名中国劳动者在非洲大地安息。他们以自己的生命,为中非之间的情谊铺设了道路。

【铁路之外的深意】

1975年,坦赞铁路顺利完成了建设并投入运营。全长超过1900公里的铁路线,仿佛一条铁制长蛇,穿越非洲大陆。

若仅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量,这条铁路无疑亏损严重。然而,若采用政治决策者的视角来审视,便能发现中国显然有着更为长远的规划。

此策略的高明之处在于,通过协助非洲伙伴建设铁路,相当于在全球范围内结交了一批坚实的盟友。

从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当时共有76个国家投下了赞成票,其中非洲国家占据了26席,这一数字相当于总数的三分之一。

审视当前的中非关系,依然坚固如初,友谊长存。当前推进的合作项目,令坦赞铁路重现活力。

谈及此事,非洲朋友常常感叹:中国人重视情谊与道义,与某些仅空谈承诺而不付诸实践的国家截然不同。

岁月流转,坦赞铁路持续运转至今,中非之间的友情亦日益牢固。这向我们传达了一个理念:在处理事务与人际交往中,应保持宽广的胸襟,具备长远的视野。

0 阅读:28